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教风因素
2013-04-02王双全张格日乐吐
王双全,张格日乐吐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我的课堂,没有人听讲,前排都在睡觉,课桌当床.课太漫长,难熬的时光.你睡醒之后,我课还继续上,我只顾讲,你们也在讲,后排的打闹声,越来越响.教室太小,拉不开战场,只好盼望下课铃响.下课铃还没响,你的书本已收场,我的心受伤,没有人听我讲.教室乱,像市场,一声铃响全跑光,徒留我孤单在讲台神伤.”一首教师版的《菊花台》淋漓尽致的描写出了当今高校课堂“沉默症”之症状,道出了高校教师的心酸与无奈.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大学生课堂“沉默症”,反映了高校学风低下的严酷现实.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原因有很多,如,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高校内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问题等.在众多的因素中,教风是导致“沉默症”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主要探讨教风如何导致高校课堂“沉默症”,我们又该如何加强教风建设.
1 大学课堂“沉默症”的症状
所谓课堂“沉默症”,即在课堂上,教师台上讲,学生你讲你的,我干我的,不认真听讲,身在曹营心在汉.部分大学生精神萎靡,课堂纪律自由散漫,学习情绪低落,或自顾翻书,或作沉思状,有的为找工作或考研等积累资本,有的在读外语、看杂志、玩游戏机、发短信、听音乐、吃东西,或干脆昏昏欲睡.他们不求甚解,不思上进,懒于学习,教师不启不发,甚至启也不发,这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另外,学生到课率低,形成“逃课热”.“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已成为高校学子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学生们为应付课前点名,请别人代签到,或上完第一节课就开溜.有的开始露过一面后,就再也不见踪影了.大学生们“束书卷于高阁,弃学业于尘埃”,流露出强烈的厌学情绪.
“沉默症”的普遍存在,反映了高校学风低下的严酷现实.这不仅打乱了教学的正常秩序,败坏了高校的威望,而且严重影响了高校培养目标的落实.这与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向高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 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教风因素
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①包括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和教学态度.教风蕴涵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甚至每一个细节.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可感的,对学生学风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如今教风不良的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关键因素.表现在:
2.1 职业道德感的缺乏使教师身存而教已废
只有“身正”,方能“正人”.在当今这个日益物化的时代,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致使一些高校教师职业思想不定,师德不正,不能专心于教学科研活动,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缺乏研究,“认认真真赚钱,马马虎虎上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有部分教师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完全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这些现象损害着教师严谨的学术形象,使得人民教师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甚至是口是心非、言行相悖.在内蒙古东部区高校学风建设调查研究中,让学生对大多数任课老师讲课做出评价,有22.6%学生选择大多数老师知识渊博,启迪学生思维,41%的学生选择大多数老师认真负责,讲课较生动,32.9%的学生认为大多数老师照本宣科,3.5%的学生认为大多数老师讲课不认真、应付.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不钻研,原地踏步,不主动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这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其结果必然是其身存而教已废,影响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其育人的效果也就无法谈及了.
2.2 “灌输——接受”教学模式情结,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教学效果的质上看可分为三个水平:记忆水平,指教师老是照本宣科、一味灌输,不会引导、启发;理解水平,指了解教学内容,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探索水平,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指教师注意引导、启发、讲解、示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以上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教学大多停留在前两种水平上,有着挥之不去的“灌输——接受”教学模式情结.“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知识至上,教师唯教材、教案是举,用统一的教育技术、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育工艺流程,单向度传播,教师是传播的手段,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奴隶.”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知识至上,追求速度,不注重过程.“在快速行进的课堂,学生实际上是很被动的跟随者,只能一路吃力地跟着,跟不上的注定要掉队……在这样的‘速度’中你看到的只有紧张、单调、被动,看到的只有教师对课堂的主宰、盲目和慌乱,没有交流,没有问题的提出,也不可能有意外的惊喜.”③这种只有独奏,没有对话的教学,必然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沉默症”.
2.3 有失偏颇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弱化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教学和科研一直是高校良性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但是,国内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过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对教师的评价大多围绕科研的数量展开,以论文、著作、课题等量化的指标进行评定,作为评定职称的主要条件,并与相应的物质利益进行对接.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革新、学科建设、团结协作、关爱学生、师德师风、治学精神、学术道德的评价显得苍白无力.“在评价实践中,由于他人难以把握教师全面、真实的信息,往往只能够注意到教师的显性工作,而看不到教师的隐性工作,存在凭主观印象,甚至凭个人好恶、个人感情进行评价,很难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公正的判断,其结果是必然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④,使教师弱化了教学环节,对教学处于应付状态,自然影响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3 端正教风、解决课堂“沉默症”的对策
教风不立,学风难树;教风不端,学风难正.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以教风促学风.而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是解决高校课堂“沉默症”的关键所在.
3.1 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大学教师不但要具备学识的魅力,更要具备人格的魅力,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需要:
3.1.1 教师应该坚持育人先育己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做到育人先育己,以“自化化人”、“自觉觉人”、“自达达人”为规范自己言行的目标.董仲舒曾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亲道,虽润物而无声.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坚持育人先育己.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处处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爱祖国的人、诚实守信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人.
3.1.2 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
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曾这样描述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积极自觉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识到“你选择了做教师,不是去捧一个赖以谋生的‘饭碗’,不是去守一个得以寄身的‘职位’,而是去爱一种安放并完善生命的生存方式,爱一种将生命放养其中的快乐.这种爱与人的生命息息相通,会成为一个人不断进步,臻于完善的动力.⑤”只有有了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了对学生的热爱,教师才能够经受住其他高薪工作的诱惑,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安心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教育工作.
3.2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
3.2.1 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
杜威曾指出,教育活动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建设的过程.⑥布卢姆认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如果只有个别学生积极参与,那么,这说明整个教学质量是糟糕的.”两位都指出了:充分展开交互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当认识到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我们的教学才能从对速度的迷恋中返回到真实的、具体的、有各种各样差异的课堂,才能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调动.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才能够得以培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才能够得以形成.
3.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不具备教书育人的意识,是教师职业素质高低的显著标志,也是教风好坏的风向标.”⑦爱因斯坦曾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善,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灌注教书育人的主导思想,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立身、行事、做人紧密结合起来,灵活机动地利用每一个知识点,向学生们传递一种观念、一种道德、一种精神、一种规范、一种态度、一种体验、一种风致、一种追求等等”⑧.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才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与柔情.
当我们的教学模式适合对路,当我们的教学内容扎实而丰厚,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光彩.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享受和愉悦,学生们的需要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这时的课堂自然就形成强大的教学磁场,即教学吸引力.
3.3 健全和完善教师考评制度,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师业绩
考评制度的好坏,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会使优秀敬业者得到应有的表彰与回报,平庸浑噩者承受相应的压力与制约.那么,好的将更好,差的会迎头赶上去,不能胜任者则自动淘汰.
3.3.1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一是成立教学专家督导组,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过程的检查与督导.二是成立教学信息中心(其成员主要是由学生党员、干部组成),收集、反馈相关教学信息.三是开通教学网络评估,从广大学生中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信息.⑨四是为了改变对教师的评价过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偏颇,我们“要把育人工作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升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从根本上保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现,真正把教师的育人工作摆到首要位置”⑩.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拥有一批以教为乐、敬业奉献、功底扎实、知识渊博、谈吐风趣、教学得法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亲道,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也自然被激发与引导.
3.3.2 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性、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杨振宁曾说:“上课其实就是一种表演,成不成功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教师能使多少学生对你教的学科发生兴趣.因为你教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能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和这个领域发生兴趣,那么这个影响可就大了.”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所以,我们应该改变知识取向的质量观,把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性、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教师们就不再只是教学生如何考高分的,也不是严格规定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而是引出学生的兴趣,像磁铁般,带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能的老师,会是教学生活的学问,且由其中引出更宽广的天地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那么,高校的课堂“沉默症”自然也就消失了.
教风塑造学风,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指针和保证.如此,我们的教风就会日益纯正,我们的学风就能日见长进,高校课堂“沉默症”自然也就痊愈,教学质量之果缀满枝头便指日可待了.
注 释: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6376975.htm.
②曲令敏.把教育变成充满爱的生活[J].河南教育,2008(9):87.
③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
④兰文富,李侠.现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中存在问题的探析[J].现代教育,2007(6 下):143.
⑤曲令敏.把教育变成充满爱的生活[J].河南教育,2008(9):37.
⑥[美]T·L·古德,J·E·布罗菲.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8.
⑦郑泽宏.高校教学改革应着眼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58.
⑧郑泽宏.高校教学改革应着眼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59.
⑨郑延友,陈静,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6):106.
⑩王伟忠.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49.
〔1〕程淑华.高校课堂“沉默症”与“逃课热”攻克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2〕张渝.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困境与策略[J].求索,2012(10).
〔3〕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4〕兰文富,李侠.现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中存在问题的探析[J].现代教育,2007(6 下).
〔5〕王伟忠.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
〔6〕曲令敏.把教育变成充满爱的生活[J].河南教育,2008(9).
〔7〕[美]T·L·古德,J·E·布罗菲.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6).
〔8〕郑泽宏.高校教学改革应着眼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
〔9〕郑延友、陈静、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