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多元的政法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为例
2013-04-06林荣花
林荣花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共教育部,海南海口 571100)
一 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灵活运用英语完成涉外工作,因此,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目前公共英语课程体系高职特色不足,课程过分注重语言知识,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关联度差,没有考虑到不同岗位需求、不同就业需求、不同发展方向需求。因此学院课程体系要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应用能力、兼顾层次差别、完善评估体系、完善学时合理分配、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1]。
二 旧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一)缺乏统筹安排
学院2012年以前只开设4个学期综合英语课(基础课),共218学时,没有听说课(听说课只在2个提高班开设),更没有行业英语课。我们采用分级教学模式,但仍然只能满足2个提高班学生兴趣和爱好,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要求。学院没有开设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的选修课程,课程体系没有根据学生英语日常交际和涉外业务交际能力培养需要来统筹安排,缺乏整体性、针对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内容缺乏职业特色
学院英语教师受传统英语教学观念影响,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课程设置全部为基础英语课程,造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之间关联度差,没有专业特色(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和职业趋向性(Career-oriented)。Stevick(1971),Nunan(1988),Dubin and Olshtain(1990)等著名学者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和语言类课程设置要以“有用性”为第一要务。有用就必须了解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对英语技能要求,了解地区、区域和用人单位对英语需求程度及未来社会发展对英语需求等,根据这些实际需求重组或编写与职业紧密联系的英语课程学习内容[3]。
(三)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高职教师都明白英语课堂教学应采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练一体”模式,但我院绝大部分教师在操作上,依然采取“语言知识+课文讲解”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视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扼杀学生语言学习、交流天性,造就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种课堂里被迫接受知识,发言和交流机会非常少,这对其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四)课程考核缺乏语言实用性测试
学院英语考核方式单一,虽采取“笔试+听力”方式,但听力只是象征性考试,只占总评成绩的5%,笔试考核内容始终没有彻底摆脱侧重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应试倾向,实用性没有得到凸显,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在行业背景下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形成和提升。
三 构建立体、多元的政法类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一)设置多元化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要重新设置公共英语基础课程,既要考虑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又要考虑学生自考和个性学习需求,体系构建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2009)来进行,即培养学生职场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能力,总之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5]。
新构建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模块:综合英语(基础英语),共56学时;职场英语,54学时;行业英语,54学时。三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基础英语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奠基石。这个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训练英语基本听、说、读、写、译技能,提高学生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职场交际能力,使之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为学习行业英语和继续自学奠定良好基础。行业英语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尤其是涉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重构政法类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
学院英语课程从2012年开始改革,把开设4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改为3个学期,课时从218学时减到162学时。课程内容也要重组。重组后的课程内容可这样设置:第一学期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也为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听懂、读懂英文信息,学会口头或书面使用英语正确表达观点。该学期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从《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教材中筛选一些具有趣味性、思想性和实用性内容,设计5大教学模块,即展望大学生活、如何学习、我的梦想、面对挫折、学会感恩。这5大模块能对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学会做人等起教育作用。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加大听、说技能训练;根据工作、生活领域设计不同话题和情境;增加应用性课堂练习和语言实践活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喜闻乐见、具有思想性、符合学生知识面和智力水平,并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应用性强的语言材料,使学用相结合[5]。
第二学期开设职场英语课程。教材选用《职场英语》和自编教材《Daily English》。职场英语内容包括3大模块:求职信、简历、面试。《Daily English》有11个教学模块:问候、感谢、打电话、道别、道歉、接待客人、指路和问路、银行、邮局和旅游。该学期培养学生掌握各行业、企业职场涉外活动中共有的语言交际技能。
第三学期开设专业性行业英语课,每个专业由不同教师负责。例如《警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学院人才培养需求,对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岗位群工作能力要求做充分调研,与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用人单位一线骨干从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出发,确定行业英语教学内容,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实现课程与工作有机结合,将“多媒体教室”作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各学习情境主要场所,保证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项目推动方式主导教学过程;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英语情景模拟,再到实务部门顶岗实习,实现由教学向工作岗位迁移,也实现“教、学、做、练、战”一体教学目标。率先改革的《警务英语》课程完全摒弃了传统警务阅读课教学(即翻译教学法),改成各专业项目化的警务英语口语课,取得出乎意料良好教学效果[5]。说明学院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英语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且具有一定职业岗位群适应性,使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不受限制。其他专业也应根据专业特点和依托行业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
(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求相应的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重中之重。
传统“语言知识+课文讲解”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应重点研究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课程都采取以“学”为主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活动,学院可采用“教、学、做、练、战”合一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遵循“从做中学”教学原则,教师以模块或行业工作场景为背景,通过模块或项目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例如,把《基础英语》分成3大模块:展望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设置进入大学、初次见面、聆听建议、追逐梦想、学会学习、对待挫折、感悟人生、学会感恩、制定规划等9个能力训练项目。每次课前给学生布置能力训练项目作业并对项目进行讲解,每组小组长按照教师要求设计具体任务并与组员共同讨论如何实施,然后在课堂上表演他们的作品。师生对每组作品进行评估,每个小组都要对所有作品进行反思。“战”是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完成。这种校内外训练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了解为何做,到理解为何这样做,再到做什么,最后掌握怎么做,怎么演,怎么灵活运用,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完成获取→实践→内化→反思→再实践的认知过程。整个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
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法,打破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局面。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融合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任务式、情景模拟式、自主学习式、合作式、角色表演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兴趣,如完成某一具体项目、任务,模拟英语情景对话,演英文短剧、扮演角色等,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最佳场所。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导演角色,善于引导学生用英语出色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和课堂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主体,不知不觉“会学”、“会用”英语,而不是学会英语。
(四)建立多维考核评价体系
可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则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全面考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期末笔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
评价方式可采用他评、自评、综合评价、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评价人员可由教师、见习单位业务指导教师(二年级学生)和学生组成。学生可根据分层教学班级分成A、B、C三类,A类为优等生,B类为中等生,C类为学困生。根据三类不同情况学生制定三种不同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评价形式有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情景表演、考勤及期末口试和期末笔试,期末笔试采用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全面考查学生语言水平,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二年级学生可加见习单位评价。口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内容要贴近生活和未来实际工作,体现实用性。每个年级,每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口试方式,例如C类学生只考核简单的日常情景对话;B类学生可考核日常情景对话和就话题陈述自己观点;A类学生可考核日常情景对话、话题演讲和看图说话等。见习单位评价是结合学生在专业实训或顶岗实习过程中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情况作出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结 语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既要满足职业教育要求,又要满足本地区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多元、立体、动态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实用、够用原则,要满足学生立即就业需求,还要考虑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
[1]武春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2(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娄志刚,苏珊.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史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09(6).
[5]张芳.STC理念视野下的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6]刘戴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