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3-04-01蔡秀英段晓宇薛寿儒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考核能力

蔡秀英,段晓宇,孔 岩,薛寿儒

1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人数增长很快。据统计,1995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5万名,2005年直奔100万,2012年已达170万。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伴随而来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

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也不容乐观,研究生的培养跟不上或者是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其原因有临床工作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准。临床工作中存在很多缺陷:临床专业基础不扎实、没有正确掌握疾病的诊疗常规、不能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和风险、临床基本操作技术不熟练、与家属或病人的沟通能力差、更有甚者缺乏责任心等不足。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在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外,重点培养其临床能力。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医德医风和科研道德[1]。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调整培养方案,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考核体系等一些措施力求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对策

2.1 入科培训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的临床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尚未取得执业医生资格,有必要采取岗前培训的方式使其熟悉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医疗法规、医德风范、沟通技巧、诊疗常规、床位管理、岗位职责、急诊流程、纠纷防范等。

2.1.1 提高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医德

为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各高等院校普遍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发表相应级别的论文,作为参加论文答辩和获得学位的必备条件。而对研究生培养的软实力的轻视,主要包括:胸怀与志向,道德、医德,医风、学风、科研作风,创新意识,辩证思维与决断,逻辑性与表达能力等。很多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功利性很强,不能收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效果,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尽早做实验发表一篇SCI论文,找到一个待遇不错的工作单位,而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自身软实力的提高则不太重视。

所谓“道德”与“文章”,两者应该是统一的。如今,素质教育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整合[2]。培养医学研究生的优秀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治病救人、挽救生命。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对工作树立事业心,对患者具有同情心,在为伤病员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责任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待病人如亲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在技术方面,好学上进,求精求深。导师除传授医学知识外,还应在能力、情感、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通过自已对患者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言传身教。通过学习名医的高尚道德观念、投身医学发展和治病救人的先进事迹;表扬我们身边的医务人员的良好道德、医德,让他们认识到有责任心、有良知的医生才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同时要培训他们的守法意识,进入临床初期,组织研究生学习执业医师相关法规,有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工作制度等。明确各级医师职业资格、权限,遵守工作制度:查房制度、输血制度、会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等,养成规范执业的习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特别是有创操作检查,一定要熟练掌握操作检查顺序,事先把进行操作、检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告知,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和理解。

2.1.2 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病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这些现状要求医生不仅仅具备高超医术,还要具备高尚医德医风、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法规知识等多方面素质[3]。因此,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923年,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其中“李白篇”收录了包括《李白之死》在内的三首长诗,由此足见他对于李白的喜爱。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顺利开展临床工作的保障,也是培养研究生临床能力的第一步。如何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缩短医患间距离,取决于良好的沟通。掌握交流沟通能力和技巧,及时沟通,是医生和患者及家属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主要方式。扎实的临床知识、良好的语言艺术、诚恳的态度,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实习中提出严格要求:讲话语言文明礼貌,语气温和、诚恳,使病人感到温暖、被重视。询问病史和接触病人时,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提供的隐私保密;能深入病房,关心病人,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2 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一个医生,光有一颗“仁者之心”是不够的,只有他掌握了丰富的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拥有了高超的医术,才能对各种危重和疑难病例无所畏惧,才能及时拯救患者的生命,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医学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法,新药的不断问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要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学习,关注国内外最新的医学动态,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医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宏观系统的学习,进人研究生阶段,就有了基本确定的学习和研究方向,专业知识的深度和要求都应比本科生要高,这就要求研究生应对专业知识重新加以学习和认识[4]。指导研究生工作之余阅读国内外经典专业书籍,精深专业知识;鼓励和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认识到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临床工作中循证医学的思维,对于临床上存在的重要问题,学会查询医学文献与荟萃分析的结论,探究最好的医疗证据服务于临床。

2.3 重视临床实践

由于医学院校的导师需承担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导致部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过于重视科研训练、追求科研论文的发表,导致学生成为导师的“科研助手”而非传道授业的对象,临床训练的时间相对不足,以致毕业时不能达到应有的临床工作能力。

2.3.1 临床基本技能——做好床位医生工作

平时临床工作中临床基本技能强调病史采集、正确体格检查、正确的病历书写习惯、病情观察和正确评估,对影像学判读的能力,以及决定是否要行特殊检查的能力,熟练进行深静脉置管、动脉血气分析、腰穿、胸穿、腹穿等常规有创操作,遵循规范化的诊疗模式。

2.3.2 值班制度

参加病区和急诊的值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参与处理危急重症患者,尤其急诊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如何最大限度节省从接诊到抢救用药的时间,首先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要抓住重点,不能太详细而拖延时间,其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和心电监护,判读初步检查项目,再补充病史、书写记录、与家属沟通。

要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分秒必争地抢救病人,这训练判断力和应急能力。如急诊头痛病例,一定要问清头痛的起因、时间、部位、性质、程度、有无发热、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伴随症状,迅速查体主要是神志、瞳孔、病理征、脑膜刺激症等。需要立即抢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病例应立即迁往抢救室。整个过程判断迅速果断,这其中就是运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认识过程。

2.3.3 临床科室轮转

临床轮科训练是培养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基础,目的在于使其掌握二级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轮科训练使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医疗水平。研究生在轮转过程中可以提高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了解相关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常规,更重要的是取众科室之长,将相关的操作技巧、经验治疗和先进技术运用到本专业工作中,明显提高其临床业务水平。

为保证轮转培养的质量,建立教研室、导师、临床带教老师的团体培养制度。在制定研究生轮转计划时,由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制定在不同亚专业轮转,在每个亚专业轮转时都有指定的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在此专业的临床工作及学习,实行了导师与指导教师共同负责的一种培养模式,要求临床科室选派临床业务熟练、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当研究生的带教指导工作,并成立导师指导小组,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导师和导师组的群体指导作用,轮科训练与考核情况应详细记录在研究生培养情况记录本中,通过考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调整培养计划,保证研究生临床训练的质量。

为使研究生具有全面系统的临床诊疗能力,特别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9~12个月临床相关科室轮转要求。但具体工作中出现轮科训练与考核管理不够规范,有些培养记录本遗失,有些培养情况记录缺失严重,与培养计划不符、与上报的临床轮科考核结果不一致等情况也较多。因此,应加强临床型研究生轮科训练与考核的监督,定期检查临床培养情况记录本,抽查监督临床轮科考核过程,不断完善各专业临床能力考核体系,保障临床能力考核质量[6]。

2.3.4 组织病例讨论

临床中遇到的实例展开讨论经验、教训:将临床上经历的典型病例组织讨论,对理论进行诠释,阐发对知识的独特的见解;对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反思,启发他们的理性思维,更轻松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也是PBL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我们以病例讨论的形式开展对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途径。对临床中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要求研究生收集临床病例,定期进行病例讨论,每期指定专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精心准备,进行自由讨论,达到训练临床科研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确立临床科研课题。不仅能拓宽视野,激发兴趣;训练开动脑筋,培养提问题能力、回答问题能力;锻炼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构建集体活动的氛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对疑难病例组织科内或院内会诊,会诊前要求研究生查阅资料,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学习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帮助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

2.4 考核制度

考核是针对教与学两方面的检验,既要体现知识水平,又能考察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全面的阶段性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有力的监管。如何客观公正的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价,探讨改进临床能力考核的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临床实践能力”就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灵魂和核心。因此规范临床技能培训,遵循规范化的诊疗模式,规范研究生中期考核、出科考核和定期临床技能考核,从接诊到诊断分析以及提出诊疗计划等进行逐项评定,建立明确的考核量化标准[7]。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加强监督,定期检查。管理部门检查、监督到位,以确保专业学位培养计划的落实,保证培养的质量。

3 小结与展望

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但医疗活动是高风险的,医疗工作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需要及时正确的评估和处理,防患于未然。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8]。要具备优良的医德医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造福人类、现身社会的服务意识,善与人同、团结协作的处事态度;强调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是贯穿研究生教育的主线;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临床科研能力是提高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要通过量化指标,对培养对象的基本操作能力、临床诊断能力、医疗作风以及工作态度等内容作全面的考核,保证高水平医疗人才培养的质量。

虽然,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要相信:通过师生共勉,以德治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与学结合,可以促进研究生高阶能力的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临床医学工作者。

[1] 陈 竺.以科学观为统领,为人民健康培养更多更好的卫生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9):9-13.

[2] 贾莲霞,黄 峰,张江水,等.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39-41.

[3] 林 青,罗 瑾.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协调发展[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102-104.

[4] 叶玉梅,田宝鹏,王拥军.浅谈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11-12.

[5] 张 侃,赵玉忠,高德海,等.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04-105.

[6] 汪 洋,宁 黎,余全红,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57-62.

[7] 杨淑华,李碧丽,曹秀风,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35-136.

[8] 苗 耘,刘 莉,张艳萍.“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成功应用ACGME能力模型的经验和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1,9(5):92-96.

猜你喜欢

研究生考核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家庭年终考核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