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不是为给上级看
2013-04-06
读了史岩同志的信,我的第一反应是:“转作风”不是为了做给领导和上级看的。
不错,“转作风”是党中央的号召和要求,但转变作风绝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上级,让上级满意,而是要真转真改,切实让服务对象——人民群众满意。
可问题是,现在不少单位的“转作风”还真就是专为“转”给领导和上级看的。为了让领导和上级满意,采取了不少做表面文章甚至糊弄欺骗的手段。
为了让上级满意,惯于耍两面手法。领导在的时候,上级来检查的时候,还能约束自己,装装样子;领导一走、检查一过,便依然故我,该玩儿的照玩儿,改闲的照闲,该混的照混。作风“转”的那一会儿、那一阵儿,是给上级看的,上级看到了、满意了,“转作风”也就宣布功德圆满、大功告成了。实际情况如何?上级看到的是“好作风”“新作风”,而前来办事的群众看到的依然是“老作风”“旧作风”。
为了让上级满意,糊弄没商量。啥叫糊弄?就是欺骗,就是蒙混。在“做给领导和上级看”的总体目标下,可以把上班时间出门闲逛说成“到外单位报件去了”;把全体出动游玩、办私事说成“集体调研”;以此类推,当然更可以把对来机关办事的群众杵撅横搡说成是和蔼温柔,把“踢皮球”说成“马上办”……糊弄有没有限度,有没有底线?有的,那就是“别让领导看到”“别让纪检监察部门逮着”。因此,都得多长几双警惕的眼睛、多长几个心眼儿,不为别的,只为防着领导,防着纪检监察部门的明察暗访。这样糊弄,在领导、上级那里可能会蒙混过关,可在群众面前,能顺利过关吗?
为了让上级满意,单位领导不惜“谎报军情”。倘若是普通的干部职工弄虚作假,也就罢了,问题是此等谎言、假话竟出自单位、部门的领导之口,就不能不让人感到事态的严重。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带头“谎报军情”,这个单位“转作风”还能有个好?部门利益、单位声誉,难免会让领导者做一些文过饰非的事,但总不至于不顾客观事实,把“一塌糊涂”说成“焕然一新”吧!谎报的“转作风”,能代替实际的“转作风”吗?
要克服在“转作风”上存在的弄虚作假、以假代真的不良现象,先要改变几种倾向。
一是淡化领导和上级的“看到”,强化让服务对象“感到”。既然“转作风”不是为了“转”给领导和上级看的,而是“转”给实际用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企业、群众服务而“转”的。那么,让领导和上级看到“好”没用,关键是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好”才可靠、有效。
二是抛弃“转作风”一阵风的观念,树立从根本上“转作风”的永久思想。千万不要以为,“转作风”只是权宜之计,“过了这一阵子就没事了”。在这种权宜之计的观念之下,不是积极地、切实地转作风,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不良工作作风躲开领导,跟督察玩儿“捉迷藏”,以“不被发现”为准则。这不利于培养遵纪守规的良好素质和履职尽责的良好习惯,不利于机关建设的长远发展。
三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转作风”。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改正之。不能文过饰非,更不能把毛病当成优点,自欺欺人。有错不认、不改,任其发展,还以“领导发现不了”自得。这不是“转作风”,而是在“戏弄作风”,只能使作风越“转”越坏。“转作风”是在不断克服和纠正不良作风中逐渐转化的一个过程,克服缺点、纠正毛病是题中应有之义。纠正的毛病越多,作风才会“转”得越好。
“转作风”不但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还能密切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增进社会和谐。这种结果,是需要痛下决心、真抓实干、劳心费力、革除弊端才能得到的,绝不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甚至以假代真所能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