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的比较优势及存在问题研究
2013-04-02周茹
周 茹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4)
1 商品混凝土的比较优势
商品混凝土,是指在工厂中生产、作为商品出售的混凝土。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商品混凝土是由专业的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配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先进,应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物料的称量和进料,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测试砂的含水量并调整材料量、显示贮仓料位,生产系统联动互锁和故障报警等。混凝土集中搅拌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设备利用率高、计量准确、有完善的质检系统,因而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少、工效高、成本较低,又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等。归纳之,商品混凝土主要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1.1 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提高了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采用电子称计量,传输带传输进搅拌设备,然后用搅拌运输车运送至使用地点;在施工现场浇筑采用泵车、输送管泵送至工程所需部位。这一系列生产、运输到使用过程均实现了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减轻了劳动强度。一般生产商品混凝土为0.15工日/m3,而现场搅拌为0.45工日/m3,人均年产值比为7:2.5。
1.2 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前发挥投资效益
使用商品混凝土能够提前工期,使建筑物尽早投入使用,创造效益。对于大型混凝土工程,高层建筑其效益更为显著。
1.3 降低原材料消耗
商品混凝土具有一整套完善合理的生产工艺和准确的称量计量装置,可以避免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浪费、减少损耗;商品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等掺和料和各种外加剂来改善其性能,降低了水泥用量,同时也有效利用了水泥熟料。
1.4 减少施工用地,减轻环境和噪声污染,实施文明施工,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传统的混凝土现场搅拌式生产法需要大的骨料堆放场地,水泥库以及一整套搅拌运输设备,同时现场搅拌也造成粉尘、噪声污染;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均分类堆放在集中搅拌站,施工现场用地减少,改变了过去砂、石到处乱堆、道路不通、尘土飞扬、泥浆四溢和下水管道堵塞等不文明脏乱施工现象,改善了市民工作、居住环境,节省资源、能源,降低环境污染。
1.5 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级配,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商品混凝土通过掺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用粉煤灰替代一部分水泥,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级配,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
1.6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虽然一般商品混凝土较现场搅拌混凝土销售单价略高,但从总的社会效益来看,应用商品混凝土节省了许多单位的费用支出,如节省砂、石运输费,水泥中转库租用或搭设费用,现场施工单位搅拌混凝土的管理费等。
2 商品混凝土行业特征分析
2.1 产品同质化严重
商品混凝土生产原料种类基本固定,均由水泥、石子、砂子、掺合料、外加剂与水组成,生产工艺差别不大,也相对统一,加之市场需求相对单一,只需考虑强度因素。正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特点,决定了其终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和无差异性,较难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实现长期稳定的生产与供应。但随国家设计标准的转型,对耐久性要求的提高,特殊环境下所需的特种混凝土也在逐步发展。
2.2 生产使用时效性强
生产的非连续性,经常需要集中时段供应。混凝土因受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必须在初凝之前完成浇注,初凝时间一般为1~2h,否则一旦在泵送前初凝,就不能提供给施工工地使用,使得预拌混凝土使用的时效性较强,无法保有库存。没有成品库存,就难以应付季节性、突发性的大量需求,在建设规模波动较大、出现突发性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集中时段突击供应。一般在年底和年初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2.3 供应服务的地域局限性
单站规模不宜过大,类似商业网点,适宜合理布局,方能保持合理运距、及时供应、及时服务等。由于预拌混凝土无法运送到较远的地方销售,使得单个搅拌站的辐射范围有限,所生产的预拌混凝土基本上在本地销售,市场需求本地化的特征明显。一般来说,15km左右的供应距离比较理想;在交通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把供应半径扩大至30km;超过50km,就很难有效供应。虽然,通过在预拌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可以延长初凝时间,但过远的运输距离会大大增加成本,而且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由于搅拌站的辐射半径有限,为了满足多个区域的需求,宜多点布局,搅拌站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分散布局可以使搅拌站各自服务主要的目标市场,从而避免局部过于密集而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2.4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商品混凝土生产不具独特性,属于简单加工性质,没有复杂的窑炉,进入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虽然前期投资比较大,但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设备,减少投资时对现金的需求,在行业利润较高时,其他行业投资者很容易进入;建立搅拌站的时间比较短,一个标准搅拌站的建设周期一般为3~4个月。因此,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且因拖欠款现象普遍而不易退出。
2.5 议价能力弱
区域市场产能易过剩,如果没有领头羊,极易引发价格竞争。一方面,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砂石等原材料供应商和燃料供应商,他们一般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款到发货;在原材料和燃料价格方面,预拌混凝土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作为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客户,他们往往有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可供选择,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常常要求较低的价格,或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为其垫资。因此,需要通过混凝土行业横向、纵向整合,提高预拌混凝土行业的议价能力。
2.6 出现过度竞争现象
过度竞争产生的原因,在于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消化吸收能力之间的巨大落差,在于企业提供产品的同质化和无差别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质,国内绝大多数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生产力水平非常接近,而且行业内企业之间有效整合严重不足。当众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的企业展开竞争时,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果。
3 解决商混企业盲目发展和市场无序竞争的对策
3.1 科学布局,合理规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品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都属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商混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就涉及到行业规划问题,若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混凝土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关系百年建筑质量,关系百姓安居乐业,关系百业产销平衡。因此,各级政府和散预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按照科学的产业政策办事,切实加强对商混行业的规划和调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进程和基础建设需求,制定出本地区混凝土行业发展规划。为了防止搅拌站局部分布过于集中的“扎堆”现象,要充分发挥各个搅拌站的区位优势。在满足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需求的基础上,按照“既要保证城市建设需要,又要防范过度竞争”的原则,合理设置搅拌站的布点。并根据当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规划要求,提出本区域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和数量控制目标,主要内容包括:未来五年本区域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数量,各年度的实施目标和保证措施。
3.2 制定行业准入制度,严把审批关
新搅拌站的设立前有工商、国土、规划等部门审批,最后有建设部门资质审批。因此,各地散预管理部门、建设、发改委、环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当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点方案规划要求,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搅拌站的新建项目,建立由散预、建设、规划、发改、工商、环保、国土等部门在搅拌站建设项目审批和日常执法方面的联动机制,杜绝不符合布点规划方案要求的新建搅拌站项目上马,各自要做好把关工作,严格按规定办事,凡未取得规划用地手续的生产经营场所,建设、房管、工商等一律不予办理相关许可或登记,一律不予供电供水。对未能获得搅拌站资质违法经营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站要依法查处,对向无资质的搅拌站采购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也应依法查处。同时,必须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针对目前过度发展地区,应严格控制规模,暂缓审批,特别是对违法占地,未批先建,违规生产的企业应进行整顿,停止其资质审批,确保商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3 加强调控与指导、规范市场秩序
解决商混企业盲目发展和市场无序竞争问题,各级散预管理部门要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及时深入了解商混行业的发展动态。为保护建设单位和商混企业双方利益,建立和完善商混价格信息发布体系定期发布预算指导价格,避免大幅度压价竞争,规范市场行为,以维护商混市场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二是在混凝土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从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及时调整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产能布局。三是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实行备案管理制度。设立的搅拌站应符合当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点原则和总体要求,向当地散预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散预管理部门对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产品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并对其进行公示和备案。同时要详细制订行业指导目录,具体就是把行业分成三类:鼓励性、限制性与淘汰性的,特别对那些没有合法资质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要坚决将它们拒之门外或淘汰出局。
3.4 强化企业内控,实施精细化管理
企业宜通过采取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采购询价报价体系,采购验货制度,机械设备报损制度,采购物资的库存量,原材料、配件出入库及领用制度等方式控制生产成本。商品混凝土生产前要进行详细的组织准备,主要包括: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商品混凝土生产的主要依据),签发配合比通知单,原材料的组织供应,设备的检查和试运转以及预拌。混凝土出厂时随车向购货单位签发商品混凝土发货单,做到一车一单(一式四份)。交货司机必须将随车的发货单经工地指定的收料人员确认签收,票据交付相关人员并做好交接记录。交货检验的取样试验工作由有试验室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完成。试验室应积极配合和督促施工方(需求方)试验人员做好检验的取样以及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按批次提供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应填写正确、清楚,项目齐全并作好归档工作。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基本上实现了商品混凝土化。商品混凝土对全国的建筑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但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制备、浇筑和养护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结构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既与混凝土的制备有关,也与施工过程及养护条件有关。鉴于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采供双方签订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时必须明确有关技术条款的内容,各负其责,以实现混凝土综合技术水平的最优化及经济效益合理性、环境保护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