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研究综述
2013-04-02陈燕
陈 燕
(三明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离异单亲家庭必然会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而各种问题和矛盾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势必会带来不利影响,引发各种心理和教育问题.因此,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1 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1.1 情绪情感问题
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对自身及他人的情绪情感敏感,负性情绪调节能力较差.Ingunn st?rksen等人(2006)收集了8984名挪威青少年(13-19岁)和父母的数据结果表明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焦虑、抑郁症状平均水平更高.在非离异和父母无心理困扰的家庭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4%,而在离异家庭和父母有心理困扰的家庭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0%.在控制了其他人口学变量后,仍然有主效应.
李学荣(2002)发现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在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及身体症状等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子女存在着差异,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对人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王挺等(2010)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测试,结果发现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相比,常常有很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人对己都很悲观,容易感到疲劳和衰弱.
申继亮教授主持的处境不利儿童课题研究组(2009)的调查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青少年.采用访谈调查法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主要情绪情感体验有以下特点:不同程度的悲观消沉;而且容易发脾气、易怒;情绪情感易波动,这种情绪不稳定不仅表现在和父母离婚相关的事情上,也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会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做出调解和管理的努力,但这些努力并不全是成功的;多数孩子表现出对自己情绪情感的忽略和逃避,把很多的情绪体验压抑在内心深处.
1.2 行为问题
无论哪种环境,在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许多儿童都会体验到情感上的痛苦,进而引发很多行为问题.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外化行为障碍包括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不顺从行为以及自我调节缺失,社会责任感低下,认知能力和行为下降.
Achenbach&Edelbroch(1983)发现离异家庭青少年辍学、早孕、反社会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比率是非离异家庭的2到3倍.离异家庭子女在行为量表上的得分异常高.即使父母离异时间已经很长,但离异家庭子女在成年早期也会出现行为调节问题,尤其是在亲密关系的建立和质量上.与成长在完整家庭中的同龄人比起来,经历父母离异的青少年很少能够考上大学或完成大学学业,反而更可能失业,基本没有经济来源.
Beata Jablonska等研究了不同家庭结构青少年的危险行为,受害经历和心理困扰.危险行为包括酗酒,药物滥用和吸烟.受害经历包括恐吓和身体暴力.心理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结果表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危险行为,受害经历和心理困扰比双亲家庭出现率更高.单亲父亲家庭的青少年比单亲母亲家庭青少年在使用酒精、酗酒,药物滥用和攻击行为方面存在更高风险.单亲家庭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比双亲家庭孩子有更高的品行障碍.
国内研究调查发现离异家庭儿童比完整家庭儿童有更多的问题行为.而男生的问题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男孩的心理发展很脆弱,易受到诸如父母离婚这类事件的伤害;另一方面男孩的天性和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出现诸如逃学、打架和抽烟等问题行为.离异家庭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更多问题行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单亲父母可能更疏于管教孩子,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不良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导致这些孩子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
1.3 社会适应性问题
由于家庭变故、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化处于不利地位,单亲家庭儿童的社会关系、社交能力、人际信任等社会性发展处于相对不利的处境.
傅安球(2003)调查研究表明:完整家庭子女的同伴关系与离异家庭的差异非常显著.完整家庭青少年被同学接纳程度较高,占调查人数的64.6%,离异家庭则只占26.4%,前者比后者高出约1.5倍;完整家庭青少年同伴关系较差和极差的人数只占3.3%,而离异家庭儿童却占了22.6%,后者比前者高出近七倍.多数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的人际信任有很大影响.由于父母婚姻的破裂和分离,使子女对父母信任感降低,怀疑感增强,甚至到成年之后仍然表现出对父母的不信任.即使亲子关系较好,但成年后子女对其父亲仍有强烈的不信任感.
周敏娟等(2005)采用社交焦虑回避苦恼量表(S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调查了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研究结果发现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问题总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组,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障碍发生率较高.梅林(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总体上明显差于完整家庭初中生.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交往兴趣偏低、对人不信任;他们与父母的交往满意度和亲密度均比完整家庭初中生低;在教学活动中他们与老师的交往显得消极被动,与老师的情感也较为淡漠.
2 影响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因素
2.1 性别
国外多数研究表明,离异家庭中男孩的外化行为问题比女孩多,而女孩更容易产生生理和情绪情感上的障碍.来自于芬兰,挪威和英国的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对儿童的长期影响中,对女孩的影响大于男孩,包括身心症状,抑郁症发病率,轻度精神障碍和焦虑.离异对青少年带来的抑郁和焦虑问题,对女生的影响要高于男生.离异家庭男孩的品行障碍会增加,而女孩的抑郁会增加;女生比男生更可能辍学.离异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可能变成未成年父母;但是单亲家庭的女孩会有更多不利的影响,因为未成年生育和辍学,女孩更容易处于贫困的经济地位.
但以上观点也遭到质疑.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性别之间存在很小或是不存在差异.Allison采用国家普查的方式调查了1197名离异家庭的青少年,进行纵向研究.在不同的两个时间点(间隔5年)评估了婚姻解体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师和青少年的主观报告,结果包括了行为问题,心理困扰和学业困难.回归分析表明婚姻解体对于这三方面都有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婚姻解体影响并不存在性别差异.Hetherington(1993)表明在离婚两年后离异和非离异家庭的女孩(6岁)在社会和情绪发展方面不存在差异.虽然在离异的前两年,男孩的行为问题会增加,但是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他们还是表现出比非离异家庭男孩存在更多问题.但是在15岁后这种差异就减小了.此时,离异家庭的男孩和女孩比非离异家庭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多的外化和内化问题以及社会能力和学习问题.而一些由母亲抚养的女孩由于勇敢地面对父母离异所带来的挑战和责任感,适应性特别强,特别有韧性.
2.2 年龄
Teresian A¨ngarne-Lindberg等(2009)追踪了父母离婚后15年后成人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尤其是在性别和年龄上出现差异;22岁-27岁离异组的女性比其他组被试存在更加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组被试经历的生活事件数量显著要更多,更多的生活事件被他们描述为消极的,且存在调节困难.因此研究者提出应该更加关注7-12岁离异家庭的女孩的心理发展状况.Allison P.D.等人认为学龄前父母离异的儿童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可能遭受社会和情绪发展问题.年龄较小的儿童无法客观地评价离异的原因和后果,更可能产生焦虑,更可能将父母离异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更加无法采用家庭以外的保护资源.有的研究认为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年龄上的差异.但也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经历父母离异,这段经历对其今后的成长过程影响越大.
2.3 父母的身心健康
离异会引起儿童与非监护一方父母的联系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而多数监护者都得在外工作,也就无法将大量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孩子.因此离异儿童常常很少体验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帮助和监督.父母支持的下降会增加儿童成长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诸如学业失败,低自尊和失当行为.此外,家庭中缺乏父母一方可能会导致孩子学习社会技能的不够充分(如合作,协商和妥协),而这些对于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李学荣(2002)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亲子关系的失调、教养方式的失当;实际存在或臆想的社会评价压力大;个体对家庭缺损这一挫折情境的适应困难等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
Hetherington,E.M.和Stanley Hagan,M.S.(1995)认为压力带给父母苦恼并降低其健康进而影响儿童的调节.因此是父母对压力的反应而不是压力本身对于儿童的调节有最重要的影响.父母健康下降和窘迫的表现包括愤怒、焦虑、抑郁、孤独、冲动、被外部控制的感受,以及情绪易变性,这都是在离婚后立即出现或不断增加的表现.离异父母的身心健康通过教养能力的下降影响儿童的自我调节.
2.4 家庭经济
在母亲单独抚养孩子的家庭中,离异直接导致生活标准的下降,常常将家庭经济推向贫困.贫困增加了儿童发展中问题发生的概率.经济艰难会消极地影响儿童抚养和健康,比如穷困的单身母亲无法承担课外培训班,或是购买具有教育性质的玩具,书本,电脑和其他能够促进儿童学业成功的物品.经济低下还限制了这些家庭只能将孩子送到离家附近的私立、服务设施较差的学校;再者,生活贫困对于孩子来说是可耻的,可能会促使他们在青春期时出现越轨行为.Ingunn storksen等人(2006)对于挪威的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结果中,由于挪威政府的相关规定,离异父母中,抚养方会收到政府经济补偿,单亲家庭的儿童在公共托管安排上有优先权.但是尽管这样,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更多,主观幸福感更低.
3 研究展望
由于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这一阶段对于个体性格塑造和人格形成都有重要意义,而父母离异,家庭结构变迁势必会影响这一阶段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而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群体问题现象的调查研究,而对于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特点和问题形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盖笑松,赵晓杰,张向葵.父母离异对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392-1396.
〔3〕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4〕梅林.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5〕申继亮,等.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上)(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6〕王永丽,俞国良.离异家庭儿童的适应性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3):276-282.
〔7〕Allison,P.D.& Fatrstenberg,E E,Jr.How marital dissolution affects children:Variations by age and sex.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9,25:540-549.
〔8〕Amato,P.R.Single-parent households as settings for children's development,well-being,and attainment: A social network/resources perspective.Sociological Studies of Children,1995,7:19-47.
〔9〕Beata Jablonska.,&Lene Lindberg.Risk behaviours,victimization and mental distress among adolescents in 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s.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7,42:656–663.
〔10〕Hetherington,E.M.An overview of the Virginia Longitudinal Study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 with a focus on early adolescence.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93,7: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