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3-04-02秦晓青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秦晓青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1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1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等院校以师生特有的思维方式、思想理念、价值观等为核心的,以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由师生参与和创办的讲座、报刊、社团及其其他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表征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和谐为目标的,由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系统文化建设,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集体意识,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其实是一种状态,是指在高校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都处于一个互相协调的状态.

1.2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1.2.1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引导主流文化,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启示的作用,能有力的促进和谐文化建设.高校是知识和人才集聚的地方,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任,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撑.把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好了,也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1.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

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创新能力.文化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创新建设,如果没有文化作为基础,创新能力的犹如无源之水.所以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缺少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当前,我国的高校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这三个层次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整体,应该有机的统一起来,不可偏废.

随着高校办学的力量和水平不断地提高,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较大的比重.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应该是通过物质文化的基础去传承和弘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只是手段.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把搞好物质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大量投入教学楼、实验室、体育馆.殊不知,脱离了精神文化建设,纯粹的物质设施建设只能流于形式,也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本质意义.

2.2 高校和谐校园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在校园制度中严重缺乏着先进的管理概念,即“以人为本”.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缺乏民主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师德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灵魂,教师的行为道德、文化知识是影响学生行为及其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高校的校园制度建设重点仍然停滞在“物”这一层次.目前,高校教师结果不合理,没有真正的公开制度,教师和学生不能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没有知情权,处于从属被动位置.学校在制度的宣传没有尽到相应的推广,直到一些问题出现了,才知道有相应的制度规范.高校体制建设不完善,缺乏人本关怀.“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急功近利.高校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始终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要尊重人权要以德育人,处理好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发掘人的潜力

2.3 高校学生主导价值观的缺失

集体主义观念和国家利益至上这是我们中华名族所弘扬的,大家也都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上,许多学生对价值的恒量出现了双重标准.对他人对社会的要求比对自己的要求要高.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量加大和速度加快,曝光了一些原先所不知道的非主流的东西.这些大量的,非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影响着正在成长的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是新生代的接班人,接受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愿意不断创新,同时他们也为此所迷惑,为此彷徨,为此迷茫.他们无法正确评价自身和他人,缺乏正确的引导.

2.4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缺乏创新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没有新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多停留在校园内部,没有融入社会,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学校的一些社团,文化活动基本上只有低年级的学生参加,对高年级的学生毫无吸引,这充分证明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够.而且,校园文化的大部分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工及行政人员很少参加,这点充分表明了校园文化建设单一,有局限性,内容狭隘,缺乏新意和个性.

3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其中也包括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起着重要作用.要想确保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必须坚持以先进指导思想作为基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理想感召力,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和创造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道德规范里,才能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3.1.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好正确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作支撑,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师生的思想指导,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最根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3.1.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师生头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以,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引领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好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要在实践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高校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师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贯彻到他们的头脑中,加强理想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他们的思想基础,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中,培育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3.1.3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和激发师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民族精神教育师生,以时代精神激发师生的热情.民族精神具有社会凝聚力,是国家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弘扬改革创新,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模式,提高校园文化精神的凝聚力.

3.1.4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标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八荣八耻”,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和抵制什么,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师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广大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道德楷模.

3.2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发展校园精神文化是搞好物质文化的目标,也是最终要传承的精神,是搞好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培育和弘扬良好的校园精神,是广大教职工应该具有的道德风尚.培育和弘扬良好的校园精神,是广大学生应该形成的思想品德.培育和弘扬良好的校园精神,最根本的就要解决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只为了利益,那么教育的本质就改变了.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为了提高校园文化教育的内涵,学校应该在抓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思想观念上、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引导.营造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提炼、践行校训凸显大学精神.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不断发展校园特色文化,才能反映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努力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

3.3 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创新是一个国家欣欣向荣的不竭动力,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的需求,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创新这一要求.要想把校园文化办的生机勃勃,首先思路要创新,思路决定了出路.有了开阔的思路,就要确定新颖的主题,所以主题也要创新,靠传统的一些舞会、晚会、各种比赛已经吸引不了师生的目光.其次,模式和资源的获取方式也要创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出校园文化的特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交流.

校园文化活动是在实践过程中传承和接受校园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文化活动.坚决抵制低级趣味的活动存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和监控,加强文化活动的指导,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才能产生共鸣,达到最终的育人目的.总之,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最终是育人,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也是发挥育人的功能.创新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校园文化要高举特色旗帜,唱响时代的旋律;校园文化要凸显人文情怀,打造时代精神;校园文化要面向社会实践,凸显文化功能;校园文化要贴近生活实际,体现育人功能.

〔1〕孟小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张苏峰.试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周口师范学院报,2008(04).

〔3〕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03).

〔4〕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