浅论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3-04-06陈克坚李湘宁
陈克坚, 李湘宁, 李 毅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浅论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
陈克坚, 李湘宁, 李 毅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探讨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高校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的新思路。通过有机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辅导内容,不仅可以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更贴近社会需求;同时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实践证明相关策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及加持作用。
就业指导;专业教学;生涯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性
一、现状与隐忧
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1], 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就业率(90.9%)比2011届(90.2%)略有上升,但连续四年整体仍徘徊在92%以下。报告同时指出,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被调查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2012届同期近12个百分点。从该就业报告的详细数据来看,透露了三大重要信息:在目前国内经济结构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下,1)整体就业形势不算乐观,8%以上的“毕业即失业”的比例偏高;2)就业市场对技术操作型就业人群(高职高专)的需求在上升,说明经济结构仍偏重于传统加工制造业;3)高校教育与就业市场存在一定的脱节,高比例的“低就业状态”说明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在经济大势及大政方针等方面,高校无力左右,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又往往属于一个中长期过程,即使有意紧贴经济脉搏,其优化过程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惠及当期学生。因此,学生处于相对弱势。如何能帮学生破解困境呢?本文将尝试从就业指导、专业及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与生涯教育等角度出发,探讨协助学生转变其弱势地位逐步走向美好职场人生的思路与方法。
二、就业指导与生涯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高校内部支撑力、生存力和发展力的一种体现,其竞争力水平和内在各项要素的组合,也直接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也正因为如此,高校对就业指导重视程度一直在提升,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及优化[3]。然而,目前多数的高校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择业指导”上,具体来说就是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其局限性在于仅重视了“择业”的问题性,而忽略了“职业”的发展性[4]。通过就业指导能帮助学生短期美化简历,强化面试技巧,信心满满的获得一份“工”,但是否就是学生长久希冀的“业”?工于“技”的就业指导似乎无法完美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择业指导”属于临战前的精选“装备”的过程,那么人生规划的思考、核心竞争力(品德、文化素养以及学习与创新能力)[2,5]的渐进式培养、面试自信心的强化与社会资源的积极储备,以及就业后职业技能的持续完善等诸多方面,便应成为以“发展”眼光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必然选项。早期注重教导性的职业指导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已经发展到目前的重视被指导者作用的职业生涯教育阶段[6]。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的简称)包含两大方面:一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二是贯穿职业生涯的技能教育。生涯教育的核心是强调被指导者的参与(认识自我,依据个体生理、心理特质培养自身核心工作能力)被指导者对职业生涯(长期性)的思考与准备。正因为如此,生涯教育属于一项具有社会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会随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需强调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各种时空环境下的“渔”的能力。
就整体而言,笔者认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人(本科生)要成长为拥有“渔”技的人才,应该“早投入,勤铺垫,精装备,全力搏,常充电”。具体到大学四年:大一、大二要“早投入”,大二、大三要“勤铺垫”,大三、大四要“精装备”,大四毕业前夕要“全力博”。走上职场后要“常充电”。一些高校(如上海理工大学)引入了学术指导教师制度,为学生提供贴身的个体辅导老师,可以全程(整个大学生涯)解答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对于暂时未能采用学术指导教师制度的高校,相对通用的方式是,将生涯教育有针对性地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来推进:第一阶段面对大一、大二学生,聊人生、谈愿景、促思考,有意识地引入早期生涯教育;第二阶段针对大二、大三学生,传知识、授方法、助成长,强调专业积累及能力培养;第三阶段针对大三、大四学生,促其了解市场之所需、明晰自身之所长、实践术业有专攻;第四阶段主要针对毕业前夕的大四学生,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包括面试技巧等)。本文着重探讨第二、三阶段,即“勤铺垫”的知识及方法的储备期以及“精装备”的市场化应对期的生涯教育。
三、社会需求与教学内容配置
社会在进步,人才结构在改变。网络的兴起,全球一体化教学渐露端倪。实体高校(无分大小)如何精确定位,将决定了该校学生的品质与受欢迎程度。而专业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决定着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勤铺垫”工作的成败。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若专业设置与内容规划有偏差,受大环境的影响,再好的苗子也很难开出鲜艳的花。“专业是热门的,但就业是困难的”成了某些高校某些专业的就业之痛。所幸,大部分学校所采取的学分制选课体系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一定主动权的机会。在给定的框架下,学生可以通过“有选择的上课,上‘有用’的课”来应对自身发展及就业市场的需求,以期扭转弱势掌握主动。那么如何确定是否“有用”呢?有时,学生就会出现误判。原因包括信息获取面过窄,知识储备及人生阅历不足等。这时就需要有人能及时提醒。而此时,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师”还没有进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或者有接触但联系度不够。这就更加体现出专业课程教师的“日常指导”作用。将专业教学与生涯教育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勤铺垫”的完美推进,也可以促进学校的和谐共赢的氛围营造。
在被动应对市场选择时,高校(特别是偏应用型的)应当多问“未来四年整体就业形势如何?”,“未来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专业人才?”,“相关专业预期就业率如何?”,“同业(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竞争力是否足够强?”,“专业课程需要强化什么知识和能力?”“怎样设置才能吸引优秀教师并激发他们的全情投入?”等问题,以便更好的设置专业及规划课程内容。另外,为便于专业课程教师充分发挥生涯教育的“日常指导”作用,应当赋予他们更多教学自由度。
四、专业课程教学与生涯教育
由于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从业者数量相对较少,各高校配备也不充足,因此更多情况下相关教育仅仅发挥了生涯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功能(也就是毕业前夕的“临门一脚”的技法培训)。另外,由于每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都有所差异,因此通识类的职业培训师似乎也难以针对各专业特点进行辅导。如果能将生涯教育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来,通过专业老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缓释”般地引导学生做职业规划的思考,专业方向发展趋势的分析,自身专业素养的挖掘等工作,相信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全面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
常规的专业课程教学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出发点,这与注重生涯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不仅重心不同,教学内容及方式都有不小的差别。前者更注重人类知识/技能的传承与发展,重视知识积累。而后者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人生轨迹,更侧重于方法的传授,以及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授知识的专业课程教学只解决了“鱼为何”,以及“何为渔”的问题(“鱼”,泛指专业知识;“渔”指获取专业知识的行为或方式方法)。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还需要更多。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生涯教育的原因之一。最值得推崇的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结合专业知识教学与职业辅导的升级版“授人渔”:在教学过程中,使其知悉“何为渔”、明晰“何处渔”、常思“为何渔”、践行“乐分鱼”。
如欲实践升级版“授人渔”,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科书。教学大纲的制定往往需要预见性,在搭起专业骨架的同时需要“丰满其肉”。信息化社会,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如何在确保“骨架”坚固有效的同时让“肉”更鲜活红润呢?这是每位任课老师选择教科书与教学内容时所需思考的问题。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最新专业科技进展,在选定一本核心教科书(骨架完整)后,在大方向上对参考书(群落)作建议(肉质鲜活),以期在客观上促使学生全情投入。增加参考书群落后,学生的学习框架就无形中被拓展了。但专业教学内容得到拓展后,职业辅导的一些内容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学生阅读素材中。当然,这对授课教师专业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是种考验,需放的开,收的回,同时考核形式要跟上。
(2)考核内容及方式。通常学校教务处规定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为“必修必考,选修可考可报告”。如以报告作为考核形式,则可在课程教学初期寻找若干个前沿热点方向(该专业方向的研发或市场热点),归纳出若干题目并提供给学生参考。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允许其在专业范围内自选兴趣内容来自由命题。通过自主开展文献调研、资料汇总、以及最后的课程报告来完成书面考核。再辅以口头PPT报告,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临场应对能力。如果采用考试形式来考核,则考虑将各章节重要专业知识点揉捏成型,以破解现实难题的形式给出考题。通过问题判断、关键点提炼、原理解释、对策寻找,结果预判等一系列针对性的答题过程,不仅可以回顾专业知识点,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模拟实战,是最贴近实战的方式,也是最佳的方式。
相信这类考核形式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职业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精装备”进程。
(3)专业拓展与互动教学。有研究显示,人的注意力最多能坚持25分钟。没有热点(兴奋点),难以长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获取关注度方面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与本课程有密切联系的其他领域的热点,要比单一专业知识区热点的累积要来的效果好。因此,将规定专业内容(骨架)与拓展内容(丰满鲜活的肉,可将职业辅导内容纳入)相结合来推进课程的开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些注意力调节时段,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回顾教学内容,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主持问答环节,或是鼓励学生分享自学成果(PPT演讲)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的课程参与,内化教与学的互动。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临场应变能力。这些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力搏”所需的心理素质培养做一些铺垫。
五、在实践中摸索
以笔者早期“光信息网”的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介绍支撑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技术——光纤通信及其相关的半导体器件。在讲课的过程中,针对专业内容穿插介绍华为、UTstarcom等公司的情况,帮同学们分析公司的发展策略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传递一种观念:方向的选择,是决定公司发展态势的第一要素;职场人生也一样!选对了行业,才能有机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人生规划也要早思考。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职场方向的思考,讲课过程中,还会挑选一些课程领域相关的名人(如苹果电脑创始人乔布斯、创新工场总裁李开复、软件银行创始人孙正义等),推荐(赠送)他们的传记或著作给学生。从中,学生们可了解到这些成功的专业人士是如何规划人生、选择职业的。同时,针对职场的特性,则会物色一些人生处世态度、哲思慧语的书来作推荐,如《沉思录》、《老子他说》、《人生不设限》以及《世界是平的》、《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相关书籍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丰富讲授内容,最重要的是将专业知识与现实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懂得“快乐为本,造福社会”的内在含义。
通过课程报告及口头演讲等考核互动形式,学生不仅得到了锻炼,还成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员、信心满满的演讲者、积极发问的听众、调度有方的主持人、公正客观的评委。这些角色扮演的经验以及相关能力的锻炼,相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少学生毕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说,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一些方法,以及所提供的锻炼机会对他们的求职之路是有很大帮助的。
六、结束语
就业之事,不仅仅是学生或就业指导老师的事,也是专业课程教学者所需关心和参与的事。年轻的大学生们走出校门跨越人生道路上的第一道门槛,作为先行者的我们,要成为他们规划职场人生时的倾听者和建言者,为学生们打开手电筒,让他们走的更自信,走的更稳健。
[1]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2005(7):49-52.
[3] 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38-42.
[4] 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5] 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7-48.
[6] 魏欣,王立东.中国高校职业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3):26-28.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Career Education
Chen Kejian,LiXiangning,LiYi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w ideas of promoting career counsel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By combin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career counseling,one can enrich the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mak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dapted better to social needs.And,the vocational traits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students can also be enhanced imperceptibly during these courses.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strateg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oes play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udentsˊemployment.
career guidance;professional education;career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initiative
G 642.0
A
1009-895X(2013)04-0000-00
2013-03-30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slg11006);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
陈克坚(1978-),男,讲师。研究方向:太赫兹技术、光电子器件研究。E-mail:ec.kjche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