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港市生态修复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2013-04-02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2期
关键词:薪柴东港市柞蚕

周 颖

(辽宁省东港市水土保持局,辽宁东港 118300)

1 水土流失现状

东港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东邻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该地区属生态脆弱区,是东北地区的暴雨中心,年降雨量在1 000 mm左右,在降雨、冻融作用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体自然灾害时有发生。1986年、1996年、2000年、2005年,辽宁省进行了4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其中2005年东港市普查的结果是:全市总面积198 163.38 hm2,水土流失面积34 056.48 hm2,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17.19%,其中轻度侵蚀面积27 883.47 hm2,中度侵蚀面积 5 002.84 hm2,强烈侵蚀面积410.27 hm2,极强烈侵蚀面积735.29 hm2,剧烈侵蚀面积24.61 hm2,土壤侵蚀模数1 100 t/km2·a。统计结果表明,东港市的水土流失现状总的趋势是流失面积在减少,特别是轻度侵蚀面积在减少,但出现了剧烈侵蚀。这说明水土保持治理已见成效,但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分析表明,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即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对薪柴的需求,过度放牧,过度放养柞蚕,开矿、采石、房屋开发等大规模生产活动。因此,在强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更应强化生态修复措施。

2 生态修复制约因素分析

2.1 能源因素

就东港市而言,除平原的稻区外,目前山区农民生活做饭和取暖所用能源材料基本以薪柴为主,而这些薪柴主要来自于蚕场、杂柴灌木林。现阶段在没有其它替代能源的情况下,这种状态将不会改变。

2.2 林牧矛盾因素

东港市农民饲养的食草家禽主要是辽宁绒山羊和黄牛。绒山羊有史以来一直是野外放牧。调查表明,现有的所谓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农地地头、河边等地类,而羊、牛所需的大量牧草是在林地中。众所周知,绒山羊对林地造成的破坏最重,而现实状况是,在牧地不足、饲养量不减、饲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林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必然加剧水土流失。

2.3 柞蚕场因素

东港市现有柞蚕场9 968 hm2,约占林地面积的26.4%。地处山区的农民所需能源主要靠薪柴,柞蚕场频繁更新,经营不善,重蚕轻柞。有的地方蚕场承包年限过短,而且在承包过程中基本没有蚕场建设和管理的内容,承包者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只顾创收,忽视蚕场建设,缺乏法制监督,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由于忽视蚕场的生态建设,造成部分蚕场土壤沙化,树墩稀化,树势矮化,防护功能弱化。有的蚕场既是柞蚕场,又是薪柴场,又是放牧场,已出现沙化蚕场的现象。这些沙化蚕场年土壤侵蚀模数在2 500 t/km2·a以上。

2.4 大规模开发建设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东港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大的生产建设项目,如开矿、采石、烧砖、筑路以及房屋开发等项目,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同程度造成水土流失,这是东港市强度侵蚀面积再增加的主要因素。

3 生态修复对策

3.1 开源节能措施

(1)推广“四位一体”沼气池

“四位一体”沼气池是指以沼气为纽带,由沼气池、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组合而成,具有产沼气、积肥、种植、养殖并举的综合生态措施。每座10 m×100 m的“四位一体”蔬菜大棚,冬季生产蔬菜1 500 kg,年出栏生猪15头,为农民提供了经济来源。8 m2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00 m3,相当于节约1 400 kg薪柴,还可产肥16 m3[1],这不仅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源,也为农民提供了生活能源,为生态建设开辟出新途径。

(2)建节能灶

改灶改炕措施是农村节约能源行之有效的措施,投资少,操作性强,群众易于接受,更便于推广。吊炕散热面大,保温时间长,可节省薪柴50%[2]。

(3)建太阳能房

太阳能是一种既清洁又便宜的能源,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房、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一般在40℃~60℃,最高可达90℃;太阳能房平均1 m2建筑面积年节约标准煤20~40 kg[3]。太阳能的利用是一种一次投资多年受益的能源。东港市地理位置优越,光照资源充足,利用太阳能潜力很大。虽然初建时期投资大,但从长远看效益可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节能措施可使农民不上山或少上山砍柴。据调查,东港市每户农民平均烧柴0.5万kg,如果上述措施得以实施,相当于每户农民每年少砍0.33 hm2山林。

3.2 家畜饲养实行轮牧或圈养

应根据东港市草场分布现状,统一规划林地、牧地,改革家畜饲养方式,实行轮牧、圈养。部分适宜地方可实行全年轮牧,适当补饲;条件差的地方可实行季节性放牧,实行圈养。东港市除有36 232 hm2水田外,其余大部分农田种玉米,可利用大量的玉米秸秆氨化深加工或直接喂牲畜,对牛、羊等家畜实行圈养。圈养多在冬季,以减少对牧场的过度需求,此措施可有效保护山林。

3.3 封山育林

生态自我修复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封禁。东港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适合植被自然修复。只要政策落实,真正处理好生态修复和群众生产生活之间关系,植被恢复是比较快的。应当看到,封禁的关键是否保证封得住、不反弹。山区人民历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大山索取财富。现实的矛盾就是如何处理好生态修复与农村养殖业的关系,以实现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寻找致富门路,让农民的致富路子由山上转到山下。

3.4 蚕场改造措施

柞蚕场建设应本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沙化蚕场要实行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予以预防和改造。

3.4.1 植物措施

(1)选用治沙先锋树种

沙化蚕场缺水缺肥,一般植物不易成活,应选用耐干旱、抗瘠薄的树种,从改良土壤考虑,应选择胡枝子、柞树、刺槐等豆科植物。

(2)补植加密

用柞苗或橡实补植加密。补植方法,隙地按1 m×2 m株行距,挖0.3 m左右的穴,每穴栽植苗3~4株或播种橡实10粒左右。调查表明,蚕场补植柞树,经抚育5 a可形成生产能力。

(3)等高带状栽植

用胡枝子、紫穗槐、柞树等治沙先锋树种,根据蚕场地形条件,等高环山带状栽植,带距10~15 m,带内栽植2~3行。据调查,沙化蚕场带状栽植后可减少泥沙流失量约60%,拦蓄雨水径流量20%左右。

3.4.2 工程措施

(1)修返坡式窄幅梯田

将砂砾化地块从上到下修成里低外高的窄幅梯田,宽度视坡度大小、风化层厚薄而定,一般在0.4~0.5 m左右。风化层薄、坡度大的地方台面较窄一些,相邻梯田的间距大一些;坡度过陡,难以开挖的地方,可沿等高线横向每隔1 m左右挖0.5 m×0.5 m×0.5 m的大穴,填入装土大编织袋栽种。

(2)客土载培

客土栽培就是在苗木摆好以后在其根部上培上一层腐殖质丰富的好土,目的在于满足植被前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3.5 行政执法措施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除采取上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外,还应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宣传教育,使这些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自觉遵守。

[1]李仁辉,金宇声,李仁川,等.浅议农村新能源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6):46-47.

[2]王莹.5项能源实用技术打造辽宁新农村住宅[J].住宅产业,2007(6):26-31.

[3]高云彪、张野、汪明勇,等.开发替代能源,促进生态修复中的作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5(6):36-38.

猜你喜欢

薪柴东港市柞蚕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全家谈祖国变化
劳动力女性化对自然保护区农户薪柴利用行为的影响
——来自四川省的证据
省去劳力即省去人生乐趣
不同石漠化等级地区农村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东港市休闲农业项目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