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质量保障的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2013-03-31袁春新姜永平江苏省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江苏通226000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皋22654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5期
关键词:冷链蔬菜物流

袁春新,姜永平江苏省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江苏 南 通226000;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 皋226541)

顾卫兵江苏省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江苏 南 通226000; ( 江苏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 通226000)

蔬菜属于生鲜类产品,其质量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之一,冷链物流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蔬菜产品品质的必要条件。冷链物流 (Cold Chain Logistics),也叫低温物流 (Low-temperature Logistics),是指易腐蚀变质食品从产地采购开始 ,经过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直至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体系[1]。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 (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蔬菜冷链物流包括原材料采购、速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5个环节,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国的蔬菜冷链物流起步较迟,发展平缓,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优质优价蔬菜需求的逐年增长;将本地蔬菜产品保质保量地进行长距离异地输送必然催生大量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众多学者也适时地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深入研究[2-10]。

1 蔬菜冷链物流的特点

蔬菜冷链物流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蔬菜产品品质的必要条件,具有投资大、时效性强、装备特殊、全程低温控制等特点。

1.1 全程低温控制

蔬菜冷链物流必须确保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保持规定的低温,才能保证商品品质、减少商品损耗。例如,蔬菜收获后就需要立即进行急速预冷并放入冷藏仓库,中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采用冷藏车,在超市销售点使用保鲜货架,这些环节中都需要温度的控制。

1.2 整体投入较大

蔬菜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物流系统,涉及的设施设备较多,并且相对于常温物流,这些设施设备的投资更大,运行费用更高。同时,由于冷链物流要求全程进行低温控制,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较高,需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

1.3 涉及范围很广

冷链物流体系涉及了多种学科,多个行业。包括植物生理、耕作栽培、植物保护、食品工程、机械制造、微生物学、制冷科学;食品加工行业、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产业。这就使冷链物流系统更加复杂,运行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1.4 配送时效性强

蔬菜是生鲜产品,极易腐烂,不耐贮藏,在运输配送的过程中,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地点,其冷冻或保鲜的温度在各个环节都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导致产品在某一个环节因为温度不达标而出现快速变质。所以,销售商或者分销商为了降低损失,往往需要对运输的线路和运输工具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运抵目的地,以降低因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损失。

1.5 运作成本偏高

蔬菜运输过程中,为了延迟产品劣变的时间,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冻或者保鲜设备,这就要求蔬菜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保鲜冷冻的措施。由于蔬菜的易腐特性以及运输的时效性和装备的特殊性,导致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时,必须尽量延长产品变质腐烂的时间以保证保鲜效果,这就大大降低企业运作的效率。同时,配备的冷冻和保鲜设备以及因此产生的费用往往较高,对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运作的成本也会增大。

2 国外可供借鉴的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经验

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的蔬菜冷链流通率达到95%以上。美国蔬菜物流以信息化和规模化著称,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冷链物流,由于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冷链服务,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低温条件,不仅降低了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而且解决了蔬菜供需均衡的问题,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下降至1%~2%。日本已经形成了从 “田间到餐桌”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在蔬菜生产的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冷链从 “头”做起;蔬菜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冷链节点保 “冷”期延长;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与铁路冷藏车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让冷链不断 “冷”;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蔬菜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蔬菜的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并实现 “冷”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传递[11]。蔬菜冷链物流是德国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始终保持适度低温的全过程,完全按市场规律操作,实行行业自律、自负盈亏;蔬菜在冷藏保鲜库或保鲜柜中,全部采用风冷式保存,风机在计算机的严格控制下调节温度,带叶的蔬菜在5~15℃的冷藏中能存放2~5d,块茎类蔬菜在5~l5℃冷藏条件下可保存90~180d左右;德国的保鲜包装种类繁多、科学合理,蔬菜还进行分类分级包装,贴上标签;德国的物流储藏技术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 (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WMS仓库管理系统,其储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12]。

3 国内发展蔬菜冷链物流的基本经验和问题

目前,我国蔬菜流通过程中因为物流条件差,损耗非常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物流占国民人口数比重只占10%左右,而日本和美国达80%以上。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能实现冷链运输。其中,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13],而发达国家则高达95%。即使是使用冷链运输的蔬菜,在从产地到流入市场进行零卖的过程中,在生产、运输、贮藏、配送及零售和消费环节中,冷链过程的完整性也不能保证,冷链衔接不畅或中断的现象时常发生,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蔬菜仍在常温下流通,耗损率极大。我国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腐损率高达20%~30%[14],每年腐损达1~3亿吨,如果建立温控系统并合理充分应用的话,全国每年可以节约160亿美元[11]。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既说明我国冷链物流业空白空间巨大,也说明发展冷链物流迫在眉睫。

3.1 冷链物流环境逐步改善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使冷链物流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国内发达地区政府在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通过专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创造了冷链物流良好的营运环境,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如黑龙江省印发的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表示,将重点建设涉农物流体系中的冷链物流业并相继出台建立果蔬冷链产品合作化组织、完善跨区域长途运输的 “绿色通道”政策、对冷链物流企业予以资金扶持等;浙江省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中心选址、规划支持;上海市对运用现代化技术的冷链物流企业按科技型企业征收营业税;广东省对购买先进冷藏运输车的冷链物流企业给予补贴等。

3.2 各种先进技术应用

预冷技术、气调技术、自动化冷库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等,是国内应用的主要冷链物流技术。特别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冷链物流全程温度的控制,对商品的实时跟踪,对冷藏车的动态监控,并确保冷链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这些技术的研究、引进与应用,为蔬菜冷链物流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3 冷链物流人才集聚

为了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水平,促进蔬菜冷链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人才集聚方面采用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已是初见成效。一方面,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冷链物流方面的专家、高级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与鼓励大专院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或培养冷链物流方向的高素质人才,并对已从业的冷链物流人员开展在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

但是,蔬菜冷链物流尚存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类型单一、技术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蔬菜冷链体系,硬件软件设施建设不足、设施设备老化、规模严重不足,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严重滞后、缺乏专业性的蔬菜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4 蔬菜冷链物流的基本发展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蔬菜冷链物流模式较多,归结起来主要有5种。

4.1 生产者物流模式

该模式是由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或蔬菜基地自营配送的传统物流模式。蔬菜自产自销式的自营物流占有较大比重,隐性支出和风险很大。该模式成本较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分工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蔬菜物流的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则控制在10%左右。生产者物流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

4.2 “订单”物流模式

该模式有 “基地农户+运销企业/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经纪人/基地农户+保险”等,应用合同契约方式为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批发商提供稳定的原料,使产品销售相对稳定;但多数经营者规模有限,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弱,在应付与合作伙伴的利润分配与议价权方面处于劣势,一旦信息不对称,“订单”上游供应方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4.3 自组织物流模式

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主要成员是农民,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模式出现,围绕蔬菜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建立的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资金、购买、销售、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合作组织介入蔬菜流通,通过集体采集收购、集中储藏、包装、运输配送,能有效提高蔬菜在流通初始阶段物流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在分配上,物流需求者还能够从物流组织化、规模化运作中获取收益。但是,合作组织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有效掌握蔬菜供应链的整个物流情况,信息反馈机制缺失,其作用和影响范围有限,且难以承担蔬菜在流通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及额外成本。

4.4 主体结盟物流模式

该模式由组成蔬菜产业链各节点的主体,如批发市场、栽培种植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企业以 “订单”或合同形式结成物流联盟,以组建蔬菜物流中心为组织形式,实现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一方面,通过运输商将各处需要流动的蔬菜集中起来,并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对物流方向、物流路径、物流量以及物流发生时间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地减少物流环节,优化物流路径,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损耗,节约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它将蔬菜流通加工、储藏、运输、配送等各种物流功能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并投资大量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运用分级包装、冷冻储藏、冷藏运输等现代物流技术,保证蔬菜物流过程中的保值增值。该模式实现了专业化分工,效率较高,也为物流主体提供了公共信息平台,使交易双方有更多选择。

4.5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应链蔬菜生产商和买方或顾客之外的第三方来承担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即第三方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买卖,只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物流服务。该模式的实质是蔬菜物流外包模式,即以蔬菜生产和销售为主,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蔬菜物流业务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它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执行模式。该模式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也是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5 蔬菜冷链物流必须注意规避的风险

5.1 技术风险

蔬菜冷链物流涉及温控设施设备技术、保温保鲜研究、温度跟踪技术、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检测技术等。但是,这些技术发展不平衡,应用不全面,某些技术熟化程度不够,推广应用的条件不成熟。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不能全程监控整个过程的温度,产品质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仍然很大,由于技术、环境、成本等因素的限制,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很多时候即使采用冷链物流运作也达不到要求。

5.2 信用风险

蔬菜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众多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各段,企业间的诚信成为冷链物流管理的关键。一般来说,信用风险可能会发生在3个时段。一是承担初级产品生产的企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遇到不良气候、病虫危害等因素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导致运输企业无 (少)货可运,加工企业无 (少)原料加工,销售企业无 (少)产品可售,而时间上又不容许承接其他业务,或转产,或销售其他产品,导致了损失。二是冷链物流企业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产业链下游企业出于某些特定原因,如追求利益而缺乏诚信,违反合同条款,而做出有损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行为。三是蔬菜初级产品价格受市场的影响极大,初级产品大量上市,市场价格低于合同收购价时,加工企业采取压级压价方法收购,影响从事初级产品生产主体的收入;初级产品生产规模缩小,产量下降的年份,市场价格往往高于合同收购价,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主体往往不认真履行合同,以换取更高收益,影响加工企业的加工规模。信用风险实质就是道德风险,是一个诚信的问题,是影响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

5.3 投资风险

蔬菜冷链物流在国内发展空间巨大,投资者纷至沓来。但是,与常温物流相比,蔬菜冷链物流投资规模大、设备专用性强、运营成本高,市场需求不确定、要求更加复杂,是高投资、高风险行业,一旦投资不慎,就会进入投资陷阱。冷链物流的基础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和冷藏车的购置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且回报期较长;蔬菜冷链物流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费用较高[15];同时,蔬菜生产和消费相对分散,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较大,加上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极易产生沉淀成本和机会成本现象。所以,蔬菜冷链物流的投资风险较大。

5.4 链条风险

虽然很多蔬菜销量很大,但蔬菜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很多环节存在无法配套和严重失衡的现象。一方面,蔬菜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冷链物流在运作中经常出现短链甚至断链的现象。即使目前采用冷链物流进行仓储、运输、配送的蔬菜,在衔接过程中也难以保证全程的冷链存在,例如包装、装卸等环节,没有在蔬菜需求的温度环境下进行,而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造成蔬菜在冷链运转中温度忽高忽低,导致冷链运作质量的下降,产品品质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这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影响到冷链运作的企业,甚至波及到供应链上游的企业。

5.5 其他风险

蔬菜销售商户过度关注经营成本,一切以成本控制为先,对产品冷链过程的增值功效重视不够。重数量轻质量,讲价格轻价值的意识浓厚,宁愿低价销售,不愿流通加工。油价的上涨促使冷链驾驶员不顾产品严格的温度要求,随意调高或关停控温设备。我国每年的夏季都是用电的高峰期,由于电力的短缺,很多地方都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方式,实行分期分区停电,这对冷链物流的运作来说是 “致命”的。因为断电就意味着冷链的断裂,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这种影响是巨大的。

6 发展蔬菜冷链物流对策建议

6.1 树立冷链物流网络观念,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建立冷链物流网络是蔬菜冷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冷链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冷链物流网络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复杂网络,具有线路长、节点多、环节多等特点。冷链物流网络是冷链物流活动的承担者和协调者,是冷链物流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冷链物流网络中组织网络是网络运行的组织保障;基础设施网络是网络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信息网络是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政府、企业要进行有效的合作联动,政府应当制定促进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励措施和税收政策,加强蔬菜冷链物流行业的方向性引导;上下游的各类企业应当联合起来,加强协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尽快建立起完整的蔬菜冷链物流体系,保证蔬菜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6.2 发挥冷链行业协会作用,提高冷链物流硬件水平

建设各级蔬菜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运行规范制度;指导协会内的冷链物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完善冷链物流的协同运作,实现协会内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推动蔬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冷藏库建设,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冷库的基础上,尽快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储存高效的冷藏库;积极推进冷冻冷藏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的建设,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购买先进的冷冻冷藏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效率,减少损耗。

6.3 壮大冷链各环节主体,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蔬菜冷链物流各环节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培育壮大物流的各环节主体成为发展冷链物流的关键问题。在生产领域,蔬菜已经规模化、产业化的地方由龙头企业带动,实施 “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壮大当地的蔬菜产业;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种植,经营者付给农民土地租金,再雇佣农民耕作,所得的产出按一定的比例与农民分成;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在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农民不愿出售,低于合同价格时,公司不愿收购这一矛盾,很好地把个体农民与大市场联系在一起。在流通环节,虽然出现了农超对接的模式,但蔬菜生产者的产品种类是有限的,无法满足超市品种多样性的要求。因此,蔬菜经批发市场流向超市或农贸市场的主要流通模式将长期存在;大、中城市的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不应该只提供蔬菜交易的场所,还应该是质检、包装、冷藏、贴标、配送等物流活动的提供商。政府应出台措施鼓励大、中城市主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蔬菜的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批发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打造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高、经营效益好、资金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大,且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6.4 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信息在蔬菜冷链物流中具有统领和润滑作用,直接关系到蔬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由于蔬菜产地分散,消费集中,物流规模小而分散,运输成本高,要通过信息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好蔬菜产品信息的采集与发布工作,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前,政府公共信息网络较健全、信息量较大,但蔬菜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发布能力缺乏,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使蔬菜冷链物流市场之间基本处于分割状态。所以,应积极创建区域性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冷链物流数据的交换与信息共享,建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提高监管部门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冷链物流管理运作的水平。在冷链物流的上下游企业中积极推广条型码、RFID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速度与准确性。同时,为了有效提高蔬菜冷链物流的智力支撑,必须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但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专业方向的高等教育,而且要加强冷链物流基层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还要加强职业资格培训,为冷链物流的中高端人才提供专业资格进修培养,使他们成长为冷链物流行业的高级人才。

6.5 强化冷链物流技术创新,加快地方标准制定推广

创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也是促进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保障。首先,应该借鉴欧洲各国和美国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积极采用GAP(良好农业规范)、GVP(全球可视化流程)等先进的管理规范,使用环境友好型栽培 (养殖)管理技术和先进、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其次,在产地加工技术方面,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冷链的关键在于一个 “快”字,包含了许多在不伤害产品质量的情形下快速降温的先进技术。应积极采用自动化冷藏库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力度存储 (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将蔬菜的保质期延长原来的l~2倍。加强蔬菜冷链物流标准化研究,根据HACCP原理和GMP(良好操作规范),制定、修改、完善蔬菜地方标准。加快食品安全、农药残留量、质量及采后整修、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包装、冷藏、气调贮藏、催熟、运输、销售等环节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并加强推广工作。

[1]陈 磊,段雅丽,海 峰,等.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J].物流技术,2012,(2):9-12.

[2]谈向东.水产品冷藏链技术路线探讨 [J].冷藏技术,2005,(4):l-3.

[3]宋林波.金融危机下果蔬冷链物流战略探讨 [J].现代商贸工业,2009,(3):54-55.

[4]李学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J].综合运输,2010,(4):46-49.

[5]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80-81,84.

[6]李 超,闫 葳,刘宝学.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构建与评价 [J].中国市场,2012,(41):27-28.

[7]宋汉利,于 勇.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安全监控应用研究 [J].物流技术,2007,(2):177-180.

[8]张春颖,王秀云,李 娜.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J].物流科技,2010,(10):50-54.

[9]王 芳.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物元模型研究 [J].物流技术,2012,(11):294-296.

[10]杨文武,笪东旭,黄俊林.冷链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J].电子科技,2013,(3):116-118.

[11]仲 颖.从中外对比中看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 “冷”与 “热”[J].中外物流业,2012,(12):90-92.

[12]韦克俭,路 胜.德国冷链物流管理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4-39.

[13]农村青年.我国第一部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 [J].农村青年,2010,(9):36-37.

[14]季 斌,朱晓,张 敏.东北地区农产品冷藏物流发展前景研究 [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5):20-22.

[15]王 杨,顾英男.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 [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4-6.

猜你喜欢

冷链蔬菜物流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