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研究
2013-04-02李俊华
李俊华
(黄淮学院 图书馆,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处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知识型的社会.目前,知识的转移要以图书馆凭借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才能实现,所以探究图书馆知识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图书馆知识转移服务的基本特征
1.1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真正内涵
目前就知识管理的定义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其中美国的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知识转移从总体上来说,是知识由势能高的主体流向势能低的主体的过程.知识转移指的是让知识在个人以及组织间流动与传播,从而使得人员的流动与人员的流动知识的共享达到一致的状态.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指的是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技术,通过对各种知识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传递将读者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读者,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管理能力的过程.图书馆的知识转移在实践中体现在专家服务以及参考咨询等具体形式.
1.2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基本特征
知识的扩散一般是没有目的,是一种自发的、随意的行为,然而作为较高层次知识流动的知识转移,则是一种由知识拥有者以及知识创造者发起的目的明确的行为.图书馆知识转移是知识转移的一种,其具有一般知识转移的特征.知识拥有者与知识需求者为实现各自的目的通过商议达成知识转移的协议,在此次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知识供需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共赢.同时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知识的增值、裂变以及聚合,从而组合为新的知识.所以,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具有目的明确、知识资源增值、以及知识供需双方的互动等特征.
2 影响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图书馆知识转移是其核心价值的要求,怎样才能有效地使图书馆的知识转移顺利的进行是图书馆自身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也意识到受众知识行为的改变对图书馆知识转移形成的挑战,但就知识受众是如何影响图书馆的知识转移的这一问题的分析还比较缺乏.
2.1 实施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基本条件
图书馆要实现其知识的转移要具备一下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技术基础以及硬件设施的支撑.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实现,必须要做好知识的加工、整合、存储以及传递工作,去除冗余知识、虚假知识,改变知识存储结构,将关联度高的知识存储在一起,从而使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除、此外,图书馆所要承担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仓库”,而且必须充当其“知识地图”角色.第二,丰富的资源储备.充足的知识资源储备,是图书馆实现其知识有效转移的必备条件.其中“知识资源”包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个形态,指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知识往往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只有很少一部分以显性的形式存在.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的第一步是将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并且将散乱的显性知识整合为整体化的显性知识,使原有的知识实现增值化,从而使得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顺利的进行.
2.2 影响图书馆知识转移中资源整合因素
所谓的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指的是图书馆管理员运用知识管理的技术与理论,通过对各类知识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传输等工作向读者提供各种知识服务,把图书馆的知识转移给有相应信息需求的读者,从而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图书馆管理知识资源的能力.知识转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知识从提供者转移到知识需求者的过程,缩短个体之间以及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从而使得人类共同进步的过程.知识汇、转移途径以及知识源组成了知识转移的整个过程.该过程的关键是转移过的知识在受众身上延伸出新的知识.知识转移提升了个体知识水平,探究图书馆知识有效转移的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转移一方面是知识从知识源传向知识受体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知识受体对知识的接收及反馈过程.
2.3 影响图书馆知识转移中知识受众的因素分析
受众的信息需求对知识转移过程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该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对知识信息进行的筛选,从而对知识转移活动发挥着导引以及制约的作用.“知识受众”是在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概念演变而来的,融入了图书馆学中“读者”的概念,从而形成的一个概念.知识受众从简单来说,指的是所有通过知识媒介获取知识的人.这一概念包括了传统的读者以及新时代的通过电子媒介获取知识的受众.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受众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知识的接收者,是知识的消费者.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受众呈现出主动性的特点,其决定了在该过程中知识量的大小以及知识的传递方向.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知识受众主要由教师、学生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占据了知识受众的主要部分.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切入点探究其对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转移进行创新型研究的基本措施
3.1 实施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有效对策
要实现图书馆知识的有效转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深度挖掘知识资源的价值.当今情况下,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中普遍存在着面向市场的科研信息不足以及经济信息匮乏,然而浅层次信息泛滥的现状.并且一般的信息服务中被动服务占据了大半边江山,缺乏主动的信息服务的状况,即图书馆只有在读者主动的寻求信息时才会向其提供信息服务.深度挖掘知识资源的价值,就是要求我们从繁杂的信息以及数据中找出规律,发现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找出隐藏于在信息以及数据中能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的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从大量的信息与数据中总结出有实用价值包括规则、科学规律、方法等新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现,从而提高图书馆知识资源新价值的开发能力.第二,引进新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为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成功实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资金的匮乏,为此我们一定要对图书馆的投资体制以及管理运行体制进行革新,开辟出多形式、多途径的新管理方式,广泛筹集发展经费.从实际操作上可以采用如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与社会组织合作,广发的吸收社会资金来加强图书馆的发展.第三,制订转移目标.图书馆的知识转移要以新知识为基础,以敏感的感知能力对未来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所以必须制订新的知识转移目标.图书知识转移的目标是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图书馆知识的开发整合、自主学习以知识再造的能力和水平,以求通过提高知识的生产率来使高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3.2 完善知识供应方案应采取的对策
完善知识供应方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加知识开发力度,发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馆藏方面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信息资源,但是就其目前提供的信息服务来说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例如缺乏具有深度的知识信息,以及缺乏主动的信息服务方式.发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价值就是要求我们从大量噪音的、模糊的甚至陈旧的信息乃至数据中找出相应的规律,通过对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发现其中能够说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规律,并用不同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从而使得图书馆知识资源价值得到提高.第二,促进体制创新,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要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必须革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手段,使其达到多样化、现代化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图书馆发展建设中要注重硬件设备以及新兴的高新技术的引进,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并且要将这些科学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之中.第三,科学选定目标,制订知识转移策略.图书馆的知识转移过程要求所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该过程中要以新知识作为被转移知识的基础,以积极的行动及时对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科学的选定目标,制订出新的知识转移策略.科学选定目标,制订知识转移策略从简单上来说就是把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处理知识的能力和人的发明创造能力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知识的水平,通过知识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3 完善知识受体应采取的对策
完善知识受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从简单上来说,就是针对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提供的不同的、针对性较强的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按照其所采用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推送服务和定制服务,即利用信息的推拉技术,向读者提供符合其阅读习惯的信息栏目;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读者定制的信息栏目推送给读者.第二,增强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知识价值的挖掘能力.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由知识的传递以及知识的吸收组成.知识能否得到有效吸收取决于知识受体自身的吸收能力.知识吸收能力是依靠现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的,现有知识存量对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它还能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然而,高新科技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现代图书馆的读者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与传统的知识受体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效果.第三,注重读者的信息需求.分析读者的信息需求可以从读者调查记录和借阅记录、咨询留档等使用记录的分析入手.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各有不同,在分析过其信息需求后,应对集成化信息根据其的信息需求进行过滤,通过“信息分流”,将读者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从而使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得以更好的发展.
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今天,促进图书馆知识的有效转移是社会与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图书馆的知识在转移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所以只是一味的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人才、技术等作为支撑,打破束缚知识转移的枷锁,创新信息服务,增加差异服务,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更要注重差异化服务的开发.
〔1〕惠中艳,惠栎枫,等.大学生阅读倾向成因与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6-109.
〔2〕贾晓霞,周溪召.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障碍因素识别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1).
〔3〕杜建国,盛昭翰,等.寡头垄断市场下本量利模型复杂性分析.东南大学学报,2005(5):493-497.
〔4〕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及其价值转移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7):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