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芋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3-04-01刘独臣

长江蔬菜 2013年18期
关键词:球茎染病叶柄

刘独臣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都,610066)

芋是四川省最重要的一种特色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泛,除高寒地区外,全省均有栽培,对供应四川秋淡市场有重要作用[1]。但是近年来,芋疫病发生十分厉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是四川省目前芋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1 发病特征

芋疫病主要为害芋叶片,也为害叶柄和球茎[2,3]。叶片染病初期,在叶正面出现茶褐色或者浅棕色的细小斑点,一般先发生在上部和外部雨水能冲击到的部位,然后迅速扩大,扩张成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斑,斑点边缘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环。当7~8月四川雨季来临时,芋田湿度较大,芋疫病病斑面上常伴随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分泌物析出。疫病一旦发生,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蔓延十分迅速,发病严重时,许多病斑相连,病斑中央部分后期腐烂穿孔,严重时仅残留叶脉。芋田湿度较大时,叶柄也能染病,在叶柄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周围组织褪绿变黄,严重时可造成病部叶柄腐烂折倒。地下球茎染病,病部组织变褐腐烂,可导致整个芋头变褐腐烂。

2 病原菌

芋疫病的病原菌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Racib.)[2,4], 称芋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芋的球茎内或病残体上及水芋上越冬,也能产生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3 发生规律

影响芋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温湿度和降雨,高温多雨或忽晴忽雨都有利于发病。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带菌种芋,带菌种芋长成后即成为中心病株,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引起植株发病,并产生大量孢子囊,借助气流、水流或风雨传播。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多雨、露大、雾重、空气潮湿、温度偏高(24~28℃)的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暴雨大风后常暴发成灾。另外,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的情况下也易诱发疫病。芋疫病在四川省从6月始发,7~8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我省普遍种植的乌脚青和红嘴芋田间抗病性均较弱,人头芋略强。

4 防治措施

4.1 种源控制

从无病田或轻病田选留种芋,严格选择无病子芋作种,母芋作种的,切口晾干后,用草木灰混匀播种,减少初侵染源。

4.2 轮作制度

实行2~3 a轮作,水旱轮作最佳,可明显减轻病害的发生。

4.3 合理密植

乌脚青和红嘴芋一般每667 m2种植2 000~2 500株,但是双流等以早熟芋上市的地区,种植密度不可过大,应该适度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疫病发生流行。

4.4 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后期避免偏施氮肥。及时铲除中心病株,并集中销毁。芋收获后要清洁田园,将残株落叶及杂草带出田外处理。

4.5 化学防治

用药早迟是防治芋疫病的关键,应在发病前喷药预防。有报道称,50%烯酰吗啉防治芋头疫病的效果好[5]。四川省 6月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期,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根据田间病情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氰霜唑悬浮剂1 000倍液、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3~4次。喷药时注意茎、叶等各部位喷洒均匀,雨天后要及时补喷。生产中,芋头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在高温雨后应立即施药预防。当疫病发病很严重时,药剂防治的效果很有限。

[1]刘独臣,房超,李跃建,等.四川省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长江蔬菜,2010(14):126-127.

[2]Thankappan M.Leaf blight of taro-a review[J].Journal of Root Crops,1985,11(1/2):223-236.

[3]Cox P G,Kasimani C.Effect of taro leaf blight on leaf number[J].Papua New Guinea Journal of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Fisheries,1990,35:43-48.

[4]Wall G C,Wiecko A T.Screening of 29 taro cultivars(Colocasia esculenta),propagatedin vitro,for resistance to taro leaf blight(Phytophthora colocasiae)[J].Journal of South Pacific Agriculture,1998(5):9-12.

[5]朱敦军.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芋头疫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51.

猜你喜欢

球茎染病叶柄
斗 草
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条件分析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偶感
斗草
扭动的小蚕
扭动的小蚕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