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2013-04-02张坤晶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生产力资本主义

张坤晶

(华南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学院,广州 510640)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看信息化与社会主义,可以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着一种技术形态和一种经济社会形态,而“信息社会主义”正是技术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是彰显信息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形态。因此对于信息社会主义的理解与研究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和信息化的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清晰的把握信息社会主义的脉络,才能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社会主义的本意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从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形态)角度将人类社会划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它的第一阶段),它也被称为“五形态说”。马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阶段,并为了区别以往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的概念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

社会主义的涵义“是一套经济体系和政治理论,主张或提倡公共或是整个社会作为整体,来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19“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ocialis,意指“社交的”、“交际的”等含义,它的普遍使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在欧文主义所办的《合作》杂志与圣西门主义所办的《环球》杂志中,他们用这一词来表示为保障社会稳定和提高劳动人民福利而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并以此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主义”现象盛行的不满,倡导建立一个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社会。

现在我们所指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它没有能够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没有意识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所以虽然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最终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现的产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剖析和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流派,例如: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深刻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和理论错误,明确划清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与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流派之间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被公认为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是关于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从马克思在《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提到“革命的社会主义”定义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社会主义的本意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2]462。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因此,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73邓小平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的解释,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阶段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二、信息社会主义与信息化

信息社会主义是技术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整合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如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体现,而信息化是一种技术形态的体现。在国外已经出现了技术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整合的趋向,如:“信息资本主义”的提出。

信息社会主义是与信息资本主义对应提出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信息社会学家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就认为,资本主义已经高度信息化,当代资本主义是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即“信息资本主义”或“信息化的资本主义”。信息社会主义的概念最早是由肖峰教授2004年在《从信息资本主义到信息社会主义》一文中提出,在综合分析了信息资本主义的相关特征后,他认为“从理论和逻辑上看,信息社会主义无非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本的社会主义运用,或社会主义的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化和信息资本化)。资本的信息化、信息的资本化以及信息技术的社会化发挥着全球化的效应,当代社会形态无一不受其影响,在不同的制度平台上,最终形成与不同的上层建筑相结合的‘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形态。‘三化’发生在社会主义体制中就成为信息社会主义。”[4]23-27

在2007年的《论信息社会主义》一文中,肖峰教授给出了更为明确的信息社会主义概念,即“信息社会主义是复合了新技术形态的社会主义,是直接表征了先进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它是社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实现,也是社会主义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5]45-52结合肖峰教授对“信息社会主义”给出的定义和对社会主义本意的理解,本文把“信息社会主义”涵义界定为:在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本作为主要生产力,消灭利用信息资本的剥削,消除信息财富的两极分化,推进电子政务的公开化、民主化,增强信息文化的大众化、素质化,倡导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

技术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大阶段,信息化这一技术形态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为较高的技术形态必然会与较高的社会形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而会有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这两种复合技术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新社会形态出现。信息化是信息社会主义产生和实现的前提条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信息社会主义的发达程度,因为在信息社会主义里信息化是生产力的体现,它对信息社会主义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一词从最初1963年提出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了,它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中,虽然目前被广泛认同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出现,但是我们以从“信息化”的特征来把握它的含义。首先,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从工业化向信息化、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过程。其次,信息化是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反映;信息化水平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应用状况的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广泛、信息技术越先进越能够体现社会现代化的程度。最后,信息化是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在社会经济中主导地位的体现。信息化可以分为十个层次:“①产品信息化。②企业信息化。③产业信息化。④电子商务。⑤家庭信息化。⑥校园信息化。⑦军队信息化。⑧医疗信息化。⑨政务信息化。⑩科教网络化。”[6]17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这十个层次的信息化在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它们的全部实现意味着社会信息化的全部实现,也意味着信息社会主义的实现。

三、信息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

信息社会主义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含义范畴内,是社会主义的信息时代特征的一种展现,它坚持的仍然是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对信息社会主义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信息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的原因。

首先信息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信息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即“信息资本主义”而提出的,因而它的特征与本质必然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带动的网络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把全世界的国家在不知不觉中都带入了信息时代,并使得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它处在哪种社会形态都带有了信息化的痕迹,随之也产生了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信息社会主义。

其次信息社会主义是复合了最新信息技术的社会主义新形态;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对于社会形态的划分可以从生产关系角度划分,也可以从生产力角度来划分。从生产力角度划分又可以称为“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按此视角划分我们可以把社会划分成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具体形态,每个社会形态都是由各个时代的生产力所具有的不同技术特征决定的。而信息技术是现时代的新技术特征,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信息技术与社会主义的当代结合可以形成“信息社会主义”这一新的技术社会形态。

再次信息社会主义体现了信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生产力作用;理论界对于信息作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的研究已经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在此我们可以把信息生产力理解为以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为主体的全新的社会生产力形式,它的劳动主体是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文化素质的脑力劳动者,并以现代化的通信网络、通信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为主要劳动手段,把可无限再生的信息资源作为劳动对象,最后产出超过传统生产力许多倍的价值。信息生产力对于社会进步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因为与传统生产力显著不同的是它的劳动对象是可以无限再生的信息知识,价值的增长是通过信息知识而不是过去的劳动。信息生产力是不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主义可以用信息生产力,资本主义也可以用信息生产力,因此对于信息生产力的使用不会改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而信息社会主义是信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生产力作用的体现,所以它的本质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最后信息社会主义是社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实现。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是信息社会主义的外部表现,而社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实现是信息社会主义的内部表现,以辩证法的视角看,只有当内外部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合二为一后才能真正称这为信息社会主义的实现。放眼世界,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中国将在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进入信息社会主义。到那时中国在全面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也已经储备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和完善,同时也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四、信息社会主义的研究意义

信息社会主义研究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时代性应用,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笔者认为,信息社会主义的研究意义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点:

1.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社会主义这一研究课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的研究范畴,因为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全部社会生活以及相应的制度都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形态,而这些变化都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所必然面对的问题。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角度对信息社会主义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时代社会主义的特征,促进理论创新,以此把握信息社会主义的全貌,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应对新时代的新问题,提高实践的科学性。

2.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走向的进一步探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其中的规律,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尤其是看到在中国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科学发展道路非常有助于信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3.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创新,而且还有助于以更高的视角来研究和理解信息社会主义这一复合了技术形态与经济形态的当代社会形态,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以新的思想、新的时代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1]Newman M.Socialism:A Very Short Intoduc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4]肖峰.从信息资本主义到信息社会主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3).

[5]肖峰.论信息社会主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6]郑建明.信息化指标构建理论及测度分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生产力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