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环境的构建与发展

2013-04-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心理

薛 红

(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1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心理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实现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伴随着心理教育与体育教育的逐步融合,有关体育教育领域内心理环境构建与发展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其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构建与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2 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基本含义

所谓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亦称为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通常俗称为体育教学软环境.它是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相互支撑而形成的完善的体系,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社会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形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确保终身体育思想自主生成等诸多方面,发挥出积极的影响作用.

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重性以及自我发展取向的多元化,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与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时,应形成与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以便于择取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由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鉴于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所存在的内在关联,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期实现“双赢式”发展来,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一方面,体育教育具有非凡的育人功能,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使得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心理环境的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净化教学的整体氛围,进而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高效、顺利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社会新形势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与发展良好的心理环境,必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

3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作用

3.1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全面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已由传统的单一技能型转变为综合全面型,这种人才需求标准的改变,引发了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改革,适应全新的社会形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导核心.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中,心理健康素质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学生实现自我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构建高效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切实实现学生的心理减负,使得学生能够情绪放松、心情愉悦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这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其未来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创造有利的条件.

3.2 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这就需要对传统的陈旧性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优化,以便于为学生形成有机的心理接纳与认可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将由传统的被迫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求式,在此转变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适应.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并确保其持久性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环境,同时还能够为实现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创造有利的条件.

3.3 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心理环境构建与发展的目的在于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质水平.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能够进行被迫接受式学习,其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我发展需求产生与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因而在学生心理层面难免不会产生压抑、恐惧、无奈以及抵触等心理状况,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由此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构建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释放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保障.

3.4 维护心理的健康发展,缓解学生双重的心理压力

现阶段,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会面临着学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而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高校学生无不对自身的素质体系进行不断的充实.虽然如此做法能够为学生在竞争中获取较为理想的就业职位,但是,长时期的心理压力,必将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频发.当前,在高校学生中厌学、逃学、自卑、恐惧、厌世甚至轻生等现象的时常发生,大多是由心理层面的问题所造成的.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心理环境的构建与发展,切实发挥两种教育形式的重要功能,从心理层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与高度的重视,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缓解学生的双重心理压力,进而有效地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环境的构建途径

4.1 转变教学思想,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发展,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创新行为,因而,必须建立起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以便于在导向层面实现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机相适与相融.这就要求必须本着适应、满足以及发展的原则,对弃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思想进行有机的优化与扬弃,形成兼具适应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新思想.同时,在确立新型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切合实际的创新与重组,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无论在发展取向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亦或是在社会价值的体现上,都能够与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达成一致.因而,相对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与发展心理环境的创新行为而言,转变教学思想,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是确保其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4.2 注重人文化元素的融入,给予学生高度的自主与充分的尊重

素质教育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人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因而,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形式,提高与维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与发展心理环境的实用价值,应注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人文化元素的引入,以便于在体育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高度的自主与充分的尊重.这对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因强制性教学而产生的师生矛盾,提高心理环境的作用效率,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对人文元素的引入,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使得学生切实体验与感悟到来至于教师的关爱与尊重,使之心理趋于平和,情绪保持愉悦,心情豁然开朗,进而有效地提高体育学习的实际效果.

4.3 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享有对课堂绝对的驾驭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由此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角色落差,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受到严格的限制.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压抑感,进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与发展心理环境,其重要的环节在于有效地调整与缩小师生间的角色落差.这就要求应积极实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互换,进而建立起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筑造师生间平等交流的平台,使得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与情感沟通达成通畅.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敢于质疑、善于表达、乐于探求意识的形成;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确保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构建与发展的社会实效性,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持久的助力.

〔1〕张艳芳.如何营造轻松愉快地体育教学心理环境[J].新课程研究,2008.

〔2〕陈晓莺,周辉.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极其优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3〕徐亮.略论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练习的意义和实施[J].松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

〔4〕保大平,周东明.高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

〔5〕孙玲玲,夏小平.析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关系[C].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CCE2012),201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心理感受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