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
2013-03-31阚延华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观、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积极参与、主动合作、各抒己见、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民主、教育内容的民主、教育环节的民主、教育环境的民主、教育手段的民主等。它改变了传统的单方面灌输教育模式,使被教育者变被动式的接受教育为主动获得式的自我教育,采用“我出题目你做文章,大家上讲台,独立思考,相互启迪,统一认识”的讨论式、辩论式等互动教育形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民主、平等、尊重,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现代人较高层次社会性需要的一部分。针对现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1]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时导入“民主”的理念。
一、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定着实践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人的这种主观能动性,说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决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客观地对待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尊重人,关心人。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社会所要求的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来对其社会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但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须注意到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从教育者主观自我出发,而必须从教育对象出发,把教育对象真正作为能动的主体看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唯有民主是达此目的的最佳选择。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新时代人们的思想特点决定的。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人们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效益观念、互利观念、平等观念大大增强,总体来说是民主意识的增强。从一定层面上来说,这些观念意识的增强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这正是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但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由于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那种纯粹依靠指令性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把教育内容渗入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渗透民主理念和机制,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从心理上完全放松,符合新时代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模式,便于调动受教育者思维的积极性和发散性,有利于保护和培养新时代非常需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教育对象能否形成思想上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能否起作用的前提基础。这既需要教育者的启发、诱导和施加有效的影响,也需要教育对象自身内在因素充分发挥作用。个体思想是每个人自己所特有的。它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需要动机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必须把教育者所讲授和传输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成为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个过程不是教育者单方面所能实现和完成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消化理解,由知而信,由信而行,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接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通过受教育者自觉自愿的内化和认同,教育才能收到最终的效果。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创新发展的必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代表社会的进步,把握时代的脉搏,导人向上,催人奋进。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优良传统奠定的坚实基础,大胆改革,努力创新,才能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势。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增强教育对象的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增进沟通交往,培养塑造积极向上的性格,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可以在教育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把政治文明的要求充分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三是能够通过有效地民主教育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对象的思想中,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瓶颈。
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凸显。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全体受教育者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更凸显。其一,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再一成不变,而是源发于主体本身的、更贴近人本质的、隐蔽在政治理论知识背后的能力系统、价值观念的教育。在具体目标的制定上,教育要素既包括经验、事实、原理性的内容,也包括能力要求、思考方法以及与教育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个性品质等因素。其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能力不再是受教育者仅学会认知、学会吸收就够的,而是要培养学会探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通过积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上,要体现理论学习能力与驾驭信息能力的整体合一,注意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的能力整合到学习的能力之中,将思维活动过程与信息的处理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育内容开放性的展现。以受教育者发展为本的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体现动态的开放性,它要尽力构筑开放的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与受教育者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建立教育内容与广阔信息资源间的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教育内容的移植和简单照搬,它特别需要教育者的创造性加工。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变成有利于受教育者学习的教育内容,变成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觉悟的教育内容。其一是内容结构化,建立要素明确、联结稳固、概括性高、派生性强、亲和力大的结构,有利于受教育者自主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图式;其二是内容问题化,依据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特点确立学习层次,以有限知识点构建问题序列,采用“问题、情境加方法”的综合解决问题模式,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是内容经验化,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内容返璞归真,促使受教育者由获得感悟而升华为主体的思想品德。
教育过程互动性的多元。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动,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把民主思想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中,它对互动的要求必然是多向,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复合体。比如情境,不只是直观生动的教育情景,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也不仅仅是政治理论知识的注入,还有个人生活经验的积淀、自身价值意义的领悟、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同、爱国主义情感情操的陶冶;互动的角色也不只是教与被教之间,还有受教育者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沟通。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人际互动在教育情景中的教育性原则:其一是互动基本因素的把握,即个体明确的自我意识,对对方的知觉与期待以及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其二是良好互动方式的运作,即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基础,以亲密合作的人际关系为前提。教育主客体的角色是可变的、互补的,应当强调整体教育时空共有,内容共议,意义共摩,信息共享。
教育活动体验性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性本质是教育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体验是思想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和个性得以张扬的过程。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再现良好品德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受教育者亲历政治理论的揭示和论证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二是通过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受教育者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教育情境,构筑交往对话的平台。三是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受教育者思考与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受教育者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受教育者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品质。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以经验为本位,以过程为中心的体验性教育使思想体验与教育的合二为一,教育与训练、达标与发展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教育者间接引导性的强调。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的“以教论学”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学论教”。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行为准则有两条:一是调节、监控受教育者问题的解决。教育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按合作共享的原则来组织的;二是指导受教育者的发现活动。受教育者中蕴藏着较大的创造性,当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育者的自身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质疑问难的解说、思维闪光点的捕捉、问题解决深广度的调控、受教育者应答的评析归因等。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是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在帮助和引导上下工夫。
三、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环节结构完整。所谓完整,就是避免教育过程中的“虎头蛇尾”,注重内容体系的相互衔接,保持教育的连续性。要在教育中明确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民主式教育的“四步曲”:第一步,要事先向受教育者交代和澄清教育内容所包含和涉及的一些相关知识和概念,使其理解所要接受教育的内容;第二步,让受教育者进行独立思考、多向交流并就某些疑点问题进行讨论、辩论、求证;第三步,教育者在民主的氛围中答疑解惑,与受教育者相互交换思想和意见;第四步,引导受教育者向更深层次发掘、思考,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逐步升华,最终通过自我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二是教育过程循序渐进。教育者要遵循教育和引导中最基本的系统性要求,即避免难度、熟悉度、速度和信息量上的大幅跳跃,要求教育的内容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适中到快,变化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受教育者的适应程度;如果操之过急,就会使受教育者放弃接受,甚至“中途掉队”。三是教育目标内在要素一致。教育目标能够达到系统中的内在一致性要求,受教育者就会逐渐强化自己业已接受的信息和观念,并逐步稳定下来,转化到思想和行动中去。因此,在教育目标上,不能存在混乱、自相矛盾情况。四是教育内容贴近现实。人们最希望也最需要能用来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不是直接来自书本,而是要经过教育者的加工、改造,尤其结合人的实际生活、成长、发展的客观实践来传播,让深奥的道理通俗、亲切起来,这样最容易为人们接受,也最管用。
层次性原则。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是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一是从思想道德的发展阶段上划分层次。一般地说,思想道德表现是多样化的,其中必有“优、中、差”之分,而且按人数来说,也总是“两头小,中间大”,即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判断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想道德状况,一般以“中间层次”人群为对象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了这一层次人的“主流”或整体,满足他们的需要,并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那么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对于扭转整个社会的风气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从人员的构成划分层次。可以把教育对象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领导干部。其特点是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厚,社会阅历深,但也有一个再学习、再教育、再改造的问题。教育内容和方式应侧重进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使其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为人民当好官、掌好权。第二层次为普通干部、知识分子、青年等社会中坚层。这部分教育对象大多数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好的思想政治基础,他们身上时代色彩浓厚,进取精神强烈,思想开放活跃,民主意识较强,但由于他们面临的具体问题和矛盾较多,对社会关注度高等原因,思想容易波动,对他们的教育,应侧重进行爱国、民主、使命、责任、艰苦奋斗等教育,着力解决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第三层次为工人、农民等普通百姓。这部分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关注民生,讲究实际,但辨别能力弱,极易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对他们应侧重进行道德、法纪和心理等教育,并做到常抓不懈,帮助解决和把握好人生航向的问题。
灵活性原则。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这种教育形式必须充分体现灵活性的原则。一是要灵活运用现代媒介。现代媒介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广泛性冲击着“一支笔、一块板、一本书”式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运用现代媒介可以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平等相待、互通有无。运用现代媒介开展教育,要正确引导人们鉴别、选择有益信息,把影响人们的各种信息纳入到教育视野中来,形成一种大教育格局。二要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增加,现在人们的心理问题,比过去明显突出。可以说,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比之其他相关学科,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教育中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新途径。三是灵活运用行为引导。行为引导就是发挥外显行为的现身说法作用,对人们进行示范和感召的方法。行为引导的运用要从三个层面体现:教育者自身的正确行为引导作用;一系列在行为上有说服力的社会先进典型;有意识地培植一种先进的群体“文化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叫做“要善于运用群体去教育个体”。这个观点对于我们运用行为引导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交互性原则。交互性原则是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交互性的本质是教育信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流动。在一般的教育过程中,信息的流向主要是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而在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除了上述途径之外,还有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反馈信息流向,以及从教育者再到受教育者的再次反馈。对受教育者来说,第三向的再次反馈信息显得特别重要,受教育者要根据反馈信息来确认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起新的认知意义来。由此,拓展了受教育者参与教育过程的深度与广度。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集中上大课教育为例:在集中教育中,除了教育者提问、受教育者回答这种语言的交互之外,教育交互的主要形式是体态语言和双方感情的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表情,点头、摇头、微笑、眼神,无一不传达着肯定、否定、听懂、没听懂、有疑问、会意等丰富的教育信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感情交流,是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要因素。掌握了教育交流艺术的教育者,通过这种交互可以把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气氛搞得非常热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面对面的交互是集中教育最具魅力的地方。在集中教育中,这种交互的存在,说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和学是同时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他环节的交互形式主要有答疑、谈心等,也是面对面的实时交互,效果同样比较好。
四、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一,转变观念,确立教育主客体的平等地位。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平等,即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在教育交流活动中处在同等的位置上。因此,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必须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双向沟通。主体应尊重客体选择和接受教育的地位,合理赋予教育对象的民主权利,决不能居高临下、以势压人、以权制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2]所以,实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信息的接受者,是客体。但就受教育者的思想转化而言,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基础以及各种思想的矛盾运动则是内因。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具有主体性的客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学会适度把握这种关系,依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合理调整两种角色作用的平衡度。在教育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多运用一些交流会、讨论会甚至是辩论会的教育形式,鼓励教育对象主动走上讲台。另外,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计划及组织实施时,要搜集教育对象的信息反馈,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体现民主精神。
第二,优化教育机制,充分体现民主元素。一是要把思想政治要求的统一性和教育实践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途径和方法选择上体现民主。统一性的具体体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必须坚持。同时也要看到,各行各业、各单位所处的环境和担任的职责任务不一样,人们思想情况有很大差异,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去达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多样性特点规律,不能把教育搞成一种模式。二是要把探求教育信息与反馈教育信息结合起来,在对教育对象的调查研究上运用民主。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采集,较多采取的是由有关部门组织人马集中时间调研或听取下属单位的人员汇报。大量事实表明,这种反馈方式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要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等手段,广开下情迅速上达的渠道,使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没有压力,自由放松的情况下真实反映出来。三是要把人际交流和思想交流结合起来,在氛围上增进民主。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更是一种思想交流过程。从人际交往到思想交流的过渡,哪怕是万里鸿沟,也可以乘一叶轻舟,只要有民主因素的参与就行。在整体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教育环境内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教育中鼓励教育对象积极参与,逐步实现由人际交流到思想交流的水平,从而升华教育对象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在个体上,要注意培养和保护教育对象的参与意识、民主思维、合作观念等民主素质,多为他们创造表达独立见解的场合、时机,不要让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口头和形式。
第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教育过程良好互动。合理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推动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如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有效整合传统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按照一定教育目标和要求,多形式地反映教育内容,增强对象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能力,提高教育效率,减轻授课者的工作强度。再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文、图、声、像的同步化,把教育内容以人类联想的方式,通过多媒体信息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使受教育者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学习。又如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可以进行教育信息交流,相互交换意见,可以进行远程信息检索,浏览、查询,并获取静态与动态的教育资料和数据,可以进行远程讨论、协商,为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的平台。
第四,适应民主式教育要求,提高教育者民主素质。一是教育者要具有一定的民主知识。教育者一定的民主知识是做好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因此,教育者要了解我党民主的优良传统,通晓民主的基本理论,熟知民主的法规;要熟悉和把握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与指导原则,熟悉和掌握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做法。二是教育者要具备多种民主式教育的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涉及多种专业的相关知识,民主式教育中包含大量信息交流,这对教育者的思维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需要,纳入民主要素,使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出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要有平等交流的心态、把握全局的技巧,运用时机和场合的能力;要有善于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组织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的能力。三是教育者要有较高的民主行为素养。教育者的民主示范作用,是推进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政治干部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3]在民主问题上也是一样。事实上,官兵从教育者的行动上学到的东西,比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具体实用得多。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在进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自身民主行为习惯的修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396.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