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惊声尖叫

2013-04-02

扣篮 2013年4期
关键词:体育局球场球迷

球场上的呐喊能让球迷,球员,教练,工作人员感觉到力量,但也有一些呐喊却会让人崩溃。

这是一个寒冬的晚上,突降的大雪让北京的交通陷入了几乎崩溃的边缘。在开车前往首钢体育中心的路上,我亲见了至少十起交通事故,而两次侧滑后的险象环生让我即使在从停车场到体育馆的路上依旧惊魂未定。但在通过球场外安保人员的检查后,我平复了,因为我听到了从墙壁的另一边传来的声音,“这是哪儿?北京。”

这是首钢现场DJ刘芳宇标志性的暖场白,在他喊出这句话后,小卖部前买零食的观众会让销售员加快动作;躲在角落吞云吐雾人会立刻掐灭烟头冲向看台入口;在媒体室里码字的媒体人员会急忙合上笔记本,夹在腋下走向球场高处的媒体席;而原本就坐在场内的观众,则会用尽全身气力欢呼呐喊。刘芳宇的声音仿佛就像是一条指令,当它出现时,便是在告诉所有人:比赛时间到,篮球来了。

两周后,北京主场面对辽宁,贺天举和郭艾伦所引领的青春风暴是联盟当时的主题之一。似乎是为了让这场比赛更引人注目,这天北京的天气格外适宜,无风无雨更无雪。但当我走进球馆时,却发觉这里的空气都变了味道。球迷间呼朋唤友的叫声,商店里传出的叫卖声,加之三三两两的吸烟群体,如果不是入口正前方的篮球元素,我会认为自己走进的是市场。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刘芳宇的声音,整个赛场只剩嘈杂。

就在京辽战役打响前,刘芳宇收到了“禁令”:今后不得再带领球迷呐喊“这是哪儿?北京!”,理由是,该口号涉嫌挑衅和宣扬地域优越性。这道“禁令”出自北京市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因为有球迷通过信访的方式将信函寄到了北京市政府信箱,大致意思为: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要有包容性,作为北京当地人,回答“这是哪儿”当然很自豪,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就会不舒服。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官方网站上,也有留言者认为北京球迷和很多外地球迷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这对北京的形象十分不利,其中北京球迷的“优越感”是招致这一对立的主要起因之一。

市政府将意见转到北京体育局,体育局又将意见转达给了刘芳宇,并表达希望创造和谐、热烈、文明的赛场行为。刘芳宇随后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表达了对该球迷意见的尊重,并表示今后会坚决杜绝此类口号。

刘芳宇很好的完成了上级指示,然而收到的实际效果则是,我所看到的,以及比赛的沉闷气氛。

在刘芳宇收声的同时,在CBA的另一种声音却依然存在着——“换XX”。这一起源于上赛季总决赛的口号,如今渐有蔓延之势。

作为这一口号的鼻当事者,苏伟已经成为了彻底被击垮的人。从总决赛的发挥失常,到需要去接受心理治疗足以见到这声呐喊的杀伤力。

汉语的深奥以及中华文化的玄妙,这已经足以让“换XX”永远喊下去。单纯从字面理解,那只是全场的观众,或者呼唤球场下苦坐板凳的球员,或者是不满意在球场上发挥不佳的球员。然而喊的人,听的人,彼此大多又都明白那样呐喊的言外之意。不客气地说,别看CBA球队的主场,时不时就会响起“黑哨”抑或“闹他”的呼啸,可是论破坏力,真未见得能及得上一句“换XX”。

直接被点名的球员,因此陡增巨大的心理压力是一定的。当然有足够的理由解释,那种表达并无越格之意,不过是职业球员上了球场必须承受的某种考验而已,你觉得歪了,那是你想歪了。道理讲着通顺,现实却未必和蔼,因为真去一个个剖析,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是不带恶意、纯粹从技战术角度出发肆情呐喊的?

这些并非我的心黑暗所作出的肆意揣测,在苏伟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后,北京球员吉也成为了又一个深受其害的病人。当山西,东莞,大朗球迷一声声“换吉”的高喊声中,“我的手在颤抖,”吉说,“就让我慢慢地淡出吧。我现在很能理解苏伟,希望‘换苏伟和‘换吉能都到此为止。”

一边是让球场气氛凝聚的口号以“不和谐” 被禁止,一边是足以摧毁球员自信心的“换XX”传遍大江南北(“换麦蒂”也曾风靡,但前者中文水平极其有限,这样看来,语言不通也并非都是坏事)。关于这样的怪现象,我们也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而唯一能做的便是先进联赛对此的一些做法。就如同“BEAT L.A.”,洛杉矶人从未觉得这是联盟对他们的敌视,相反,他们将此视为骄傲,因为他们与全世界为敌。其他球队也没有将此视为宣泄负能量的途径,他们只是希望以此激励球队,打出伟大比赛。

而现在我们唯一能聊以自慰的是,在上海同广东的比赛中,上海球迷没有再“换苏伟”,而是用“苏伟加油”献给那个大个子。或许就像那简单的四个字所阐述的意义一样:无论内容形式,只要传递的是正能量,有什么不可以。

猜你喜欢

体育局球场球迷
岛上球场
浅谈河北省体育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中国球迷
球场之外
被清理球场全名单
自治区体育局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晚会
球迷俱乐部
光荣榜
超级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