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

2013-03-31索绪枭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男二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7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病情

陈 薇,索绪枭 (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男二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

陈 薇,索绪枭 (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男二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的防范能力。方法: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教育。结果:通过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降低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维护了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结论:对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防范,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水平和质量。

精神科;护理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社会上包括精神病人家属在内的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的了解相当欠缺,易造成病人家属对护理和治疗的盲目干预。在当今普遍采用的封闭式治疗环境中,精神病人自入院至康复出院,多数无家属陪护,接触最多的是护理工作人员,精神病人由于受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常出现毁物、伤人行为,对其他病人和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未经及时纠正往往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从患者安全出发,采取完善的预防措施,则可有效地防范事故,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护理环境。我们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期排除隐患,保障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 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患者方面

1)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受其症状影响,往往出现不可预料的冲动行为,如双相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常伴有易激惹、打人行为,抑郁发作时又会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常伴有幻觉、妄想内容,并在幻觉和妄想支配下出现突发伤人、毁物。由于精神病人多数不具有自知力,在由家人强制住院时常与家属和护理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或者采用绝食、吞异物等极端手段抗拒治疗。

2)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期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恢复不全,患者能认识到自己发病时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伤害,但常由此产生负性情绪,担心出院后不能被社会接纳或会被人歧视,因此出现消极行为。部分患者担心住院导致自己名声或事业受损,会寻找机会外逃。

3)精神科治疗药物多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精神病患者对治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个体差异,需要较长的治疗过程方可获得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因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或年老体弱等原因而摔倒或从床上跌下导致骨折或其他不可预料的伤害[1]。部分患者由于受病情影响存在言语凌乱或处于缄默状态,患有疾病而未被医务人员及时发觉,导致躯体疾病加重而耽误治疗。

1.2护理人员方面

1)护理人员敬业精神欠缺。精神病患者受其病情影响,不能正常沟通交流,且极易对护理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导致部分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产生厌倦情绪,进而消极应对本职工作,出现机械执行医嘱、不认真观察病情、擅离职守等行为,或不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导致发生各种差错事故[2]。

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精神科患者治疗不仅仅是简单的服药、输液等,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精神科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尤其对冲动、自伤等突发情况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处理。精神科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多为资历较浅的年轻护士,对专科知识学习不足,对突发情况处理的临床经验较少,观察能力及应急能力不足,导致在出现患者冲动伤人、外逃或自伤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3)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在社会对精神专科医护服务需求的不断加大的同时,相对应的现实情况是精神专科的医护人员流失严重,这种矛盾造成的最直接后果便是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由于精神科的特殊工作性质,护理工作人员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不能预料的风险,普遍过度劳累且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在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和警惕性的下降,不能很好地执行各种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导致错误增加。

1.3医护沟通方面

在精神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在和患者24h不间断接触中,能更有效地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医护之间密切配合方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有医生对患者病情未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不能对患者的潜在冲动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时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导致患者伤人毁物;有时医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护理人员反映的患者情况不重视,仅凭经验进行治疗,用药过快过猛易导致患者出现恶性综合征或猝死,用药剂量过轻则导致病情迟迟不能控制,增加了科室的安全隐患。

1.4医院管理方面

1)诊疗环境及设施存在隐患。为使精神病患者得到更加系统的观察和治疗,避免其伤及无辜,精神科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这种治疗模式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考验,如地面过滑易摔倒、门窗不牢易逃脱、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患者之间易交叉感染等。

2)相关部门协调不足。精神科治疗不仅仅是药物及心理治疗,还必须针对患者躯体情况、饮食等各方面异常变化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这就要求相关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工作中常有因相关科室不能提供及时支持而发生问题,如患者突发不适而不能及时进行必要的检验或影像学检查,或因病情变化需要提供特殊饮食而不能及时执行,导致病情不能控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专业素质

2.1.1 提高业务水平 作为精神专科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护理操作规范,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学习精神科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观察力,遵守行为准则,加强对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强化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2.1.2 强化专业素质 精神专科护理对象为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病患者,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精神病患者攻击对象主要为密切接触的护理工作人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护理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敬业精神[4]。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为弱视群体,往往受病情影响出于“自卫”目的而冲动伤人,并非出于患者本意,且由于反复发病,多数家境贫寒,护理工作人员要怀有悲天悯人之心,体谅患者处境,在患者发病时采取妥善防范措施,在恢复期主动与患者交流,将病情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通过积极手段避免事故发生。

2.2规范护理流程,注重健康宣教

2.2.1 制定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 精神科护理工作除常规护理任务外,还包括每班对患者人数的清点、对患者出入院的接诊和交班、24h值班等特殊工作内容。针对精神专科护理内容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规范,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送接诊制度,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护理规范进行操作,如接诊病人时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遵循不同的护理流程规范,可大大减少因业务不熟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2.2.2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 精神科护理对象在发病期不能听从护理人员指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如发药时三查七对,对患者服药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交接班时必须清点人数、检查抢救设备,对患者的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对有潜在冲动、自伤行为的患者重点关注,有意外情况及时联系当班医生进行处理,可有效预防意外事故。

2.2.3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 精神病患者在恢复期对自身病情可有一定的认识,护理工作人员要了解其心态和需求,和医生一起进行心理护理,促进其自知力社会功能的恢复。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家属在入院时要诚恳接待,告知并解释探视制度,在探视时向家属宣传精神卫生知识,让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并对出院以后的康复做好准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

2.3合理调配资源,改善护理环境

精神科护理工作繁重而风险大,且多以女护理人员为主,在工作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情绪极易波动,从而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院方应从减轻护理工作人员压力源的角度考虑,首先要保证足够的护理人员在岗,然后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结合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灵活安排班次;在周末要适当增加排班,保证工作持续安全进行;对护理人员休息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长时间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针对精神病患者对医务人员怀有畏惧心理的特点,强调医护配合,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反馈意见,并积极协助护理人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可相对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促进医护人员交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4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检查

2.4.1 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紧急预案 要实现对护理工作各流程差错的预防和严格控制,就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要实现对治疗流程差错的预防,还要建立对相关辅助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的规章制度。相关部门人员严格执行相应规章制度,才能保障临床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知晓并严格参照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对高危环节进行有效的重点关注和整治。针对精神科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要制定相对应的紧急处理预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演练、学习,确保患者从入院开始直至出院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可能发生的每一种意外,都应有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从而确保防范措施的落实。

2.4.2 加强护理管理,落实安全检查 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网络体系,护士长要加强对病房内各个护理关键环节的检查,关注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加强医护交流。护理人员要分工配合,在进餐、服药、洗澡、活动时加强查对,防止藏药、拒食、摔倒、外逃等;对病房内物品严格登记,严格交接班,对可能出现冲动、自伤行为的患者如有必要进行保护性约束且重点关注;对病房内基础设施随时进行检查,如有损坏及时进行维修;动员患者相互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工作强度并可促进护患交流。

3 结 语

精神科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住院治疗的全部过程,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分析相关安全隐患,找出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不仅能保障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也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通过各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进而适应群众对医疗服务的不断增长的要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1]秦国兰.精神科意外事件27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98,1811.

[2]徐莲英,李月美.精神科人文关怀的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62-65.

[3]后凤茹.精神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11,32(20):4253-4254.

[4]马亚平.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207-208.

2013-07-12

陈薇(1970-), 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通讯作者:索绪枭,E-mail:CW20091009@163.com。

R473.74

A

1673-1409(2013)27-0060-03

[编辑] 一 凡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病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