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途径探析
2013-04-02崔哲洙卢万合
崔哲洙,卢万合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途径探析
崔哲洙,卢万合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产业结构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摆脱资源枯竭困境,并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本文论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途径:开发资源型产业遗存物,提高旅游地可进入性,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培养人才,加大营销力度,并进一步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出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途径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期或者枯竭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者在现有探明可采储量条件下,以当前的采掘技术水平和开采能力,剩余资源可采储量最多能维持5年开采的城市[1].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然而,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完全转型仍然任重道远,其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仍很难解决:第一,赖以发展的资源产业一旦终结,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堪忧,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走向;第二,资源枯竭后遗症将长期存在,失业、贫困、生态破坏和污染、财力不足等将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人旨在分析以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完全转型龙头的意义,并进一步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意义
1.1 有利于产业转型及升级改造
资源枯竭型城市原有的产业结构已经伴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而被打破,产业转型及升级改造是大势所趋.旅游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借助旅游产业实现第二产业迅速转型为第三产业,过程简洁且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实践也已经证明,发展旅游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升级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捷径,典型案例就是依托旅游产业为特色的“焦作转型模式”[2-3].同时,旅游业的发展除了对旅游交通业、旅游饭店业和旅行社业这三大产业有直接促进作用外,旅游作为一种终端消费活动其对其它相关的二、三产业也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1.2 有利于促进就业
旅游产业是服务业的典型代表,服务业具有安置就业空间大的特点,旅游业亦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员不仅数量大,而且其发展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等相关要求较低,尤其是其发展初期更是如此,这与资源枯竭型城市闲置劳动力特征刚好相契合,比如说旅游业发展初期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就需要大量基建施工人员.学者们基于统计数据计算出的旅游者人数增加或者旅游业收入增加都能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就业乘数效应[4-5].
1.3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
资源开发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往往特别严重,尽管伴随资源枯竭,这种破坏和污染的情况会有所减轻,但不可能一下子从根本消除其深层次的影响.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因为这是旅游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前提.
2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途径
2.1 因废就废,开发资源型产业遗存物
资源型产业遗存物指的是资源型产业发展过程中遗存下来的踪迹和实物,其中主要为资源型产业生产、生活遗存物,也包括档案、史籍及其它影音资料等.资源型产业遗存物的最直接开发形式就是建立遗址公园,其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德国鲁尔区从矿山到公园的转型,鲁尔区是德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其资源型产业的集中地,这里曾经浓烟蔽日,煤渣满地,改造后到处是公园绿地,景色清幽,尤其是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更是鲁尔区遗址公园开发的典范.以矿山公园为代表的资源型枯竭型城市遗址公园的开发对于修复当地环境,保护当地文化,完成产业转型并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6].除此之外,资源型产业遗存物的开发还包括兴建展览馆、博物馆,并可以和工矿企业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资源开发文化展示等内容相衔接,构建统一的旅游景区点.澳大利亚索弗仑金山公园就是由昔日的金矿矿山、淘金场、古街、黄金博物馆组成,这些场景保留古貌,并且展示1851年之后的矿山生产和生活场景[7].我国44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废弃矿区比比皆是,发展遗址公园真可谓是一举多得,除了能使废弃物(区)变废为宝,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2.2 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招徕旅游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让游客进入旅游地是旅游规划与设计方面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事实上旅游地的可进入性还应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旅游地的空间通达性;二是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提高旅游地空间通达性旨在缩短旅游者进入旅游地的距离,进而节约路上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旅游地的竞争力,能够使旅游者越快到达旅游地越好,这就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新建或改建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从而缩短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或者交通中转地之间的时间.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则是指旅游区点内或者旅游区点间的交通连接情况,游客在区点间或区点内的旅途实际上也是游览观光的一部分,提高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更注重通过完善的交通网络使旅游活动更加充实、有情趣,交通速度也是因势利导,不追求越快越好,缆车、环保电瓶车、游船、步行等是其主要的交通方式.德国鲁尔区转型过程中把建设综合性运输网络放在首位,发展区内快车线,使区内任何地点距高速公路的距离都不超过6公里,同时最大限度发挥本区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鲁尔区已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运输网[8].通达的交通运输网不仅对旅游产业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整个经济转型过程都是大有裨益的.
2.3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旅游出行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其中旅游出行设施在前文中已经重点论述,此处所指的相关基础设施指的是后两者.旅游基础设施因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征及低回报特征,决定了其必须依靠政府部门加以建设[9].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比较落后,完善基础设施是其转型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这正好与发展旅游业的优先步骤相契合.然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面临的巨大困境,既要加大力度建设,又要量财力而行,避免出现日本夕张市举债兴建旅游设施,最终事与愿违,导致财政破产的局面.
2.4 引进、培养人才
对于绝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劳动力是过剩的,但往往却面临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局面,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也是如此,解决的办法无非有两个:引进或者培养.在引进与培养间要本着首先解决本地人员就业的原则恰当选择,具体来说就是,凡那些培养周期长,专业技术要求高,发展急需的人才应该采取引进的办法,使之能迅速到位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比如旅游企业管理人才、旅游规划与开发人才、职业经理人、投资创业人才,外语导游等,凡那些培养周期短,专业技术要求低,所需数量大的人才则应采取培养本地劳动力的方式填补,比如宾馆饭店的服务人员,一般导游员,汽车驾驶员等.
2.5 依托资源产业名气,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旅游营销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日趋成熟,旅游营销活动也逐步完善,但与西方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市场促销能力方面[10].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营销活动既要面向旅游者又要面向旅游企业(旅行社等).旅游经济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只有让人知道、了解,并且感兴趣才能有可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旅游营销活动也要以此为出发点,想方设法宣传自己,扩大知名度,而旅游广告宣传则是最为直接的手段.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资源产业往往具有一定知名度,旅游广告宣传可以充分利用,以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3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困境和出路
3.1 资金困境与出路
资源型城市都有的一个共同特征,资源产业是城市中唯一有竞争力的基本经济部门,其他产业几乎都是为该产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非基本经济职能,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大头也来自于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就会直接造成财政困难,因此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产业或者进行其它经济转型很难从当地地方政府得到较大资金支持.解决资金困境的出路首先就是要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截至2010年底,中央财政将累计下达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68亿元,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可持续化发展方向转移,然而这些资金仍是杯水车薪,转移支付力度仍需加强.其次,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包括向金融机构筹资,吸引民间投资和外资等,事实上,2009年起国家开发银行与黄石市等8个资源枯竭城市签署了《开发性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备忘录》,其中6个城市已与开发银行签订的融资总额达到320亿元,下一步就是要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的数量,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创新合作模式.
3.2 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困境与出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资源吸引力各不相同,有的城市本来就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只需因势利导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焦作市即使如此,云台山风景区就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也是焦作市成功转型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绝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都没有这样的名牌旅游景区、景点,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第一,努力开展郊游等近距旅游活动,逐步扩大旅游市场.因为闲暇时间等要素的限制,近距离旅游者往往不太注重旅游地的名牌效应,伴随着旅游者人数的增加,旅游地品牌就会逐步推广,这样由近及远,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就会逐步扩大.第二,努力开展承接旅游项目.承接旅游就是把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成熟旅游路线的延续旅游接待地.这样对成熟旅游地还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都是有好处的,成熟旅游地因该种承接旅游使得其旅游区域逐步扩大,旅游产品也更加丰富,而对于资源型城市则是其打开旅游之门的捷径.
〔1〕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重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6(5):82-87.
〔2〕余际从,刘粤湘等.矿业城市界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89.
〔3〕宋娜.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发展旅游业路径的思考[J].煤炭技术,2011,30(10):3-4.
〔4〕石培华.中国旅游业对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2003,18(6):45-51.
〔5〕毕燕,张建辉.广西旅游业就业效应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8-171.
〔6〕候万荣.略论矿冶遗址的开发和矿山公园的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0):45-47.
〔7〕刘凤民,刘海青,张立海,等.矿山公园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7):15-1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EB/OL].http://dbzxs.ndrc.gov.cn/ zxjb/t20100203_328591.htm.
〔9〕郭胜.旅游基础设施体系的构成与建设[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5):22-24.
〔10〕董霞.焦作市旅游营销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 2006.
F592.3
A
1673-260X(2013)11-0143-03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336);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