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地区生态保护措施的探讨
2013-04-01赵伟王宏志俞鹏程淡永利吴曦王美霞邵奇慧
赵伟 王宏志 俞鹏程 淡永利 吴曦 王美霞 邵奇慧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洪湖的形成与环境演变历程,提出了洪湖保护的一些对策,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对洪湖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包括洪湖通江在内的生态恢复措施。
关键词:洪湖;生态保护;措施
洪湖为中国第7大淡水湖泊,也是湖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水域辽阔,水质清澈,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但如今洪湖的生态环境已显著恶化,面临着水域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污染日趋严重、水生生物锐减、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亟待解决[1]。
1 洪湖的生态环境特征
1.1 基本概况
洪湖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跨湖北省东南部洪湖、监利二市(县),处于江汉平原四湖水系尾端,是长江和汉水支流东荆河之间的洼地壅塞湖。总面积为41412.069 hm2,其中洪湖湖泊水域30703 hm2、滩地、沼泽面积6452 hm2、池塘面积2336 hm2、其它面积1921.069 hm2[2],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洪湖在水文特征上有众水所归之势,汇水区内地面径流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人湖,并经若干涵闸与长江相通,实现洪湖水量的调蓄。此外,洪湖还兼具供水、灌溉、湿地生物栖息地、养殖、航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3]。
1.2 主要自然环境
洪湖位于北亚热带中纬度南缘,季风气候明显,降水丰沛,地表径流、地下水、过境客水十分丰富。洪湖全年降水不均,4~10月份降水占全年77%左右,而每年5~10月份洽是长江汛期,江水顶托,水流不畅,很容易形成外洪内涝 [4]。
洪湖植被区划属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湖滨到湖心,依次出现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生态类型。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水生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已知有各种植物472种21变种和1变型种。隶属116科303属。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有44科81属158种5变种;浮游植物有7门77属280种。列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水杉、银杏、水蔽、野莲、野菱等10种[5]。
洪湖的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区系组成表现出过渡性特点,南北物种兼具,东洋界物种占优势。已知脊椎动物32目73科221种,其中鱼类7目18科57种;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7科12种;鸟类16目38科138种;兽类6目7科13种。列人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有21种,其中I级6种,11级巧种,列人国家保护、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131种,列人中日两国政府保护协定有68种,列人中澳两国政府保护协定的有16种。洪湖是多种水鸟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各类水禽在100万只以上。
2 洪湖的生态环境演变
洪湖及湖周沉积物测年结果表明:洪湖形成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后沉积过程和面积发生过较大变化,早期以静水湖泊沉积为主。2500~900多年前,洪湖一直是两个分开的小湖泊。900~960前,洪湖已经普遍沼泽化了,其间有过短期间断,后又重新出现。宋代(公元960~1279年)文献记载洪湖呈现“瑕苇弥望”的沼泽景观。沼泽层之上为灰褐色和黄褐色现代湖泊沉积层,普遍分布于整个洪湖及周围农田的土壤层上部。
在沼泽发育过程中,有过短时期的间断,湖泊又曾出现过。距今400多年前,洪湖迅速扩展,东部和西部连接成片,达到了鼎盛时期。19世纪之前,洪湖的面积“不及现代的五分之一”,其迅速扩大系18、19世纪末的事,其原因是“长堤围阻,水未能消”,至“道光十九年洪湖诸垸陷殆尽”。洪湖地区地势低洼,为四湖流域最下端,三面临水,分别由长江、河水和东荆河环绕,经常形成外洪内涝,成为长江中游地区名符其实的“水袋子”。
建国以来,湖区人口和经济不断发展,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为了解决湖区人口的粮食问题和缓解洪湖水患之苦,人们在湖区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活动,并且大修水利设施,建成了洪湖隔堤、螺山电排河、新滩节制闸等。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筑堤建垸和兴修水利严重地改变洪湖湖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导致了洪湖湖泊湿地面积锐减。
3 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完善立法
虽然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湿地保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措施,如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湖北省于2005年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升格为正县级单位,业务上直接接受省林业局的领导[6],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强制力与当前湿地保护的严峻形势还不适应,难以保障湿地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全国性专门的法律法规,使湿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 宣传教育
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态度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社会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性尚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意识仍较为淡薄。因此,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除了宣传国家保护湿地的政策法规和湿地保护的科普知识外,还要大力开展保护湿地的活动,并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法治手段遏制不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营造保护湿地光荣、破坏湿地可耻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习惯,把保护湿地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3.3 合理开发
洪湖具有供水、灌溉、物种保护、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经济生产方式对洪湖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对洪湖进行生态保护和恢复,必然要进行种植业、渔业以及养殖业生产方式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使既得利益受到损失,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对洪湖开展的科学研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些资金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洪湖本身的开发利用来提供。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洪湖资源是完全有必要的,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保证了经济的发展,也通过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
3.4 连通长江
应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湖泊在江湖阻隔后发挥了积极的效益,如防洪、提供土地和减少血吸虫危害等。但湖泊控制后,也直接带来或间接诱发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湖泊萎缩、蓄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恶化、内涝严重、交通阻隔等。湖泊是有生命的,闸口的开合应当考虑湖泊的自然属性,洪湖通江势在必行。但恢复湖泊通江有很多实际的限制性因素,如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居民意识不足、管理部门的利益冲突等。因此,洪湖通江难以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实施。目前,可以在鱼类的繁殖季节进行短暂性的通江尝试,如灌江纳苗和放亲鱼归江等。
3.5 控制污染
洪湖的水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富营养化问题还不很严重,但因其承接四湖上中区的工农业废水,尤其是通过四湖总干渠的来自荆州市城区的进湖水,营养盐负荷增加和水质污染的潜在威胁很大,且农业的面源污染也有加重的趋势。通过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周边城镇生活污水的污染;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厂内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调整养殖结构,减少化肥、饵料的投放量。必须严格控制废水入湖,使洪湖富营养趋势得以遏制[7]。
4 总结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洪湖湖区是湖北省粮食、水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对该地区的调蓄纳洪、城市供水、增殖水产、沟通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过分干扰,洪湖生态环境平衡受到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简化,系统不稳定性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洪湖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受到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若对洪湖湿地重点保护,并采取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洪湖湖泊生态系统则处于良性循环中;否则,若人类继续过度利用湖泊资源,忽视对湖泊资源环境的保护,湖泊湿地可能会丧失,并将演化成陆生生态系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危及湖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现象已经成为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水产等部门关注的焦点。及时了解洪湖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 覃明,陆剑.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治理对策[J].中国水利,2005(7)
2 王慧亮,王学雷,厉恩华. 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6)
3 胡学玉,陈德林,艾天成. 1990~2003年洪湖水体环境质量演变分析[J]. 湿地科学,2006(6)
4 赵淑清,方精云,唐志尧,朴世龙. 洪湖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格局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0)
5 温战强. 湖北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J]. 卢山,2002
6 尹发能. 洪湖自然环境演变研究[J]. 人民长江,2008(3)
7 黄应生,陈世俭,吴后建,朱明. 洪湖演变的驱动力及其生态保护对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7)
(责任编辑 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