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对政治环境的反作用
2013-04-02冯冠霖
冯冠霖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中山528458)
浅论企业对政治环境的反作用
冯冠霖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中山52845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企业在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这一名词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越来越引人注目.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必定与政治发生越来越多的互动.本文试图从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来讨论企业应对政治环境的重要性.
政治环境;企业;作用
1 企业政治环境的定义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而具体到企业的政治环境,则是指对企业产生影响和制约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总和.企业既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反作用于政治环境.
2 中国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内部政治环境的反作用的特殊性
企业所面对内部政治环境,是指企业所面对的本国的政治环境.中国企业的出生和成长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内部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从出生方面中国企业、确切地说是中国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笔者并不把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国家所有制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认为是本文所列中国企业的一种.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而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国家所有制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这些企业最根本的特征,因此,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国家所有制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更像是一个为保证国家基本经济活动及国家正常运转的行政性的生产部门.这些部门并不以追求盈利为目的,其最大的追求就是政治正确.因此这些“企业”并不需要面对参与市场竞争,也无需面对现在一般企业需要面对的政治环境,他们本身就是政治环境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才第一次出现了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企业,有较深的历史沉淀,往往参与了其本国的重要建设,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其不断地获得话语权,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内部政治环境,甚至可以通过组建政党,扶植代理人等方式直接构筑对自己有利的内部政治环境.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些百年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缺乏历史沉淀和对国家构成及建设的影响力,因此,在内部政治环境中,中国企业先天处于一种弱势.
在成长阶段,中国企业与内部政治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也并非处于一种良好的循环中.中国企业一般有两种:一是靠企业家个人能力在市场浪潮中拼搏出来的中小型企业;二是原来的国家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改制转化过来的以及对国家或地方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较为暧昧,他们既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又对政府有一种畏惧感.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较小,又往往无法结成一个有影响力的联盟(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关系),因此,中小型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内部政治环境的作用而缺乏对其的反作用.而原来的国家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改制转化过来的以及对国家或地方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对内部政治环境有较大的反作用力.但就当前来看,这些大型企业对内部政治环境的反作用力往往体现在为本企业谋取竞争优势甚至特权而非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上.大型企业更多地希望自己向政府行政部门靠拢,让自己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这种对内部政治环境的不良反作用很可能导致大型企业利用其对内部政治环境的影响力令自身在竞争中拥有不公平的优势,令整个行业缺乏生命力.
针对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内部政治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应加强内部政治环境的管理.这里应当明确的是,政治环境的管理并非通俗意义上的走后门、请客送礼、行贿等基于非法手段的应对方式,而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基础上的企业的一项战略管理.该项战略管理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主动纳税、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应当关注一个企业的整体政治形象,使政府相信,企业是一个有道德、有信誉而非一个唯利是图的组织.只有让政府明白,该企业的存在能为政府提供税款外,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并能为政府提供如慈善等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帮助.对政府而言,企业的存在,并非只是虽然一个付钱给我但不断给我惹麻烦的暴发户,而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对我有帮助的绅士,这样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得到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2)企业要注重政府政策的把握,重视与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尤其是重视行业协会与政府沟通的作用.企业首先要在自身的战略规划中要体现对政府政策倾向与变化的预测.企业战略及社会活动要与政府政策相一致,不能违背或超越政府政策允许的范围,并在战略修正阶段不断完善.企业还应主动开通更多的沟通渠道与政府交流,向政府公开企业有关情况,从而赢得政府的信任与支持.在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中,行业协会是其最重要的沟通桥梁.行业协会是由某个行业的企业按照各自需要发展组织起来的民间性质的非营利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的中介组织,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密切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行业协会作为同行业企业的组织,可以为政府提供该行业的有效数据和实际情况,以帮助政府的某些政策对该行业内企业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供政府制定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法令时参考.同时也可争取政府对本行业企业的支持.
(3)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把平衡社会不同利益作为企业管理的新职责.企业是以盈利为核心目标的组织,但盈利并非企业的唯一目标.企业为了扩大在政府部门的声誉和影响,应当把握时机承担社会责任,使政府了解企业对社会、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赢得政府的信任,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企业不能只顾为股东赚钱,还应将自身的作用联系扩大到投资者、公众和政府的“多重目标”的开放体系中,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捕捉变化的信息、影响政府政策及公众态度,赢得更多的社会责任.①
3 中国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面对的外部政治环境的反作用的特殊性
企业所面对的外部政治环境,是指企业所面对的国际政治环境.这是世界上所有有国际贸易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在一般情况下,国际政治环境所造成的风险来自于东道国未来政治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东道国对外国企业未来利益损害的不确定性.其具体体现为:
(1)战争风险:企业贸易所在国发生内部或外部的战争,对贸易将造成巨大的伤害,战争的爆发也会导致相应的一些行业的变化.
(2)东道国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和政党体制风险:东道国政府政党或领导人的更换将会改变东道国政府的执政倾向,从而导致政策的改变.
(3)贸易壁垒风险:东道国为了保护其国内企业的相关利益,通过各项政策来限制某些特定的国际贸易产品.
(4)恐怖分子风险:恐怖活动会破坏社会稳定,对贸易造成直接破坏.同时会令东道国迅速改变某些政策.
(5)民族主义风险:东道国国内民族将通过影响东道国政府政策来限制某些国际贸易.
除了上述的5项在国际贸易中会面临常规外部政治环境风险以外,中国企业还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一些特有的外部政治环境,其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中国人的因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向外移民国家,在主要的贸易国都有数量庞大的外籍华人及华侨.但由于中国人民自小接受的教育及儒家思想的熏陶,外籍华人及华侨往往在所在国缺乏利益一致的代言人,也缺乏参政议政的热情而更热衷于经商,平日也较少参与慈善等社会活动.因此导致其所在国原住民将华人及华侨视为“吸血鬼”,每当有政治风波或经济危机时,华人、华侨及有中国背景的企业总是容易受到冲击.
(2)中国政府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及军事力量的崛起,中国威胁论也甚嚣尘上.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中国,这个在他们眼中具有强大实力,但又比较神秘,具有与大部分国家不一致的政治体制的国家,有一种危险的味道.参加国际贸易,尤其是大宗国际贸易的中国企业,正如上文所述的,基本由“国家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而来.这种带有浓厚政府背景的中国企业受到东道国政府的高度戒备,缺乏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理所当然.
(3)中国企业的原因.部分中国企业在贸易东道国缺乏诚信,也缺乏对东道国政治、经济、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了解,导致中国产品在国外往往有以次充好、价廉物差的说法.
针对以上在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各种由政治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对其作出反作用,减小其不利影响.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充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环境,评估投资风险,着重分析东道国中存在的各种有可能对政治环境产生影响的势力.在国际贸易中,要密切留意国际和国内政策形势的变化,尽可能搜集有关情报,即使了解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如有变化,尽快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政治风险虽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有些是可以预测的.
(2)使企业部分当地化.为了减小中国企业过分浓厚的政府背景的不良影响,可以将企业的一部分股权交给东道国政府及其居民,聘请当地居民任公司总经理,招聘当地人作为企业的员工,吸引当地资本注入.当企业当地化后,企业利益就与东道国利益捆绑在一起,企业将会获得更多东道国政府及当地居民的支持,减少因政治摩擦或民族矛盾造成的政治风险.
(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让东道国的政府、工会、居民了解该企业,并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东道国提供援助或兴办对当地政府及民众有益的公共事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表明企业在当地并非只是为了获取利润,而能为当地政府和人民提供更多帮助.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应对措施对政治环境做出反作用,让政府环境变为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非阻碍条件.如何更好地对政治环境做出反作用,需要中国企业对该问题重视起来,积极探索,以找到更为适合本企业的方式.
注 释:
①李敏.论企业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功能[J].中国工业经济,2005(8):81-88.
〔1〕满大庆.跨国企业应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过程中的政治环境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3):122-123.
〔2〕王胜会,焦璞润.论企业外部政治环境管理[J].时代经贸,2008(6):179-180.
〔3〕吴伟达.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政治环境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91-94.
〔4〕刘吉.企业家与政治 多远?多近?[J].中国企业家2004(1):71-72.
〔5〕康宗祯.浅谈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科技纵横,2010(21):238.
〔6〕田林正.浅谈中国企业出口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由华为、中兴在美出现的不信任报告引发的一些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2(20):245.
F270
A
1673-260X(2013)10-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