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蚕种催青技术

2013-03-31严芳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3期
关键词:催青入室孵化率

严芳

( 江苏省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221004)

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且技术性很强,它关系到蚕种孵化高低、蚕发育整齐度和强健度。近年来,随着广大蚕农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对蚕种的孵化率,特别是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提高愿望最为迫切。但是,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的因素很多,如品种差异、原蚕饲养、采种技术、蚕种保护、浸酸处理、催青技术、补催青等。目前,除了蚕种内在质量的因素外,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率的主要因素就是催青和补催青这一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催青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谈几点体会。

1 精心组织,规范管理

催青工作时间短,却十分重要,要高度重视。催青前要精心组织,统一思想,选拔责任心强、技术好、有经验的同志参加,制定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组织催青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催青工作规范化。

2 加强催青技术管理

2.1 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

催青前一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一是消好毒。催青室要进行彻底清扫,将催青架、催青框等用具进行清洗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上清液进行喷洒消毒,然后用优氯净烟剂进行熏烟消毒(密闭24 小时);二要在全面消毒结束后充分通风排湿,以消除不良气体,春季可将室内升温至25℃以上再开门开窗,如此1 ~2 次;三要检修好升温、补湿、降温、排气等一切设施;四是把工作服、拖鞋等准备齐,并清洗消毒晒干。

2.2 做好蚕种的运输和入室清点工作

蚕种出库后,用消毒后的车运回,气温尽量与蚕种要求温度相吻合。一般春季运种在早上进行,夏秋期在夜间或早晚凉爽时运种,途中应尽量防止高温、闷热、日晒雨淋及颠簸震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异味。蚕种入室前一天,对催青室加温(春季)或降温(夏秋季),使催青室温度平稳并接近20℃。蚕种到达催青室,先将整箱蚕种按照品种、批次和厂别等分别排放,零头箱分开,仔细清点无误后摊种,摊种不能马虎,要认真检查有无空盒、漏盒和批次错乱等现象。

2.3 及时解剖蚕卵,认准起点胚子

蚕种入室后,要及时对各品种各批次进行解剖,仔细观察胚胎发育进度,做好记录,为调控温湿度提供依据。第一次解剖要求每个批次解剖10 个以上胚胎,以准确掌握各品种、各批次间胚胎发育差别。催青开始,每日8:00 时解剖一次,根据发育进度制定目的温湿度,10:00 时定时执行。同一室内,批次间发育略有开差的,结合调种可把发育快的放下层,慢的放上层进行调节。正确掌握各期发育进度,特别是丙2 胚胎,加温的起点胚胎,不到丙2 不能接触20℃以上高温,否则胚胎发育不齐。胚胎发育多数到丙2,少数发育到丙2+时,再升温到22℃。

2.4 掌握戊3 胚胎,及时进入高温感光

胚胎发育到戊3(戊3 -己4)后,此时是稳定化性增强蚕体质的关键阶段。过早进入高温影响发育齐一,过迟则影响化性。因此,戊2 以后,每日下午增加一次解剖,待大部分进入戊3,少数戊3+,见不到戊2+时,及时进入高温感光。

2.5 调整好己4 胚胎见点时间

己4 胚胎见点时间与蚕种孵化齐一有很大关系,当胚胎发育到己1 时,根据每日胚胎解剖情况对发育略有开差的,用高出或低于0.5℃的温度进行调整,使见点时间控制在催青第八天10:00 时左右。对于黑暗保护,笔者认为,蚕农在领种到摊种过程中很难完全做到黑暗保护,催青室过长时间的黑暗保护,使转青卵对光线的刺激更加敏感,故可适当推迟。

2.6 严格控制温湿度

催青室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对胚胎发育都有影响,尤其是温度影响最大,蚕卵感温是否均匀,直接影响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在自动化程度不高,温控条件较差的催青室,室内各点温度并不均衡,导致同批次间蚕种积温有高低,发育有开差。因此,每日定时对蚕种上下、前后、左右进行位置调换,同时进行摇卵,促使全批蚕种感温均匀。摇卵要细致到位,使卵粒分布均匀,动作要轻,防剧烈震动,特别是催青后期,以免影响正常发育。春季催青补湿容易,夏秋季催青多使用空调,湿度难以保持,催青后期湿度过小,对蚕种影响较大,易发生逆出卵。蚕种发育到后期,呼吸量增大,要加强换气工作,特别是黑暗保护以后,白天换气不彻底,可在夜间充分换气。

2.7 适时发种

发种前3 天通知领种单位或个人做好准备工作,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带齐黑布以及防雨、防晒用具。由于己4 胚胎不耐低温,如发种过早,胚胎长时间接触低温,对胚胎及其后的发育造成危害。特别是春季外温常低于20℃,而己4 胚胎要求的温度是25.5 ~26℃,温差太大。若发种过迟,造成苗蚁过多现象,对保苗不利。适宜的发种时间应是有80%的转青卵时进行,根据季节、天气和领种路途远近灵活掌握:春季可在转青齐后发放,夏秋季可适当提早发放,发种宜在夜间或凌晨进行,要求天亮前到达共育室或蚕农手中进行黑暗保护。为确保适时发种,当胚胎进入己3 时,要加强解剖,仔细观察,准确掌握各批蚕种的见点时间,按品种、批次进行发育排队、适当调整。

3 做好蚕种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

补催青是催青工作的继续,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如果补催青温度偏低,积温不足,一日孵化率就不高,春季最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没有共育的蚕农更容易发生;如果温度过高,即使黑暗保护,收蚁前蚁蚕也会大部分孵出,容易造成蚁体虚弱,诱发蚕病。因此,蚕种进入共育室前,应将室内温度升至22℃,干湿差3℃,蚕种入室后,及时摊种,并将温度每隔1 小时升高1℃,直至25 ~25.5℃,干湿差1.5℃,黑暗保护1 天,收蚁前一天晚上升至26℃,干湿差1.5℃。对转青不齐的蚕种可用24 ~25℃,干湿差2℃继续保护2 天,孵化当天提前感光收蚁。

猜你喜欢

催青入室孵化率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不同催青条件对两广二号原原种产卵成绩的影响
桑蚕种催青中死卵的发生与防治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家蚕着色卵即时浸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