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浅析

2013-03-31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5期
关键词:横杆心理特征竞技

黄 毅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浅析

黄 毅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对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平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和在相同时期面临相同问题的不同应激和心理特征,旨在为运动训练提供一定宏观上的借鉴。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心理特征

背跃式跳高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力求克服一定高度的运动项目。它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容易看出跳高比赛是以运动员的“失败”而告终,也就是总有运动员不能越过的“超极限”高度。因此,跳高这一运动项目在每次将要或是已经达到运动员自身极限水平时,不仅仅要求运动员技术、战术、智能、体能发挥其出色水平,更需要运动员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1-3]。下面,笔者主要从赛前、赛中和赛后这3个阶段,结合运动训练的实践与经验来浅谈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特征。

1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赛前的主要心理特征

从时间段的角度来分析,赛前又分为准备训练时期、赛前调整时期和赛前热身时期。

1)准备训练时期 准备时期主要是竞技能力的储备和形成时期,主要任务是发展一般和专项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该时期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的目的要非常明确。目的是行为的原动力,是造就良好心理素质力量之源泉和前提,有利于在比赛中跳出自己的最好成绩,甚至超水平的发挥。

运动员在该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高涨积极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心。坚定的信心是赛前心理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是发挥主体能动力的基础。有了坚定的信心,思维意识才会更加清晰,才会有进一步行动的动力和激情。高涨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心脏、血管、肌肉等器官组织的紧张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水盐代谢,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使血液浓度上升,从而提高了人体的机能能力。因此,在准备训练时期,高涨积极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心这2个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运动员必不可少的。

2)赛前调整时期 赛前调整期主要是在进行了大量的运动训练获得一定的竞技储备以后,在比赛前的1~2周的时间里,安排少量小负荷的运动,用以调整身体机能、稳定运动技术和心理状态的一种赛前预备时期。

优秀的运动员在该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心理特征是平稳的情绪和深刻的表象心理。平稳的情绪使得运动动员在赛前的心理状态得以稳定,不浮躁,不慌张,感觉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和现象,将比赛看做是一种能力积蓄后的一个用以释放的平台,同时在赛前保持良好的平稳的情绪,也是对自己的肯定。表象训练是教练员、运动员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因此,运动员在赛前加深表象心理的形成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的记忆,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员的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3)赛前热身时期 赛前热身时期主要是在正式进入运动比赛之前所做的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比如慢跑、拉伸韧带、调整情绪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适当的热身活动,调整生理(主要包括四肢肌肉、内呼吸系统等等)和心理的唤醒水平,使运动员达到适度的唤醒水平,有助于竞技能力的良性发挥。

运动员在该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心理特征是适度的紧张和适度的放松。紧张和放松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里的紧张不是慌张、畏惧、浮躁等的表现,而是更多的认真、集中和适度的自信。在临近运动比赛之前,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运动员对待比赛的适度紧张,是对比赛的重视和认真,把比赛当作是检验自己能力的舞台和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保证了在做热身运动时的高效和有效性,认真的完成比赛前的热身活动是促进良好唤醒水平形成的前提,而良好的唤醒水平又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更好展现的前提。适度的放松也是一种心理特征,但这种特征也是可以表现出来的,比如运动员轻松的活动方式、表情言语、运动状态等,主要还是用以抑制过度紧张的出现,与适度的紧张成为一个平衡状态,同样也是运动员自信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运动员在赛前作准备活动的热身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适度紧张和适度放松的心理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唤醒水平和竞技能力的。

2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赛中的主要心理特征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心理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们有效地从事活动的前提。在比赛当中,运动员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高度的集中注意,有效全面的分析敌我,运用战术;有效地控制和发挥自身的竞技能力;有效的运用表象的积累,提高和完善比赛过程中的技术发挥和经验施加;有效地发挥应激效应等。

在跳高比赛中,随着横杆的不断上升,运动员在试跳成功、高度递增逼近极限和试跳失败这不同的状况下所表现的心理特征也是不一样的。

1)试跳成功时的心理特征 试跳的成功可以引起运动员积极情绪,继而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兴奋感和轻松感。同时对自己能够合理的完成技术动作并获得试跳成功感到满足,对下一高度的试跳充满胜利信心。如果试跳不是很顺利,也就是说虽然过杆,但是是在第2或第3次试跳成功,并且技术发挥不好,这样会引起运动员消极情绪,产生一定的紧张感和犹豫感。最主要的外在表现是表情凝重、行动迟缓,注意力过多集中在横杆上,对下一个高度的试跳是否成功又缺乏自信。

2)高度递增逼近极限时的心理特征 随着横杆的不断上升,高度越来越接近运动员最好成绩或是逼近运动员极限时,运动员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紧张程度的提高,当然,这里的紧张针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来说起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一般运动员来说,当横杆升至本人最好成绩或将要超越或已经超越时,由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有限,在心理上表现出“紧张综合症”,即慌张、畏惧、浮躁等。对横杆产生畏惧心理,典型的外在表现为助跑失去节奏、步点不准确、起跳过分用力、蹬伸不充分等,甚至有的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出现冲杆、钻杆、用手抓杆等现象。暴露出来注意力分散、畏惧、情绪波动大、自控制能力减弱等心理状态。但训练水平相对较高、经验相对丰富的运动员面临横杆的不断上升表现的更多的是认真、集中和更加自信,将此时的比赛视为提供超越自己的一个舞台,去进一步的释放自己、展示自己。比赛时根据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甚至重新“唤醒自己”,控制自己情绪,对胜利充满自信和渴望。外在表现上与一般运动员恰恰相反,试跳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各个技术环节相对保持不变,同时善于调动观众的助威喝彩以配合自己的行动、增强自己的兴奋程度等。

3)试跳失败时的心理特征 试跳失败以致于整个比赛的结束是每一个跳高运动员都必须面对的(在未用尽试跳次数却以成功试跳而结束比赛的除外),特别是在面对无法突破的极限,在用尽试跳次数之前的每一次试跳都会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

第1次试跳失败有可能使运动员反而产生积极情绪,运动员会适当进一步提高紧张度,对下次试跳首先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继而在下次试跳前充分调动身体的机能,提高唤醒水平,再次树立表像思维,力求发挥技术特长等,并对前1次试跳的失败进行分析,增强信心。外在表现多为原地的动作模仿、目光集中、表情认真等,有时还会出现自己的默默念叨(多为自我鼓励的言语和对技术的重点提示等)。第2次试跳失败后运动员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并出现焦虑的心理特征,内心也有适度的犹豫,虽然自信满满,但是思想上还是受到一定的波动的。外在表现主要为助跑的犹豫、反应的相对迟钝、准备试跳前的活动不够兴奋等。第3次失败也就意味着比赛的结束,运动员将会受到观众的评价、教练和队员指导、指点、建议等,特别对于卫冕冠军来说更是有一种压力。因而在第3次试跳时容易表现高度的紧张、焦虑、犹豫等心理。生理反应也伴随着脉搏加快、呼吸次数增多、全身发软等现象,严重影响竞技能力的发挥。主要外在表现还是在助跑节奏的不稳定、过杆技术变形、试跳前准备活动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等。

3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赛后的主要心理特征

运动员在赛后主要还是根据比赛成绩的状况、观众的评价、教练和队员指导、指点、建议等来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其主要的心理特征可归为继续的兴奋或一定的低落,主要还是看运动员的运动比赛结果。

1)比赛成绩优异 如果比赛成绩优异,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战术水平、竞技能力、客观和主观的评价良好,运动员大多还会继续沉浸在比赛过后胜利的喜悦之中,心理继续兴奋,感到价值的体现。其外在表现多在言行举止上,表情轻松喜悦、言语充满自信、举止也相对活泼,同时,在进入赛后放松、调整以及进入新一轮训练准备期的时候,也会表现的自信满满、情绪高涨、体能充沛等。

2)比赛成绩相对不尽人意 比赛成绩相对不尽人意,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时,运动员的心理还是会相对的低落,对比赛产生懊悔心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否定。外在表现也会是相对沉默、注意分散、举止相对安静。在进入赛后放松、调整以及进入新一轮训练准备期的时候,有相当一段时间表现的情绪相对消极、能动性差。当然,这大多出现在一般运动员身上,一些高水平的运动员在面临失败还是会坦然的接受的,心理上相对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和压力,更多的是自我调整,重新投入下一轮的准备当中,化失败为动力,认真总结,重新积蓄力量。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 第2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第2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第2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编辑] 洪云飞

G804.86;G823

A

1673-1409(2013)25-0114-03

2013-06-26

黄毅(1968-),男,副教授,现主要从事体育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横杆心理特征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那根杆......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竞技精神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本性难移
花与竞技少女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