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种子育苗技术
2013-04-04陈建华
陈建华,胡 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在常德澧县火连坡镇金山村,育苗面积2 hm2。土壤类型是红壤;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5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气候、土壤条件均适宜竹类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 料
种子采于广西桂林地区灵川县毛竹基地,采种时间为2011年9月,种子纯度为95%~98%。
2.2 方 法
采用混湿河沙贮藏种子与薄膜袋密封种子,对比2种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秋播和春播种子,对比2种时间播种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在秋播和春播时期,分别采取直播育苗和密播育苗移栽方式,对比其优劣;在秋播和春播时期,分别采取苗床直播育苗和容器育苗,逐步炼苗并进行移栽,观察其生长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将20 kg种子分成2份,1份混湿河沙贮藏,另1份装入薄膜袋密封放在 -5 ℃条件下贮藏,于2012年2月15日,在同一场圃中播种。发芽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贮藏方法种子发芽情况Table 1 Germination status in different seed storage method treatments
结果表明:贮藏方法不同,种子发芽率明显不同。混湿河沙贮藏的种子发芽率比薄膜袋低温冷藏种子的发芽率高10%,芽苗出土时间也提前9 d。
3.2 不同播种时间对种子育苗的影响
播种时间分秋播和春播,10月底前播种是秋播,2月底前播种是春播,播种覆盖湿润火土灰,并用塑料膜覆盖。圃地面积以1 m×1 m为单位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秋播出苗多、分蘖多、生长好。
3.3 不同播种密度对种子育苗的影响
取混湿河沙贮藏种子,在秋播和春播时期,分别采取直播育苗和密播育苗移栽方式,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高校在“爱党”教育上应做到:组织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教育活,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了解党的发展历史,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做党的坚定信仰者、支持者和拥护者;组织“中国梦”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成长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发展规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信心,做党的事业的促进者、推动者和践行者;组织“青马工程”“大骨班”培训和理想信念等教育活动,鼓励学生明确目标,勇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做党的优良传统的倡导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密播育苗移栽节约种子7.5~15 kg·hm-2,节约覆膜300 kg·hm-2,可多出小苗135 000~255 000 小丛·hm-2,可减少鼠害,出苗整齐,出圃率高,并以秋季密播育苗移栽出苗量最高。
表2 不同时间播种对苗木生长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time on seedling growth
表3 直播育苗和密播育苗移栽情况Table 3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tatus in direct seeding and dense sowing seedling treatments
3.4 不同播种容器对种子育苗的影响
容器育苗采用规格为8 cm×12 cm的容器袋,装满消过毒、含过磷酸钙3%的营养土,按150个/m2容器袋铺床,苗床宽1 m。取混湿沙贮藏的种子,经消毒催芽,在秋播和春播时期,分别采取苗床直播育苗和容器育苗,容器育苗按每袋2~3粒种子播种于容器袋的营养土中,再用薄膜覆盖。芽苗展叶3~4片,逐步炼苗并进行移栽,观察其生长情况。抽样调查见表4。
结果表明:容器育苗节约用种15~22.5 kg·hm-2,节约覆膜300 kg·hm-2,可减少鼠害,出苗整齐,可多出苗162 750~256 200 小丛·hm-2。
4 结 论
(1)混湿河沙贮藏的种子发芽率比薄膜袋低温冷藏种子的发芽率高10%,芽苗出土时间也提前9 d。
表4 直播育苗和容器育苗移栽情况Table 4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tatus in direct seeding and container seedling treatments
(2)秋播出苗多,分蘖多,生长好。
(3)密播育苗节约种子7.5~15 kg·hm-2,节约覆膜300 kg·hm-2,可多出小苗135 000~255 000 小丛·hm-2,可减少鼠害,出苗整齐,出圃率高,并以秋季密播育苗出苗量最高。
(4)容器育苗节约用种15~22.5 kg·hm-2,节约覆膜300 kg·hm-2,可减少鼠害,出苗整齐,可多出苗162 750~256 200小丛·hm-2。
参考文献:
[1] 连华萍, 林庆富,马华明,等.方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0,18(4):34-35.
[2] 杨开良.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2,30(2): 140 - 143.
[3] 陈建华,马宗艳,毛 丹,等.笋用竹引种栽培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4,(3):21-27.
[4] 丁正亮, 王 雷, 刘西军,等. 安徽霍山毛竹林生产力及其土壤养分的特点[J].经济林研究,2011,29(1):72-76.
[5] 洪 岩, 徐建敏, 胡世荣,等.天目早竹梅雨季节造林效果及其出笋成竹规律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6,14(3):14-18.
[6] 陈建华,毛 丹,马宗艳,等.毛竹叶片的生理特性[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6):32-35.
[7] 郭起荣,胡芳名,杜天真,等.厚壁毛竹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J].中南林学院报,2005,25(3):55-59.
[8] 陈建华,晏存育,王艳梅,等.6种不同变异类型毛竹叶片的生理特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