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田田广场地下空间开发方案研究

2013-03-31喻振林吴张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5期
关键词:田田人流号线

郭 晓,喻振林,吴张弛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武汉田田广场地下空间开发方案研究

郭 晓,喻振林,吴张弛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为了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对武汉田田广场地下空间进行开发。详细介绍了田田广场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平面布局、地面出入口设置方案、地下各层平面布置、流线分析和疏散通道宽度及疏散方式设计等,为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地下空间;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率

田田广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其东南边有旗家世代家居广场,南面为竹叶山汽车市场(现在搬迁,该地块开发已启动),西南面为梦天湖大酒店,西面为社会主义学院,周边现有道路有发展大道、金桥大道、二七路、黄浦大街、社科院路及竹叶山立交;地下有轨道交通8号线经过,人流、车流量大。为了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弥补田田广场周边区域休闲娱乐设施的不足,拟对田田广场地下空间进行开发。

1 总体平面布局

通过用地中心轴线,将广场分为3个区域,即主干道与地面广场区、下沉广场商业区和休闲活动区。

主干道与地面广场区是广场内最开放的空间,同时也是主要的景观轴线,该区域是连接其他2个区域的重要纽带。下沉广场商业区连接地铁站及地面广场,具有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条件,还提供了便捷的垂直交通以便人流集散。休闲活动区主要以儿童、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为重点,设置较为密集的植物墙,对噪音和视线进行阻隔。

2 地面出入口设置方案

经过前期调研,设计地面出入口设置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地面共设置12个疏散口,其中4个为车站人群疏散口,另外8个为物业人群疏散口。出入口均采用玻璃维护,很好地减少了对视线的干扰,并与环境融为一体,丰富了地面的景观风貌。②地铁车站有3个主要疏散口,均采用直跑楼扶梯的疏散形式,在满足疏散要求的同时也方便市民出行。③为满足商业疏散的要求,采用下沉式广场集中式的疏散形式,既减少了楼梯疏散口的数量,也利于地面景观及地下空间的设计。④为满足地下车库及附属设备用房的疏散要求,设置了7个疏散出口,疏散口均采用共用前室的楼梯与电梯的疏散形式。在解决疏散问题的同时也为物业货物的运输提供便捷通道。⑤为方便残疾人通行,设置残疾人电梯一部。

3 地下各层平面布置

通过对人群流线以及车站设置的充分考虑,采用功能平面分区及垂直利用的布局模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①地下一层。该层包括地铁8号线与地铁10号线的换乘车站(面积约为3321m2)、地下商城(面积约12118m2)、车库(面积约5167m2)、附属设备用房(面积约427m2)。地下一层层高6.6m,局部5.0m;覆土层高1.7~3.0m。②地下二层。该层包括地铁8号线与地铁10号线的换乘车站(面积约为9175m2)、地下商城(面积约7296m2)、车库(面积约7750m2)、附属设备用房(面积约427m2)。地下二层层高6.55m。③地下三层。该层为车站站台层,面积约为6090m2。此外,地下二层与地下三层之间布置有局部的电缆夹层供车站使用,面积约为2936m2。

4 流线分析

由于进站、出站人流主要集中在发展大道一侧,也就是地铁车站的南侧,从发展大道到地铁站之间的区域是人流密集区,不管进站还是出站人流都要通过该区域才能到达地铁站点或地面出入口,因而将地下商城布置在此。地铁车站的北侧为人流稀疏区,所以在车站北侧设置地下车库,再北侧为物业辅助用房。这样布置可极大地提高了商业空间的利用价值,同时使流线更加合理。此外,在地面最北侧设置物流卸货平台和货梯,这样货物由此从地面运至地下一层或地下二层,再经过车库区到达商业区。同时,对地下二层站厅区可根据地下轨道交通8号线的总体规划和个性化设计布置主题,并建设惠民、便民设施,如自助图书馆、书报架、客服中心、公用电话、爱心候车区等。

5 疏散通道宽度及疏散方式设计

按照2000m2最大的防火分区面积计算疏散通道宽度。地下一层每个分区总疏散通道宽度为:2000×0.7×0.85/100=11.9m,地下二层每个分区总疏散通道宽度为2000×0.7×0.8/100=11.2m。设置的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通道宽度为9(通往安全区的疏散通道宽度)+3(通往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通道宽度)=12m,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此外,采取无障碍应急交通方式,即应急状况下无障碍交通疏散采用在疏散通道内设置无障碍疏散指示标志和在主出入口楼梯采用升降平台的方式。

6 社会效益评价

(1)通过增设休闲娱乐设施,改善周边市民生活环境。

(2)缓解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交通及地面停车压力,很好地解决了轨道交通带来的大量人流集散的问题。

(3)提高了周边地块的商业价值,促进周边物业开发及金融业、旅游及餐饮业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指南》编委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钱七虎.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陈志龙.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 李启栋

TU201

A

1673-1409(2013)25-0107-02

2013-06-18

郭晓(196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田田人流号线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无痛人流危害多,是保是流不要拖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
浅谈PAC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影响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