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转型研究

2013-04-06陈玉梅郭松龄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进程课程内容城镇化

陈玉梅, 郭松龄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68)

1 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性

1.1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其内在的必然性。200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 26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其最终要体现在城乡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上,并将促进生产要素向城市和城镇化区域集中[1]。

1.2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潜在需要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等类似的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面对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贫富差距以及公共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势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各个群体的利益。推动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城乡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城镇化发展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组织和国外学者对中国的城镇化一直比较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人类21世纪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由此可见,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面临居民消费不足、生产过剩、收入差距过大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难题,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居民消费,改善居民投资结构,同时可以增加投资机会,消化过剩产能和过剩社会资本。如果按每年城镇化率增加1.2%测算,10年后将有2亿农民走进城市,加上现有2.5亿农民工,未来十年城镇新增人口将接近5亿。新增城镇人口将大大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住房、家电、汽车、家具等耐用品消费,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替代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同时,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公共服务需求,包括交通、建筑和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等诸多领域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起到消化过剩资本和过剩产能的作用。

另一方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缩小我国目前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会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工作,新市民的加入会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当前巨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椭圆形的收入结构。稳定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有助于社会稳定,更可以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防止中国经济出现“拉美病”。

2 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

2.1 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的基本国情与英美的城镇化进程有所不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虽然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的地域方面的转移,但是因长期以来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城镇化进程中转移的人口并未实现其文化内涵的转移[3]。因而,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技术含量的提升,更加迫切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相关的职业教育,就无法获得满意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就业上岗之后,由于理论知识或是专业技术的缺乏,也无法获得岗位的提升。因而,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的匹配作为发展重点,以文化内涵建设完成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可以使农民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其子女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初高级中学阶段的教育。因而,职业教育应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其发展的侧重点。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门,担负着为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培训的繁重任务,这一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4]。

2.2 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2.2.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是关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包括办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追求、角度定位等问题。就目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而言,职业教育“普通化”现象严重。本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却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许多职业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黑板上搞科研、对着课本讲微机操作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利于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就业。同时,职业教育“模式化”现象突出。各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开设并未很好地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对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造成了影响。

2.2.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将教育思想观念同具体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主要途径。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原则是以专业课程为主,着重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同时开设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但是,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灵活性[5]。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比较严重,因而职校学生无法获取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同时,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造成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2.2.3师资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界开始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职校教师不仅可以教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教授学生实际操作。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不成熟。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职业学校任教,没有实践经验,而一些老的专业教师又无法适应新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转型策略

3.1 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地位

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着力职业教育的转型可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的转型要兼顾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与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三者的协调发展[6]。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地位,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保障,财政支持是关键。

3.2 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已经由原来的学科课程模式向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转变。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一方面,工作任务的结构决定课程的结构,另一方面,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的标准也有严格的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劳动力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应注重在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中开发区域特色专业,避免全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千篇一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量劳动力流向第二、三产业。但是大量劳动力教育水平较低,无法适应进一步的岗位升级。因而这些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就需要到职业学校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以应对岗位要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文化呈多样化发展,因而职业院校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有利于吸引劳动者参与学习,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可以很好地与当地经济对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发展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形成职业教育促就业的良性循环。

3.3 发展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发了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组织。其特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模块具有明确的学习起点和终点,并且在适当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学习。这一特点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劳动者的职业学习至关重要,不仅避免了相关课程的重复学习,也大大节约了学习者的时间。因而发展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组织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对于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组织的开发,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体系,学习其培训包的开发,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的学分转换,发挥课程内容模块化组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标胜,戈雪梅. 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战略作用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6):34-39.

[2] 蔡朔冰. 职业教育应对城镇化发展的理念及实施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3(2):11-13.

[3] 查吉德.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转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54-58.

[4] 杨金土. 经济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论我国职业教育在经济转型时期的行为方式转变[J]. 职教论坛,1997(10):2-3.

[5] 马建富,黄晓赟. 社会转型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取向[J]. 职教论坛,2010,19:4-7.

[6] 俞启定,和 震.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7-198.

猜你喜欢

进程课程内容城镇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