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策略

2013-04-0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英美文学作品

王 晶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英美文学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着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有心理障碍等现象,原因是部分高校在市场需要、就业导向等办学宗旨的指导下,遵守功利性、实用主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英美文学等基础学科的地位受到动摇。英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文学无用”,反而青睐实用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应用文写作等课程。英美文学课程日益边缘化。

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英美文学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英美文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常常是最鲜活、最优美、最富于表现力、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形式。学生通过阅读原版的英美文学作品,背诵名言警句和经典段落,可丰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其次,英美文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英美文学课程结合了人文教育和美学教育。文学作品是众多作家对生命的体验和感受,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而且有助于塑造人的高尚品格。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惩恶扬善,宣扬真、善、美,对人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欧、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接受人文精神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

2 英美文学教学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英美文学教学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浸润是切实可行的。

2.1 更新教材内容,增加当代文学知识

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开设,多数学校选择陈嘉的三卷本《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和常耀信的两卷本《美国文学选读》为教材,周课时为两节。因学时有限,教师在一个学期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现有的文学教材大都写到二战前后,很少涉及英美当代文学,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使得现有教材在内容上显得陈旧。英国文学历史悠久,从莎士比亚至狄更斯是英国文学的重头戏,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比重在无形中被减少了。美国文学历史虽短,不乏有大量优秀的作品问世,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更加出彩,出现了众多一流的作家,例如菲茨杰拉尔德、海明威、福克纳、弗罗斯特等,美国文学更新的速度比英国文学快。当今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适当扩充对英美当代文学的介绍,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一些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文学作品。以当代英国文学为例,让学生了解并阅读戈尔丁的《蝇王》、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哈罗德·品特的《看门人》、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等作品。通过介绍和补充当代英美文学,不仅使英美文学教学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视野,避免对经典作品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2.2 提高教学学术含量,补充西方文学理论

现今英美文学教学采取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结合式讲解,忽略对文学理论的传授。对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缺席”这一现象,不少学者表示担忧,郭英剑指出“文学理论的‘缺席’或是‘缺失’是令人深思的”。[1]事实上,与其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不如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因为文学作品是永远读不完的,教会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更切合实际。文学理论能帮学生掌握认知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简要介绍不同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主流思潮,帮助学生理清文学史的线索,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结合文学批评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理解作品深度和强度的目的。传统的文学批评采用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即注重人物分析、主题分析。伴随着文学内容的多样化,该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诠释。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要转变文学观念,更新文学批评的内容,向学生讲授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通过引导学生用这些批评方法解读作品,[2]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对教师来说,把文学理论融入到英美文学教学中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有严谨的治学精神,而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学研究的最新资料,熟悉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作品分析当中。文学理论生涩难懂,教师要力求言简意赅,运用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理解,把握知识要点。

2.3 综合多种授课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过于依赖老师、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在英美文学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授课方式:

①结合课堂陈述(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讲授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瑞普·凡·温克》时,教师布置提前阅读的任务,并让一名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冲突做简要陈述(presentation),使大家了解小说的大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陈述完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a.In what way does Irving’s portrayal of Dame Van Winkle help to illumine Rip’s character?b.What do the war and the death of Rip’s wife have in common in terms of how Rip will live the rest of his life?接着,每组选举一名代表发言,这样做不仅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最后教师根据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②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由于文学作品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讲解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学生有必要在课下进行延伸性阅读,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阅读书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作品阅读,凭着对作品的第一感悟写出读后感(response)。由于学生没有受到其它评论的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有独到之处,因此这种写作练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不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提高写作水平。

③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目前网络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新宠,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资料,制作有趣味性、信息量大的教学课件,巧妙结合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教辅资料网站:涵盖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学评论文章、经典原著,提供国内外相近主题的网站链接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

3 结束语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高校未来的发展与竞争力。[3]英美文学课程为大学生实现素质拓展提供最有力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背景的支持。因此针对目前英美文学课程日益边缘化的现状,推进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是必要的、紧迫的。由于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任务艰巨,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理想化状态在短时期内是不容易实现的。只有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改革创新英美文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英美文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1]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2002,(5):5.

[2]孙 敏.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3):68.

[3]李向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英美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地域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有益尝试——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