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13-04-02梁云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归属感愿景共同体

梁云真

(新乡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革,网络教学所独有的优势以及对传统教学的缺陷的弥补足以让它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网络给学习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又造成了很多不便,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缺少面对面的接触,而教师又往往缺乏需要与学习者加强沟通交流的意识,从而导致了学习者归属感与情感以及人际交到的缺失等等.对共同体良好设计的学习,可以加强人际交往,能够避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激发学习激情,提升学习动机,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学的质量.

1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与功能

Lave、Wenger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专家,教师和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境脉的动态结构.”

张建伟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教师、专家、学习的指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员之间时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并且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共享和协作的组织,是一个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目标和实践,通过参与、活动、会话、协作、反思、问题解决等形式共同致力于共同体成长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学习共同体有以下功能:

(1)社会强化: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学习者会有一种归属感,他们与其他学习者在同一个团体中遵守一定的规则,进行着共同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所获得的归属感、认同感、尊重感有利于学习者参与到共同体中来,使其更加努力的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它有利于降低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中途辍学比率,这一点在网络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

(2)信息交流: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再与辅导者进行交流的同时,同样与同伴也进行交流,这样能够促使他们互相共同建构和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获得的学习资料得以共享,看待问题的态度得以分享,促使他们反思和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2 网络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2.1 是一个过程,一个动态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实体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动态系统,形成以后不是静止不变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使其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其本身的成长.当其体外的其他成员通过适当的方法参与进来时,共同体中的成员就逐渐的成长为专家了,这样使得学习共同体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不断成长的系统中.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了,这样会促使边缘学习者更容易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

2.2 强调知识和资源共享

在学习过程中,共同体的成员在占有其他人共享的知识资源的同时,同样也贡献出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这样促使学习者将共享的知识资源转化为自身的东西,致使知识资源被最大化的利用.尤其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得隐性知识在系统中转移、传递,从而使自身的隐性知识得以共享.资源的共享在网络环境下相对来说会很容易,但隐性知识的共享将变得比较复杂.

2.3 具有共同目标

学习共同体之所以存在、发展,是因为具有共同的目标,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会导致成员们学习动力不足.只有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够做到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才能够重视其他成员存在的问题或建议,共同体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集合,这样才能使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互动与协作,否则,会打破这种平衡、良好的人际关系,导致学习共同体逐渐走向解体和消亡.

2.4 学习是通过行动、协作、反馈、示范进行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与人、人与环境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学习共同体成员在具有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问题或者项目,同时提出各自的建议,相互的进行监督与评价,以及自我监督与评价,这样促使他们修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与观点,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2.5 成员遵守共同的规则

任何系统的运行都是有规则的.学生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教师制定的规则,比如,学习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和禁止做的事情,规则使学习共同体开展活动规范化,并且挖掘学习成员的潜力.否则,会导致学习共同体混乱无序甚至走向解体.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成员的随意性更大,相互监督和约束变得更为重要.

3 网络环境下构建学习共同体应遵循的原则

3.1 共同发展原则

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共同体的知识和技能.为了使它的知识和资源最大化,共同体成员必须要分享所有的知识.对于成员来说,他们的目标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共享这些知识.共同体需要通过共享所有成员的知识来扩展它的集体知识.

3.2 目标清晰原则

共同体的学习目标是所有学习者共同建构的,它来源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和他们进行的学习活动,所以,目标反映了成员的知识并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和学生明确地表述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判断是否成功的准则,从而使共同体的所有成员能够清晰地认识目标和明确地评判目标.这样有利于促使学习者竭尽全力施展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3 互相尊重原则

共同体成员要学会尊重彼此和包容彼此的不同,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要考虑他人感受,让他人容易接受.发表的言论越多,共同体的知识资源就越多,如果只听取和接受个别成员的观点,共同体的学习就会受到限制.共同体成员之间要强制性地要求彼此相互尊重.

3.4 资源共享原则

共同体成员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来确保成员个人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共同体内得以共享,这样,每个成员既是共同体知识的贡献者又是学习者和受益者.当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注入到共同体的集体知识时,才能丰富资源从而更好地为成员服务.许多学习共同体都缺乏共享知识的意识和方法,各个成员各自为政,经常作一些重复性和琐碎的工作,阻碍共同体的发展.因此,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守资源共享的原则.它是构建共同体的根本性所在.

4 网络环境下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在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工具,各个成员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另外,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以下几个:学习主题的确立、学习资源的准备与共享、共同成员的组织与交互、交互工具的设计.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下,构建学习共同体时需做到以下几点:

4.1 首先,让共同体成员们认识到共同体的重要性

初期阶段,应该让成员们了解到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对共同体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讲解共同体对学习的好处,使得学习者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加强他们对共同体的信赖程度,使他们自愿的参与到共同体的各种活动中去,为以后在共同体中积极、健康的学习与交流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2 建立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与信任性

共同体与共同体成员目标必须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加强共同体的内聚力,有利于成员之间相互认同.共同体创建的前提就是树立共同目标.成员中人与人之间可以是认识的或者熟悉的人,同样也可以是陌生人.相关研究表明: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取决于之前他们是否认识以及认识程度如何.相对来说,认识或熟悉的人之间的信任度高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度.网络环境下,更加有利于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提高他们之间的信任度.

4.3 建立共同体成员的归属感

相对来说,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存在差异,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缺乏一种归属感.在构建共同体过程中,归属感是不可或缺.实现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需要运用适当的网络工具(BBS、Email、QQ等),提供更多的交流途径,促使他们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比如发表个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交流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可以让学习者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归属感.

4.4 建立共同的学习愿景

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制定的目标必须是成员认可、向往、渴望达到的,或者是“共同愿景”.以“共同愿景”为主线,最终形成共同体的文化信念.有了“共同愿景”,成员们就有了学习的焦点和能量,它对学习型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愿景”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成员们的共同兴趣,在专长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学习愿景”一旦形成,具备有共享性、稳定性和普遍性.

5 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社会性的协作交互,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换,观点交换和经验交换,促进了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尽管其目前的应用实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显著的学习效果都使它在当今的教育应用中享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对于数字化社区的建立和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归属感愿景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