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02高志欣
高志欣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714000)
1 引 言
在职业教育中,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直以来,高职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职业技能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些缺陷也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语文的教学方式改革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其主要流程为获取信息、制定步骤、决策、付诸行动、检查过程、反思与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这一完整的思维过程,并从中获取知识并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学生面对不同课堂任务,通过以上步骤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通过自主独立的行动实践,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新范式。他通过对某一职业活动所包含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它的教学原则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其课程模式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在做中学,先会后懂。使学生先在行动导向中探索思考,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行动中明白为什么要学?——学是为了用。并进而知道了从哪里去学?怎样去学?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穿职业技能,而其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施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教师引导的学习过程。教师不再是一个“施教”的主体,而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了;书本也不再是一个“施教”的载体,而是一种技能引导,是工具,是一个承载技能知识的载体。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使用轻松愉快的、探讨引导式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只控制教学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活动主题,不控制答案,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型的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宣讲、被动接受、被动互动的局面,而是一种探索引导、互动合作、相互促进、和谐融洽的积极型关系。
3 “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将枯燥的职业技能训练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应用行动导向法时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所以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一定要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模拟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相关职业能力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合到教学任务中,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来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开发,既增知识,又长才干。
由于高职语文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其教材选材通常带有较强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对于教材中那些情境性、个性化很强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阅读指导与语文实践课等专为培养职业素养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行动引导教学方法的优势。比如介绍、讨论、采访、即席发言、求职与面试、委婉辩驳等综合实践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扩展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卡片展示法等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模拟职业现场的情境,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让大家动手制作、讨论、共同合作、上台发言、展示各自的成果。这样跟传统课堂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收获也会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相应的职业技能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的锻炼。同时,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相应的职业技能,初步获得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几种教学设计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行动导向法的教学设计要求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实践操作中,以下几种方式值得借鉴。
4.1 团队协作
行动导向教学鼓励和支持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独特优势。对于复杂的学习任务,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团队互助、共同承担工作责任、分工协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对于简单的技能训练,可以共同参与活动过程,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在互相支持和鼓励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共同的提高。
以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为例,教师可以在同一专业的平行班中采取分班竞赛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出一份手抄报,并由教师和学生评委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小组内部成员的特长。由善于交际的学生担任主编,由阅读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编辑,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撰稿,由擅长美术且懂平面设计的学生担任美编等。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训学生的相关技能,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在分析结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
4.2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模拟真实职业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模拟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知识现场感和直观感,使学生在这种近似于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去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进而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实用文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场生动活泼的人才招聘会,招聘会所需的各种元素或场景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等都与现实社会中所看到的相同。招聘会不同阶段所需的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及用人合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引导,并在点评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的模式和规范,让学生加深理解并学会相关文体的操作规范。
4.3 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将职业情景和要锻炼的技能融入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中,并对复杂的任务进行结构分解,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和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
比如对于《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可以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某一行业进行市场调查,并合作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这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项目,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做好项目计划,确定相应的任务分工,并在总体协调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给不同专业的学生去完成。然后可指导学生在熟悉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完成《市场调查报告》。
4.4 角色扮演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将融入许多内涵的“角色”由学生来扮演,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即是教与学的联姻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宽。学生对“角色”的认知、模仿、演绎和变通等过程,即充分达到了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同时学生也得到了能力锻炼,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和气质。
高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历经筛选的、有着较强故事性的名篇佳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将部分篇目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并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比如对《哈姆雷特》、《茶馆》、《雷雨》等戏剧文本,以及《药》、《祝福》等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专长和喜好,分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者在排演过程中的投入是全方位的,他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需要对剧本的整体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故事背景以及社会场景等有比较完备的认识。充当观众学生也会对排演过程中的角色表演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排演的过程即可以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5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且还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教学效果明显,真正做到实践与教学“零距离”。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杨健敏.浅议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0,(7).
[3]刘松林,谢利民.行动导向的教学论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