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的英语教学
2013-04-06牟名东李耀刚
牟名东,李耀刚,冯 源
(1.香港浸会大学运筹学与商业统计专业,中国 香港;2.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引 言
第三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支柱,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发展龙头,也是第三产业链关键一环。随着信息技术进步,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服务程度和质量。国际旅游业一大特点是大量使用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密集型多元信息服务,涵盖旅行、通讯、食宿、景点与娱乐活动介绍、医疗、保险信息服务等,从而对新时期信息技术服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笔者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角度,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背景,观察和讨论海南普通高校现行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英语能力培养模式,指出其特点和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
一 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定义
传统观念认为信息技术人才指的是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等直接与计算机程序和算法流程设计有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随着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服务赖以迅速发展成为“第四产业”,生产和提供海量情报,为各行各业提供信息服务。故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人才指具备电脑操作和网络使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预测信息需求,采集和整理数据,生产信息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才。不同行业有不同信息需求,人们在生活中也会有不同信息需要。这对传统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信息服务人才的语言功底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的产出量和质量。
毋庸置疑,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能够使用汉语和外语特别是英语采集各种数据、生产信息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才。当今国际旅游产业一大特点是,需要大批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和扎实专业技能,能够根据不同顾客需要,提供各种旅游信息的双语或多语信息技术服务人才。这种人才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有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识别和处理技术故障能力,还要具备熟练运用英语采集情报,提供信息服务,跨文化沟通,提供让不同文化背景顾客满意的服务能力。与传统信息技术人才相比,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人才至少应掌握一门外语,具有更强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跨文化服务能力,更善于学习与合作,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服务需要。
海南旅游产业一直存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偏低,管理较差,外语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偏弱等问题。只有迅速培养一支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大军,才能打破这个瓶颈。本文专门讨论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的英语教学问题。
二 目前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英语教学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一)英语应用能力对信息技术服务人才的意义
多年来,信息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着重辨识专业词汇以及阅读简单的英文帮助文档,偏重于应付毕业要求,对英语口、笔语应用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随着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人才需求升温,这类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成为信息技术专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计算机学科中,英语具有独特地位。不论是计算机汇编语言还是高级语言的表达均以英语为基础。学好英语能更深刻理解计算机科学本质,还能极大提升专业素养。英语是当代全球通用的科学与技术交流语言,也是最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语言。世界上绝大多数一流学术文献均采用英文出版,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信息也用英文提供。使用英语能够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做到无障碍与世界沟通。
国际旅游服务对象广泛,只有具备英语交流能力的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人才才能做好跨文化信息服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南信息技术服务人才的英语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际竞争力。
(二)目前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英语教学特点
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大多数高校根据《要求》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对原有大纲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根据笔者经历,典型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英语教学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内完成。学生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分为快班和慢班,两类班级在教师配备和毕业成绩要求上略有不同。由于教学进程紧,班级人数多,教学中难以做到《要求》所规定的“分层次教学”。一般情况下,只设置“听说”和“读写”两种课程。听说课上常常看英语电影,练口语机会很少。读写课上,常常是将课文逐词逐句翻译一遍,写作练习机会不多。教学基本上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往往砍掉“语言文化”和“语言技能”课时,增设“四、六级考试辅导”。无论是教学活动安排还是教学方式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发言权,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锻炼,无法做到个性化和兴趣化学习。由于教学方法和内容较单调死板,学生并不积极。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三)目前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以上方式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即使手中握有英语四、六级证书,其真实英语应用能力并不能胜任跨文化信息服务工作。他们不仅缺乏用英语收集、整理、提供信息的能力,也看不懂专业文献,基本上无法用英语进行口、笔语跨文化沟通。目前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的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平衡只在一、二年级提供输入式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公共英语课程;三、四年级基本没有英语课程;大多数专业方向没有专业英语课程;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没有设定(或没有反映)教学目标和方案;几乎不用英文原版教材,极少开设英-汉双语专业知识和技术课程,绝大多数学生从未修过双语专业课程。
2.缺乏客观、全面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评机制
单方面鼓励学生以通过英语四、六级为目标,忽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3.忽视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大部分学生学外语仅是为了毕业或为找工作增加砝码,不重视锻炼外语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批过了英语四、六级的英语哑巴。
三 对改进现有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近年来,很多学校做了不少努力,如开展本科学生国际交流与交换生项目、学生海外实习或实训、与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选送优秀生海外留学等。可是,这些活动只能惠及小部分学生,并不能满足市场对双语信息技术服务人才需求。国际化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果加大教材和课件引进、引进国外优秀教师、推进海外远程教学,可以使广大学生受惠。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英语教学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一)增加英语应用能力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笔语实用训练。
(二)设立客观的英语综合能力评估机制,鼓励学生通过语言实践证明自身能力。允许并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语言测试和比赛(如雅思、托福、剑桥商务英语等试种以及各种省级以上外语演讲、辩论和翻译比赛等),承认其成绩,而不仅限于使用四、六级考试决定学生外语成绩。
(三)引导和鼓励理工科学生组织并参加各种英语和其他外语课外活动,如演讲、唱外语歌曲、外语会话交友等。
(四)引进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高年级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改变目前国内信息技术专业教材总是比国外教材落后的尴尬状况。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原版教材比翻译教材出版时间早得多,能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最新知识和技术,还可避免翻译的准确性问题。国外信息技术专业使用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教材已经相当成熟。使用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理解、掌握计算机技术中诸多定义、习惯用语的真实含义,同时极大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如果海南各高校信息技术专业以提供国际旅游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就应转变思路,改变目前英语教学模式,设计新的务实方案并予以实施。笔者相信,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不仅能够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还能为我国第三产业大发展提供巨大能量。
[1]郭媛媛.网络旅游信息消费的几个特点[J].今传媒,2010(2).
[2]过建春,李壮,朱剑锋,马玉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信息化必须先行[J].琼州学院学报,2009(5).
[3]赵福生.计算机初学者应多读原版书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3).
[4]王飞.面向IT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1(7).
[5]李宏.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6]王艳.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外语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EB/OL].http://cpfd.cnki.com.cn/Area/CPFDCONFArticleList-BJLT200711002.htm.
[7]付宁,奚文红.结合就业形势培养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J].华章,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