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2013-03-31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教师

李 红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王文凯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农科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李 红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王文凯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课堂学习不认真、课后学习少、考试舞弊增多、学籍异动学生增多等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农科大学生厌学情况有所抬头,这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对农科专业缺乏认同、读书无用论抬头、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少等。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业规划引导和专业思想教育,以及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等措施来解决。

农科大学生;厌学;成因;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当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现象较为普遍,2008年3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一篇“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文章称:在部属和市属高校中,分别有42.7%和60.3%的教师认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1]。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中农科大学生,厌学状况更为突出。研究农科大学生厌学原因,并探讨破解对策,对提高农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农爱农,服务三农”合格大学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农科大学生厌学的诸多表现

1.1 课堂学习兴趣下降

一是逃课学生增多。据调查得知,到课率一般在70%左右,有的甚至低于30%,95%以上的学生逃过课。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有10%左右的学生在睡觉,有20%~30%学生在用手机发短信、聊QQ、看新闻、听歌或看电影;少数学生上课甚至不带教材、不带笔记本,坐在教室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三是课堂互动少。教师询问学生问题时,不少学生漠然无反应,教学互动难以进行。不少教师上课毫无成就感,感叹学生一年不如一年。

1.2 课后学习热情降低

一是课后看书学生减少。能做到预习和复习、借阅教学参考书、阅读人文社科等书籍的大学生减少。不少高校图书馆负责人感叹:学生越来越多,但图书馆的借阅量却越来越少,以至于不得不开展一些书评等活动,来推动大学生借阅图书,避免图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玩游戏学生增多。现在有计算机大学生约占80%,但计算机80%时间不是用在学习上。三是恋爱学生多。据调查:大学女生中,正在谈恋爱的有45%,有过恋爱经历的占41%,已考虑恋爱但还没有开始的占6%,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仅8%;但谈恋爱是为了找将来结婚生子对象的仅占5%左右[2]。不少大学生恋人在高校周边小旅馆、出租屋过起了小日子,耗费了大量课余时间。

1.3 参与社会活动过多

一是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多。如今校园内社团众多,包括棋类、球类、器乐类等,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参与学生众多,有50%学生参与1~2个学生社团,有20%参与3个甚至更多的学生社团。二是参与社会兼职多。不少学生忙于做家教,做各种校园代理,去各种店铺做服务生,甚至在大街上发放宣传资料等等。

1.4 考试舞弊增多

17.5%的学生信奉“60分万岁,多1分浪费”观念[3]。学习不是为了构架好知识体系,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平常不学习,只是考前突击,甚至在考场铤而走险,不仅各种小抄层次不穷,而且功能强大的手机也派上了用场。每年英语四、六级考试前,答案明码标价在校园公然叫卖。为防学生高科技舞弊,学校不得不大量购置监考大师,手机信号屏蔽仪,甚至连安检设备、无线电信号监测车都租用上了。尽管如此,舞弊率在0.5%左右。

1.5 学籍异动增多

一是转专业学生多。学生进校后就一直想办法转入非农专业,有15~25%的学生如愿以偿。转不了专业的学生整天怨声载道,牢骚满腹。二是留级学生大大增多,现在留级学生比例在0.5%以上的高校很多。三是退学学生增多,退学比例在0.3%左右,其中学业完不成被动退学和主动放弃学业的学生各占一半。以上3种数据均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一倍多。

1.6 不愿多学课程现象增多

现在高校普遍采取学分制,除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多选课程,但80%学生选课仅仅刚达到毕业标准的学分要求标准。

以上现象表明,农科大学生厌学状况不容忽视。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今农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功底较以往有一定程度下降。

2 当今农科大学生厌学的原因

2.1 新生思想放松导致自我管控能力弱

多数老师及家长总是给中学生灌输“苦高中耍大学”的思想,因此,相当比例的学生上大学后,就要松口气,歇歇脚,学习不用功,有的学生甚至把学习当作副业,忙于参加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和恋爱中。思想总是紧张不起来,总是难以形成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就再也难以认真学习了。

2.2 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导致不知劲往何处使

考生填志愿时,考虑的不是自己适合做什么,或喜欢做什么,也不是社会缺乏什么人才,而是选择将来收入高、工作轻松等所谓热门专业。一旦调剂到农科,就怨声载道,总认为学农低人一等,没有出路。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农业领域工作确实比较辛苦,整个社会对农业的偏见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农业没有多大学问”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是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也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据调查,有60%的大学新生不知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有哪些工作岗位,以及岗位的具体要求;有40%的大学生既没有近期目标,更没有远景规划。他们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拿文凭。

2.3 读书无用意识抬头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低

当前有诸多现象动摇大学生寒窗苦读的信心。一是有很多方式让人一夜成名,并财源广进。诸如海选活动成名的李宇春,在参加婚恋节目上一语惊人的马诺,发雷人博客成为网络红人的芙蓉姐姐等等,不一而足。而做学问却默默无闻,难以成名。二是不公平的就业竞争,让不少学生感到就业难。如垄断行业对内部职工子女的保护政策,针对官员子女而出台的“萝卜招聘”等现象等,被形象称之为“拼爹”。三是工作初期的低收入影响大学生自信。现在大学生工作初期的工薪水平甚至低于不少农民工,让大学生觉得十多年的辛苦学习完全是白读了,因而倍感失望。以上现象均让不少大学生产生“读书不如经商,成才不如发财”的思想,造成了学习不安心,甚至想放弃学业。

2.4 管理错位导致教师教学投入精力少

当前高校给教师的收入,难以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心于教学与科研,于是乎高校教师兼职成风。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教学应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但在当前社会非常关注各大学的排名的大背景下,高校为了学校排名,已明显只关心教师的科研状况,不是考虑如何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而是给教师层层加码,对教师实行的量化管理。一名教师每年的论文数量,科研成果,甚至论文被引用的次数,都决定着他的待遇和升迁。这种只看级别,不看作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评价标准,不仅深深伤害了学术本身,而且让教师不得不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应付科研考核上,因此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就只可能是走过场了,有些教师甚至派自己的研究生去上课,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5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导致成绩评价不科学

一是当前高校引进教师特别注重高学历,新引进的博士基本是从高校再到高校,缺乏农业生产一线经历。二是年长教师也缺乏能经常进入生产一线的渠道,对生产一线的了解还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基本上是理论层面的,缺乏与生产一线的事例。这样的教学注定是生涩难懂、缺乏生机的。缺乏生产一线经历的学者,其编写出来的教材,难以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采用此类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也难有好的效果。学生因教师授课生涩难懂而不愿上课,教师又因学生不愿上课而感觉上课索然无味,从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或教师甚至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逼迫学生到课堂,以至于有学生说:“老师的授课质量决定我的手机流量”。另外,绝大多数学校课程的考核方式只是考试,学生只需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就可以过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助长了学生厌学情绪。

2.6 失去批判探索精神导致大学生眼界狭窄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并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仰望天空的人”。因此,大学生应该具有理想主义情怀,扩大专业视野,关心和思考国家命运和民族进步,这要求大学生有崇尚真理、不惧权威的批判精神。如果缺失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不到探求新知、发现问题的快乐,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世界著名大学崇尚真理高于一切,师生之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而我国的大学教育,很多情况都只是在灌输,而不是启发引导。因缺乏批判意识,学生难以追求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对课程的学习追求实用主义,或盲目参与到考证热中。

3 化解当今农科大学生厌学的对策

3.1 加强新生教育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

高校须引导新生认清“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的危害。一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加重要。进入大学后学习并没有终止或完结,而是进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新阶段,因为学习内容更为广泛,各课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一门课程学不好甚至导致与之相关的课程都学不好。二是发挥典型案例教育作用。从高年级学生中寻找典型现身说法,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放松学习的危害,真切感受到易放难收。三是引导学生形成适应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更多的是被动学习,更多的是教师和家长监督下的学习,他们不仅仅注重目标管理,而且更注重过程管理;但而大学阶段学习,老师只是目标管理,加上学生家长鞭长莫及,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3.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农科学生的专业认同

学农不爱农是农科大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一是提高农科学生的志愿率。可以利用国家倾斜政策,实行农科招生单独划线,单独招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类似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二是开设专业概论。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讲清各专业将来对口的工作岗位、岗位要求、岗位薪酬和岗位发展潜力,并与其它科类专业进行类比,让学生对农科专业有清晰的认识,树立信心。三是组织校友报告会。可以邀请不同岗位、不同时期参加工作的优秀校友返校做报告,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四是发挥典型班级的宣传作用。优秀校友的事例在少数学生看来,只不过是校友中的佼佼者,并不具有普遍性。可以选择毕业当年、五年、十年等每五年为一时间点,宣传一个相应班级全班学生的工作状况,提高专业认同教育的效果。五是加强就业指导。一方面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联系就业单位,提高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把农科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体现出来。

3.3 加强职业规划引导,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

可以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新生进校后,每位专任教师担任若干名学生的全程导师,不仅负责学业指导,更重要的是职业规划指导。学业指导,包括专业课程学习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并带领这些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尽早提升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职业规划指导,可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清楚其在不同时期应达到哪些具体的目标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4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证教学科研的基本投入

一是建立适合校情的章程。优化教师的职称评聘、评比考核制度,尽量消除评比中的人为因素,让一切活动有章可循。二是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须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保证学校的人、财、物优先满足教学、科研一线,确保普通教师利益得到保证。三是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凡是涉及到学校发展和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经过教代会通过方可生效。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

一是要探索建立合理的交流机制。让教师有机会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农业生产经常碰到什么问题,面临什么困难,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专业转变等等。只有农业生产一线的经历丰富了,上课时可讲的、活生生的案例就多,课堂就会生动而有吸引力;科研的选题才能贴近生产实际,才能解决农业产业链中实际困难,才能编写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受欢迎的各种教材。二是必须优化对教师业绩的评价方式。农业研究周期长,从研究伊始到成型要花5至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两三年甚至每年一次考核方式,只可能让教师做一些短平快项目。在教师的职称评聘及考核中,对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的考核,不能只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注重其学术影响和实际利用价值。在岗位设置时,应考虑设置教学型岗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机制。三是要提高教师待遇。不仅要提高教师收入,也要解决其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改革教学方式。多采取小组讨论式的启发性教育,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五是改革成绩评价方式。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办法,不是考核能否记住概念原理,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看其是否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多聘请一些兼职教师。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推广一线的专家,有丰富实践的经验,聘请他们作兼职教师,有利于学生更多的了解农业生产一线状况。

3.6 加强国情民情教育,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使命

通过报告会、专题辅导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了解农业领域若受制人的严重后果,了解农业科技进步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对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所起到的重大战略作用,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让农科大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眼界拓宽了,个人的志向更高了,学习的动力就更足了。

[1]刘瑞贤.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深层诱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8,(8):84-87.

[2]罗 媛,李鹏程.当代女大学生恋爱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1,(4):84-87.

[3]陈雄锋,李 敏,蔡茂华.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8):13-14.

2013-01-20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009A037)。

李 红(1975-),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3-1409(2013)05-0097-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教师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