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200例的疗效研究
2013-04-03赵文敏
赵文敏
[摘要] 目的 以真菌性鼻窦炎为基础病种,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手术的诊疗价值以及效果。方法 对于该院五官科进行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药物或鼻窦冲洗治疗54例为OG组,采用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146例为TG组,治疗后6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TG组患者中治疗无效10例,OG组患者中治疗无效21例。TG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O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内窥镜联合手术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鼻内窥镜;手术;真菌性鼻窦炎
[中图分类号] R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a)-0062-02
鼻腔鼻窦疾病手术一直以来因其结构精细、操作复杂而对手术医生要求较高。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鼻内窥镜开始广泛应用。通过内镜可以放大鼻腔鼻窦内结构,并提供照明功能,增加了对微小病变的发现率使得手术越来越精细准确。同时,内镜又是良好的诊断工具,对特异结构和各项手术指征有着良好的判断功能。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内镜都较为准确且操作方便,对患者伤害较小。以真菌性鼻窦炎为基础病种,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手术的治疗价值以及效果,现对2002年1月—2012年1月于该院五官科进行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患者2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五官科进行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药物或鼻窦冲洗治疗54例为OG组,采用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146例为TG组。两组患者中,男63例,女83例,年龄最大69岁,年龄最小15岁,平均年龄33.2岁。多数患者出现持续性鼻塞、流脓涕或涕中带血、鼻衄、头痛或眼眶周围,颌面疼痛等。主要病灶为:蝶窦干酪样物51例,其余95例均为上颌窦内干酪样物。手术患者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以及出血倾向者。
1.2 方法
OG组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或冲洗治疗。TG组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前均进行麻醉,全麻120例,局部麻醉26例。进行手术前,用碘伏消毒鼻周及鼻腔。嘱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一手持鼻内镜,一手操作器械,观察成像系统。内镜下切除钩突、开放筛窦,上颌窦,蝶窦,有效暴露鼻窦开口,有息肉的使用刨削刀摘除息肉,内镜全方位(0°,30°,70°)观察鼻窦内病变部位。彻底清除窦内干酪样团块状物,以生理盐水清洗鼻窦,进行引流。病变标本送病检。术中可合并切除肿大的鼻甲或纠正鼻中隔偏曲。术后使用止血棉填塞鼻窦,术后24~48 h取出。自术后第3天起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冲洗液,直到完全清澈为止。术后1周,内镜下清除分泌物和反应膜,囊泡,分离粘连的鼻黏膜,保持窦口引流通畅。定期鼻内窥镜复查。
1.3 总有效率标准
显效:鼻塞、头痛等症状消失,鼻窦口开放、通畅,无分泌物或息肉、肥大鼻甲等异常结构阻塞,鼻腔内黏膜再生良好,无瘢痕组织,无血性及干酪样团块状物;有效:鼻塞、鼻衄、头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鼻窦内尚有粘膜水肿或肉芽组织,黏膜表面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息肉、肥大鼻甲等异常结构;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息肉再生,大片瘢痕组织形成,鼻窦口狭窄,黏膜萎缩或黏连,可见息肉或脓性分泌物,窦腔内干酪样团块状物复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1]。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TG组患者中治疗无效10例,其中6个月内复发5例,均为鼻息肉复发,窦口堵塞,长期服用抗生素者;OG组患者中治疗无效21例,复发11例,转鼻内窥镜治疗10例。TG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OG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复查情况,见表1。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鼻塞、涕中带血、脓涕、鼻腔异味、头痛等,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故与细菌性鼻窦炎较难鉴别。CT扫描结果对明确诊断有主要价值。可见鼻窦内高密度钙化影或毛玻璃样改变,主要为鼻腔内钙离子沉积所致。同时CT扫描可以精确定位病变鼻窦范围,观察侵袭程度,减少盲目手术的并发症。病理检查是确诊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病理切片下见真菌菌丝或孢子可以确诊。真菌感染与鼻腔内环境关系密切,低免疫功能、低氧、低pH值血症及高血糖环境可以加速真菌繁殖,促进真菌性鼻窦炎发生[2]。鼻腔、鼻窦内解剖结构异常阻碍鼻通气,故内镜治疗鼻窦炎重点在于保持鼻道通畅。清除鼻腔内病灶,最大程度保证鼻黏膜完整性,维持鼻腔内环境,开放鼻窦入口,充分引流,改善低氧环境[3]。同时,切除鼻腔息肉、肥大鼻甲以及结构异常组织,矫正鼻腔、鼻窦异常解剖结构,防止真菌感染复发。
真菌性鼻窦炎常继发于细菌性鼻窦炎,多单侧鼻窦发病,由于长期使用高效抗生素造成机会致病菌二重感染所致[4]。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自身免疫力降低导致真菌粘附于鼻黏膜表面繁殖,造成鼻黏膜水肿、息肉样变或产生大量肉芽组织。真菌分泌物常堵塞鼻窦口造成鼻窦内氧气减少,有利于厌氧菌繁殖。故临床上可见黑褐色团块状的真菌分泌物和脓涕[5]。同时由于缺氧和周围组织炎症可导致头痛或眼眶周围疼痛。内镜下可以观察鼻腔鼻窦整体结构,切除息肉,修整肥大鼻甲,矫正鼻中隔偏曲,解决鼻窦窦口堵塞是预防手术后复发的必要,清晰观察分泌物和病变的鼻腔黏膜。由于内镜对鼻黏膜破坏较小,最大限度保留黏膜完整性和内环境以及纤毛清除功能[6]。该文选择内镜与鼻腔药物冲洗作比较,旨在探讨内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和疗效,结果表明,内镜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鼻腔冲洗组患者,同时内镜还具有视野清晰、手术微创、功能恢复较快的优点。手术中彻底清除窦内团块状物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内镜联合手术后必须定期清理鼻腔内痂皮、息肉和分泌物,解除黏膜粘连,并且定期冲洗,确保手术疗效,防止复发。
临床将鼻窦炎分为两类,即侵袭性和非侵袭性鼻窦炎[7]。真菌侵袭鼻黏膜生成菌丝混在与鼻分泌物和黏膜表面。该研究进行内窥镜治疗患者均取干酪样物或黏膜进行病理检验,其中曲霉菌感染116例,毛霉菌感染30例。此类鼻窦炎首选手术治疗,必须彻底去除真菌以及病变组织,矫正不良结构才能杜绝复发。随着现今显微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技术在各个科室得到广泛应用。鼻内窥镜下手术可以清晰准确的观察病灶情况,清除病灶,切除病变,同时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较少,患者痛苦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并且有效减少术中接触面积降低感染率。
综上,鼻内窥镜联合手术可以有效保留鼻黏膜完整性,减少周围组织破坏,同时减少患者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 刘铭,周兵,刘华超,等.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3,38(4):251-254.
[3] 薛康,黄录琼,杨家骏.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2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7):804-805.
[4] 刘亭彦,彭华光,蒲章杰,等.125例真菌性鼻-鼻窦炎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23):1096-1097.
[5] 王宗寅.真菌性鼻窦炎误诊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7(2):62.
[6] Nicolai P,Tomenzoli D,Berlucchi M,et al.Endoscopic treatment of sphenoid aspergilloma[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1998,18(1):23-29.
[7] Castelnuovo P,Gera R,Di Giulio G,et al.Paranasal sinus mycoses[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2000,20(1):6-15.
(收稿日期:20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