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音乐之声》体现的教育管理探究

2013-04-06胡青青刘兆宇

关键词:修女玛丽亚修道院

胡青青,刘兆宇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电影《音乐之声》体现的教育管理探究

胡青青,刘兆宇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主要描写了修道院里的阿比斯院长指派见习修女玛丽亚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的曲折、感人的故事。解读电影《音乐之声》,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的教育管理。拟对影片中体现的修道院院长、女主人公玛丽亚、冯·特拉普上校的教育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对现实中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音乐之声》;教育管理

《音乐之声》是一部风靡全球的经典影片,影片由美妙的音乐、优美的风景、感人的故事情节、漂亮而善良的人物构成一副完美、动人、和谐的画卷。观看《音乐之声》,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故事的情节里,感受男女之间的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以及感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的激情。与其说是音乐之声,不如说是爱的回音。影片处处体现着爱的画面,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精神享受的同时,其影片中体现的真、善、美的人生真谛,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人生观,对生活爱情坚定不移的追求,发人深思。然而,笔者以为影片还存在着教育管理现象,主要有修道院院长对女主人公玛丽亚的教育管理、女主人公玛丽亚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和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一 军事化的教育管理

《音乐之声》的军事化教育管理是指冯·特拉普上校的教育管理。实质上是军事化的教育管理,冯·特拉普上校出身于军人家庭,他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成为一名海军上校。但受战争大环境的影响,冯·特拉普上校成为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更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去世了,留下七个孩子给他。[1]上校把以前的工作作风带到了生活中,管理家庭和孩子还像以前指挥军舰一样,对七个孩子进行统一指挥。家庭管理的第一条就是纪律,孩子们要严格遵守纪律。他们统一穿制服;严格遵守睡觉时间;举止谈吐在任何时候都要规规矩矩、彬彬有礼。

军事化的管理适合于军队,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严格的纪律要求也适合培养保家卫国的军人。冯·特拉普上校管理七个孩子采用军事化管理,这种统一的管理既省时省力又省心。但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培养孩子决不可能齐步走,他们需要个性化教育,否则培养出的孩子思想僵硬,不活跃。军事化教育管理使得若大的冯·特拉普上校家失去了歌声、笑声,整个家里如同冰窑一样,孩子们像木偶一样遵守纪律,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感受不到父亲的关爱,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直到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到来,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思维活跃、幸福无比,一向严肃的冯·特拉普上校脸上也荡漾着幸福的笑容。电影《音乐之声》展示了这个管理类型,并让它发生转变,实际上就在批评它,否定它。

二 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女主人公玛丽亚从见习修女到家庭教师,再到贤妻良母,这些角色的成功转换,得益于修道院院长对玛丽亚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院长嬷嬷是一位善良、和蔼、充满智慧的长者。身为修道院的院长,她在对玛丽亚的管理过程中,没有硬性地按照修道院的规章制度把玛丽亚培养成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是结合修道院的环境,从玛丽亚的性格、喜好、特点出发,把玛丽亚带上了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生轨道上。院长对玛丽亚的教育管理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受院长的影响,玛丽亚对孩子们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院长对玛丽亚、玛丽亚对孩子们的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院长对玛丽亚去留问题进行的人性化处理。

玛丽亚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她追求自由,喜欢在清新、宁静、美丽的大自然中唱歌、跳舞。每当看到修道院的大门开着时,她总想跑到旁边的山间、小溪边,然后情不自禁地边唱歌边跳舞,此时的玛丽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可以说玛丽亚的个性与修道院庄严、肃静的风格格格不入。当院长招集众嬷嬷讨论玛丽亚是否有资格当修女的问题时,其他修女说出各种玛丽不适合当修女的理由,可是院长并没有直接残忍地把玛丽亚赶出修道院,而是找玛丽亚谈话,对其进行引导。对话的情境是这样的:

院长:玛丽亚,当时你在墙外看着我们想当修女,这并不等于说你已经适应过我们的生活,对吗?

玛丽亚:不!院长,我可一直在祈祷,在尽量学。

院长:那你最主要在这学到了什么,孩子!

玛丽亚:去寻求主的旨意,照主的旨意行事!

院长:玛丽亚,这是主的旨意,要你离开我们。

玛丽亚:院长,求求你,不要把我送走,我一定要留在这,这是我的家,我的生命。

院长:你真想做个修女,玛丽亚?反正你知道我们对你的期望,如果你到外界去看看,你就会发现自己能不能达到这个期望。[2]

…………

以上这段对话体现出,院长对玛丽亚的管理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以人为中心。玛丽亚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在过去的西方社会,穷人家的孩子去当修女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玛丽亚不当修女去干什么才能生活呢?院长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先让玛丽亚到修道院外面去体验另外一种生活,让她在实践中觉悟成长,发现人生的真谛,从而在生活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天主关上了门,又在别处开了窗”玛丽亚不适合当修女,却适合当教师,院长为玛丽亚的“再就业”或重新选择职业生涯指明了方向。院长的人性化教育管理已经初步显现。

2.玛丽亚对孩子们的人性化管理。

当玛丽亚与孩子们初次见面,冯·特拉普上校要求玛丽亚用口哨的方式叫孩子们,玛丽亚当即反驳说:“我用不着吹口哨叫他们,我可以叫他们名字,多好听的名字呀!”玛丽亚说完,冯·特拉普上校坚决不同意,此时直率的玛丽亚据理立争道:“不,对不起,我绝不会听哨子,哨子是叫狗叫猫叫牲口的,不能用它叫孩子,更不能用来叫我,这可太侮辱人了。”[2]名字本是件细小的事情,都引起玛丽亚的注意,可见玛丽亚处处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当玛丽亚让上校体会不被尊重的感觉,用口哨喊住离去的冯·特拉普上校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笑了,反映出孩子们在潜意识里认同玛丽亚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此刻,孩子们对玛丽亚的抵触情绪在逐渐减弱。

三 生态化的教育管理

当玛丽亚发现自己爱上了冯·特拉普上校,而自己身为修女,修女要终身侍奉主,恋爱是禁忌,此时的玛丽亚再也无法面对冯特·拉普上校,她内心深处无比纠结,最后选择逃回修道院,并发誓终身要做修女。当院长知道此事时,非常淡定、冷静,没有指责玛丽亚,而是充满关怀地帮助玛丽亚分析:“男女相爱也是神圣的,你的心理充满了爱,要求主指点你如何去供献你的爱。孩子,你爱上了这个人,不能等于说你不爱主,要求主指点你,你应该回去。这些墙不是为了挡住你的难题,你要正视她,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对于爱上了冯·特拉普上校的玛丽亚来说,她的心不在修道院里,而是在冯·特拉普上校身上。

如果继续让玛丽亚呆在修道院,她的心、人已经无法和修道院的环境相协调。院长从身心协调的角度出发,让玛丽亚回到适合她的环境里。此时的玛丽亚,罪恶感完全解除,决定重新面对问题,回到属于自己的环境里。院长让玛丽亚离开修道院,回归人间,对玛丽亚来说,是最生态的人生选择。院长身为一名教育领导者,不在意拥有或控制下属,而是让下属得到最好的归宿,是最好的教育目标,也是最好的管理目标。

四 民主化的教育管理

冯·特拉普上校家的七个孩子采取捉弄家庭教师的方式来吸引父亲对他们的关注,因此家庭教师都呆不久。在玛丽亚来到之前,一共有过十一任家庭教师,孩子们对玛丽亚的到来带有非常严重的抵触情绪,这对第一次担任家庭教师的玛丽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温柔、善良、聪慧、有耐心的玛丽亚在实际行动中,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也融化了冯·特拉普上校冰冷的心。笔者对女主人公玛丽亚成功的教育管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玛丽亚管理孩子们,采取的是民主化的教育管理,具体体现如下。

初次冯·特拉普上校单独把孩子们交给玛丽亚的时候,玛丽亚没有摆老师的架子,去命令孩子们怎么做,而是坦诚地与孩子们相处。她跟孩子们讲:“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从来没有当过家庭教师,帮我出出主意。”话音未落,孩子们就抢着说出希望玛丽亚怎么做。一句“帮我出出主意”[2]就道出了玛丽亚谦虚、真诚、平等、民主化的教育管理,让孩子们帮着出主意,一来体现了玛丽亚和孩子们之间的地位平等,二来体现了玛丽亚尊重孩子们的思想。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玛丽亚按照孩子们所希望的被管理方式来对孩子们进行管理,无形中激起了孩子们做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水到渠成,随后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玛丽亚,甚至后来发自肺腑地喊玛丽亚为妈妈。这不仅是玛丽亚的胜利,也是民主化教育管理的胜利。

本文对修道院院长、女主人公玛丽亚和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的教育管理进行分析,发现了军事化的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生态化的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等四种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尊重人的人格,充满了人文关怀。生态化的教育管理注重人身体与心理的协调性。民主化的教育管理尊重人的思想、个性,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生态化的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军事化的教育管理限制个人的人身自由,束缚个体的思想,不利于个体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个体身心的和谐。也就是说,军事化的教育管理缺失了人性化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缺失了生态化教育管理的协调性,缺失了民主化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电影《音乐之声》不仅仅是娱乐的电影,它还是广大家长、学校领导、教师等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指南,即在生活与教育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生态化的教育管理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

[1]雪东·玛丽娅·冯·特拉普.《音乐之声》幕后的真实故事 [J] .世界文化,2004(5):31-33.

[2]欧丽斯特·莱曼.音乐之声[M].杨慎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本文其他文献来自电影《音乐之声》(光盘)[Z].南昌: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1.

ClassNo.:G40-058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IdeasofEducationManagementEmbodiedintheMovietheSoundofMusic

Hu Qingqing,Liu Zhaoyu

(Schoo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

The Sound of Music is a very popular movie which depicts a novice sister Maria’s twisting and touching story as a tutor of Colonel Von Trapp family appointed by the abbess of the Abis monaster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dea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the abbess and Maria and Colonel Von Trapp, which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act o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Sound of Music;education management

胡青青,在读硕士,淮北师范大学。

刘兆宇,博士,副教授,淮北师范大学。

1672-6758(2013)09-0001-2

G40-058

A

猜你喜欢

修女玛丽亚修道院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愿望
Fantasy and reality
美作家赌场体验,染上赌瘾放弃写作
德国修道院后继无人
寂寞的玛丽亚
张自启中国画——英伦纪行
修女错过教皇祝福电话
爱具体的人
从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