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官本位”的表现、危害及其纠正

2013-03-31李新福

关键词:官本位官员行政

李新福

(福建省莆田市委党校 理论研究室,福建 莆田 351100)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社会主流思想体现了不同社会性质和发展水平。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神本位”社会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君本位”社会主流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物本位”社会主流思想,人类将来要真正进入“人本位”社会主流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正在努力践行“民本位”思想,但是,带有封建“君本位”思想残余的“官本位”思想,却因为社会体制、机制的原因,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依然根深蒂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思想障碍,应当深刻认识到其社会危害性,研究纠正的办法与途径。

一、我国“官本位”社会思想的表现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事实上,“官本位”不仅体现在为官者一切以官为本,更体现在局外人——平民百姓也以官为本,把“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官本位”是官员利益至上,以官员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政治上,官员就是权力的化身,公共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官员手里,官员的行为不受民众的监督和制约,权力至上,权大于法;在经济上,官员掌握着国家和集体的各种物质资源,享有对公共财产的管理权、分配权和处置权,按权分配;在价值观上,把当官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理想追求,把是否当官、官位高低作为判断一个人价值大小、地位高低的最终标准[1];思想方面,有权就有一切,官贵民贱、官尊民卑。当官是硬道理,不管这个官位是买来的、要来的、拍来的、骗来的,不论是清官还是贪官,都光宗耀祖。

(一)党政机关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无法逃脱的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982、1988、1993、1998、2008年党政机关已经进行五次精简,每次精简表面看机构有所减少,但是实际上很多机构只是降格,并未撤销。例如1998年那次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被大刀阔斧地从40个精简至29个,但是相当于部级地位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特设机构仍有好几十个,总数加起来依然80有余,人员虽然有一些裁减,但不久又不断增加。

每次党政机关精简后不久,新机构又不断产生,常常一件临时性的工作,完全可以挂靠某职能部门或授权某部门牵头、管辖,但是都要成立一个新机构,并且成立了很难撤销。每次精简机构都不断拆分产生新机构。就政府机构来看,税务局拆分出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拆分出国资局,建设局拆分出规划局、执法局,国土资源局拆分出土地储备局,技术监督局拆分出安监局。就党政机构来看,政府机构有农业局、林业局、渔业局、水利局、水土保持办,党委也设农办;政府机构有教育局,党委也设教育工委。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监督机构,而是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监督不力,但是在政府有监察局、党委有纪委、检察院有反贪局的情况下,2007年又新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职能交叉重叠严重。

根据2010年的人社部统计数据,我国公务员为689.4万人(未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两三年公务员年均增加15万人左右。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5万人。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2010年我国的“官民比”应为1∶194.3。2011年3月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则披露:“中国的公务员接近一千万人。”实际上如果以国家财政供养的角度,我国事业单位130万个,3000多万人,我国的“官民比”大概应为1∶40左右。

(二)领导职数减少、增加,再减少、再增加——无法遏制的增加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一个县十七名副县长,一个乡镇机关四、五百人,一个镇正副镇长二十多人。领导职位减少、增加、再减少、再增加,无法遏制。领导满天飞,官满为患。

精简中领导职数减少后,通过增加非领导职数,领导人员实际没有减少,有的甚至领导级别人员总数不减反增。同时,非领导职务在早期厅局级巡视员、处级调研员、科级主任科员后,逐渐又在一些重要部门产生组织委员、纪检委员、检察委员、审判委员等领导级非领导职务。新增机构产生新领导职数,降级机构领导又保持原级别,象粮食局、工业局、二轻局、供销社等已经撤销的职能部门,挂靠到其他职能部门,但领导职级不变。

机构级别不变,但领导级别高定,这也是“官本位”的重要表现。党委的职能部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一把手都高定,重要部门公检法一把手也高定,浙江省甚至提出要产生厅级县委书记。国家部委人浮于事的现象确实严重,曾经流行一段顺口溜形容一个部委人员构成的状况:“厅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

如今,各级、各部门开会都要求单位领导参加,各单位尽管都配备了众多领导干部,但有时领导干部还是不能满足开会的需要。有些会议领导缺席,开会者指责有关单位对本会议不重视,有关单位则抱怨领导少、领导忙。按现有的体制和工作模式,领导职数还需增加,才能维持工作需要。

(三)权力设限干预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行政干预市场是计划经济的老套路,至今一些与市场经济法则明显相悖的行政干预手段还在使用,老谱还在适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审批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出台以后,行政审批主要限于企业的经济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公共安全、人民健康、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对于一般的经营性领域,政府应当采用税收、财政、货币等经济杠杆手段来调节。可是据调查统计,行政审批在许多地方没有明显减少。有的废除了一些审批,又产生一些新的审批和许多变相的审批。《行政许可法》前有河南省某市成立“馒头办”管理卖馒头的典型案例,后又有浙江省某市拾荒者要审批、统一着装的报道,行政审批根深蒂固。

行政管理颐指气使、说一不二,行政领导“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还需领导审批。某系统职称评审文件规定,1979年以前全日制大中专入学外语不作必备条件,但是符合条件的在申报时还是要需有关部门审批;《刑法》中是否犯罪都明确规定,但是对有些领导犯罪的处理,还需要经过有关党政领导批准。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都要经官同意,有党政领导参加才能成立:民众的才能和品质要由官来认定;商品质量、品牌等得由官方鉴定,许多民商事行为得经官方许可;对现实和历史问题、事件、人物的评价,要以官方为准;学者的水平高低、谁可以当专家、谁可以享受政府津贴,由官方认可;各类评奖不管学术水平如何,最后还是领导确定;高速公路开车快了要罚款,慢了也要罚款;开疲劳车罚款,在服务区休息也要超时罚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官权的“威慑力量”无处不在。

一些政府行政职能外应当由市场来调整的经济活动中,行政机关也以官为本,滥用权力,大包大揽。“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也要全部握在行政官员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政府高层部门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定点检测数据推算,目前仅乡、村两级各类公共债务,每个县平均就有2.55亿元,加上县级行政单位负债,全国县级政府总负债平均达5亿元左右[2]。这些债大部分是政府在修路、政绩工程等基本建设中包办、担保时欠下的,债主是企业、公司、银行和私人经济。许多债主起诉到法院,但胜诉也无法执行。政府对私有经济的债务无法偿还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执政党、政府的形象,也干扰市场经济秩序。

(四)三百六十行,唯有当官好

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是我国的现状是“三百六十行,唯有当官好”。人人都在削尖脑袋、趋之若鹜,争取当官、升官。选择就读学校时,职业学校、职业技术院校没有人读,因为毕业后是技术工人身份,不能当官。在事业单位,大家都争当行政干部,不愿当专业技术干部,因为专业技术干部只是管事、干活的官,行政干部是管人的官。大学毕业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公务员,为了将来有一官半职。2011年全国1415138大学生报考中直公务员,录用16207人,录取率1.57%,最热职位4961∶1。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城市居民择业调查显示:做官为首选。

官员的衣、食、住、行、医、葬等生活待遇标准依官位高低、权力大小而定。什么级别的官员其服装费、就餐费、招待费、差旅费就什么标准,什么级别的官员可以配厨师、警卫、秘书,什么级别的官员分配多大面积的住房,什么级别的官员配备什么规格、品牌的轿车(甚至车牌号码),什么级别的官员可以乘飞机、坐软卧、坐头等舱,什么级别的官员可以住什么样客房,什么级别的官员出行可以警车开道、交通管制,都有规定。因为那是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

一切单位机构以级别定社会地位、待遇,全社会都向官靠。国有企业有省部级、厅局级、县团级,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歌舞剧团、报刊社、电视台等,都有行政级别。有些学会、群众团体也成了官僚机构,甚至和尚、道士都分处级、科级。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过禁书《金瓶梅》洁本,但明确规定,省军级以上高干才有资格购买。知情权、发言权、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都与官员级别高低、权力大小成正比。

对有所作为的、业绩卓著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给予的鼓励是封官或升官,当官才能提高社会地位,才能享受到更高社会待遇;为了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不管能力适不适合,也是规定了各级领导班子妇女的比例。有的地方明文规定,来本地投资若干万元的、每年纳税若干万元以上的,可以获得副县长、副乡镇长、副局长的官位,结果,一些私营企业主获得了县法院副院长、县政府副局长、副乡镇长的身份,就大肆投资。当官成为衡量人社会地位、价值的主要标准。当官不但有国家给予的各种高待遇,连社会上同学会、战友会、各种民间聚会,都按职务高低排座次、定尊卑,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

在中国已经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领导永远正确,权力决定一切,水平高低、真理多少与官位高低成正比。《西游记》中唐僧没有技能、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孙悟空火眼金睛、七十二变、嫉恶如仇、浑身本领;但是唐僧是孙悟空的师傅、领导,会念紧箍咒,孙悟空受他领导和节制。现实中领导已成为一种职业,调到哪个行业、哪个部门都是领导,统领所有专业,外行领导内行屡见不鲜。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动摇了公民对公权的公信力,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国家高层次领导干部受贿,严重损坏执政党形象,对国家治理有恶劣影响和严重不良后果。但是人们看到,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受贿5000元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受贿10万可以判处死刑,但是司法中各级领导干部百万以上巨额受贿如过江之鲫,罕见执行死刑,彰显出一定的官官相护的“官本位”社会倾向。

官贵民贱、官尊民卑,保护官员特权。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教育局为迎接“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在市友谊馆举行文艺晚会。由于舞台照明灯距离布幕太近,高温烧烤布幕引发大火。主持晚会的教育局领导大喊:“学生坐着别动,让领导先走”!使得当时坐在最前面且离火源最近的25位官员顺利逃脱,但是,796名来自全市15所中小学的师生由于没有人组织对他们及时有效的救援,导致323人死亡,132人烧伤致残的惨烈后果。

二、我国“官本位”社会思想的危害

“官本位”社会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思想障碍。“官本位”是一种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是我们党和国家肌体上的一颗毒瘤,是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是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不革除“官本位”,它将最终葬送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

(一)“官本位”使整个行政过程显现人治性

“官本位”思想和“人治”传统是相生相依,互为因果,是封建社会“君本位”思想的延续。在“官本位”思想、体制下,只唯上,不唯实,不唯民,不唯法。“官本位”导致公务员只会依上级脸色行事,下属官员对上级领导总是唯唯诺诺,生怕得罪自己的领导,导致丢掉官职。下级的命运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下级官员一切工作是为了讨领导喜欢,不敢坚持原则,尽力迎合领导,官场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成风。

虽然《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都要求各级党政官员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只对上级负责,小官向中官负责,中官向大官负责。如此一来,必然导致官员利益高于人民利益,长官意志高于人民意志。官员们干工作、做事情,首先考虑的是否符合上级或长官的意愿,而不管群众是否高兴、满意、拥护。正如汉密尔顿所说:“就人类天性之一般情况而言,对某人的生活有控制权,等于对其意志有控制权”[3]。这种上下级官员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官员们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由此导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引发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贿赂风行。

(二)“官本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高昂

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人人都往行政机关挤,行政机关人人都是官,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办事效率低下。机关文山会海,公文旅行,事无大小,层层请示;上级文件,照抄照转,浮夸之风上行下效,做尽表面文章;天天开会,无事生非,夸夸其谈,说的多干的少,要求别人多,要求自己少。政府机关部门众多、人浮于事,也是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之一。有些部门为了彰显本部门的存在和影响,开展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的工作,影响了市场经济效率和效益。政府机关庞大臃肿,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往往因为筹集福利、奖金等预算外资金,扩张权力,利用行政权力设卡创收,影响政府职能的转变。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行政规章、行政管理规定都带有地方、部门利益的倾向,为了收费设卡设限,找米下锅,给市场经济运行平添许多障碍和成本。

虽然《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为,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问责制、政务公示、规范自由裁量权等加强了外在的行政权力约束,但是如果没有公务员从思想观念上的根本转变,这些还仅仅只能是形式,不能发挥最佳效力。例如,各级政府都在建立一站式审批大厅,但在这种一站式审批大厅里,“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还经常发生,“官本位”思想带来的高高在上的大爷嘴脸还屡见不鲜。

“官本位”导致行政成本高昂。许多行政领导大权在握,官僚主义,胡乱决策,因领导决策失误造成浪费、损失严重。党政机关“三公”开支惊人。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国公务车5221755辆,平均每辆一年各项费用约为20万元,全国公务车费用逾万亿。公车成为领导身份和权力的标志,许多机关部门互相攀比买新车、买好车,置党、国家关于领导用车标准于不顾,越级用好车、变相用好车,中国人均每年要承担公车费用为798.7元。公车改革屡改屡败,其重要原因是领导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造成公车改革阻力重重。2011年官方公布中央部级 “三公”经费”总额93.6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19.77亿元,公务用车及运行费59.15亿元,公务接待费14.72亿元[4]。官员行政活动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导致财政对教育、科技和公益事业投入不足,同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三)“官本位”滋生腐败

官员就是权力的实际运用者,如果他们没有认清权力的来源,在没有健全的监督体系下很可能会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滥用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在一个把是否当官当成衡量个人价值标尺的社会里,一切为了做官和升官。人们为了做官,用尽心计,卖官鬻爵有着强劲的买方市场。人们为了升官不择手段,拉关系、跑上层,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官官相护。不受约束的权力收入成为官员暴利的主要来源。因此,“官本位”思想会给我国政府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和实现依法治国造成巨大的思想障碍,特别是会给公务员依法行政带来极大消极影响。

利用公共财产管理权谋私。不论是国有资产、集体资产还是其他公共财产,都掌握在少数党政官员手里。一个工程项目,不论造价多少,官员想让谁做就给谁,一些招投标规定形同虚设。国有资产及其股份的出售、转让,不良资产的核销,国有企业的拍卖、破产,企业上市等,均由官员说了算。因此,党政官员靠一句话、一张纸条、一个电话、一个批示、一个公章就可以上万、上十万、上百万地捞钱。领导干部能为所欲为,动辄受贿几千万、上亿元,养情妇几十人,说明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或约束,说明“官本位”是腐败的根源。

将部门管理权变为谋私手段。有些官员将本该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权力变成为本部门或少数人的谋私手段。如滥用审批权、处罚权。有的部门下达罚款指标,有的部门把会议、培训当“唐僧肉”,有的甚至在立法中争部门利益。一些政府部门、执法机关,把收费当管理,把罚款当执法。没有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乱办事。

(四)“官本位”扼杀专业技术

《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第23期乔新生文:中科院沈文庆院士日前表示,“封官”做法使中国没有科学大师。给科研人员委以官职,制约了中国科学大师的诞生。现在科技界的封官的做法已经形成惯例,科学家们一出成果就被委以各种官职,很多具有世界科学大师潜质的年轻人都过早被埋没在官场的文山会海中。科学家不当官没有话语权,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科研助手等不能有较好保障;但是,一旦担任某些官职,天天忙于出席各种会议,应付官场各种交际应酬,没有时间继续科学研究,许多科技人员因为当官,荒废了专业,埋没了人才。

由于庞大的官僚队伍消耗了大量财政资金,致使我国的教育、科技投入较低。其次,由于收入分配、生活待遇、物质享受、名利地位均向官员倾斜,使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都往官场拥挤,而无心搞科研、搞发明创造,使一些本来可以成为科学大师的人才夭折。再次,“官本位”把党政官员当作最重要的人才,科技等其他方面的人才是无足轻重的配角。这种体制遏制了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导致人才从国有企事业单位流向“三资企业”,从国内流向国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移居美国的博士约62500人,我国留学生累计总数达到150万人,归国的只有39万[5]。

德国前总理科尔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胜过商业巨子、银行家和内阁部长,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而在中国,硕士、博士、教授、科学家对当官趋之若鹜。专业技术人员都去当官,当领导者、指挥者忙于官场勾心斗角,天天夸夸其谈,动口不动手,谁去生产、科研第一线创造物质财富?

三、我国“官本位”现状的纠正

(一)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屏除人治、权治现象,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革除“官本位”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部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以,在政治权力的来源、归属、运用、监督等方面必须理清思路,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转变要求。我国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孟子就已经提出“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位”思想,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民为本只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笼络人心、欺骗民众、标榜自己的一块遮羞布。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也在努力改善民生,但还需继续加强。

“民本位”是与“官本位”相对立的理念,是衡量国家性质、国家管理机制的重要标准。“民本位”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利益至上。所有公民政治上一律平等。要还权于民,细化选举制度,使选举真正体现民意,让每一个公民能够真正依法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决定民意代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命运,而不是相反。选民能够随时撤换不称职的民意代表,民意代表可以随时撤换不称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只是民意的执行者,而不是人民的主宰,重大决策得由人民群众自己做出。通过完善的制度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使其对公民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或出现“有权无责”的缺位现象。

要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严格定位在“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层面上,避免以党代政。要规范政党权力,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对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进行科学划分,并互相制衡,使人大真正成为权力机关、民意机关;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依法行政;使法院成为社会正义的主持者、维护者。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目前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公有制就会变为官僚所有制,而官僚所有制的基本执政理念就是“官本位”思想。所以,要想从根本上破除“官本位”思想,就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民、劳动者首先要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平等、公平、公正、自由竞争原则,市场的运作就是自由平等的主体订立和执行契约的过程。所以,市场经济不仅能改变我国公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成员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质,参与政治的意愿不断增强,途径不断增多,过程更加透明,做官也就不再是神秘的事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官不是发财致富且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官本位”思想自然就失去了社会基础。

(三)增强公仆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在广大公务员队伍中树立“民本位”思想。所谓“民本位”,即要求公务员在尊重每个公民的基础上牢记权力的来源,学会合法合理运用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定位于“服务”,而不是“命令”、“指挥”、“控制”。

公务员实现从“官本位”思想到“民本位”思想的转变。在意识层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政府官员的契约精神和公仆意识。党和国家机关应当纠正服务引导不足,管卡审批较多;宏观调控不足,行政干预较多;公共产品不足,参与竞利较多;市场竞争不足,政府包揽较多的“官本位”行政行为模式,真正树立公仆思想,形成服务意识。

政府要摒弃管理就是限制、管理就是发证、管理就是收费的工作模式。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宏观上是制定竞争规则并维护规则的实行,微观上是及时解决新问题,提供运行条件与服务。不能一说管理,首先是办证,办证就是缴费,制证费、管理费、年检费。这些费用缴了,一家企业、一家摊点的生产就是合格的,否则,就是不合格的。

(四)营造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社会氛围

能上能下、能官能民,摆在各级现任官员面前的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便是:除了做官,你还会做什么?!在我们的官场上,我们的官之所以只能上而不能下,只能官而不能民,除了为官确有种种好处和便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少年来,我们的现行制度培养了太多太多只能官不能民、只能上而不能下的“职业官”,如果我们的官员都能像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官员那样,除了做官,还可以去当演员,当教授,当商人,当农场主,当企业家,当私人小老板等,起码可以缓解我国“官本位”如此严重的社会危害。美国许多总统卸任后有当校长、律师、保险推销员、酿酒甚至油漆工的;而在我国,即使是一个科、处级干部,许多除了当官,没有一技之长,也很难放下官架子去做一些普通的平民工作。

2012年2月,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的官方微博提出,校友接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序长不序爵。“长”指的是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指的是官位,就是说在校庆活动中,以年龄大、入校早为先、为尊,不以官大为尊。社会舆论为之哗然,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甚至有评论直指南大“作秀”,“官本位”观念之根深蒂固可见一斑。大学应该是一个相对疏离现实功利、以开放而自由的心态追求学问的教育桃花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共同体,但中国的大学充满官味。南京大学此举是挑战我国“官本位”的体制恶疾和社会积弊,具有再塑理性社会主流思想的划时代的积极意义。

现行我国呈现全民争当官的社会现状。许多人争当官、升官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而是为了提高社会地位,为了当官的一些特权,为了能在我国生活得更好。“官本位”使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实施举步维艰,人治、权治色彩浓厚。“官本位”思想渊源是千年封建社会“君本位”思想翻版,其根本原因是社会体制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瓶颈,按照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应当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社会才能发展进步。生产力永远是进步发展的,假如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应当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假如经济基础不能适应先进的生产关系,应当改变落后经济基础;假如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那么应当改革或重建上层建筑[6]。我们应不断改革和完善体制,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更加可靠、稳定地走向富强。

[1]朱向东,贝清华.官本位批判论纲[J].中南大学学报,2008,(4):13-16.

[2]甘宇平.数千亿县乡财政赤字成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绊脚石[EB/OL].(2006-03-04)[2012-06-28].http://finance.sina.com.cn.

[3]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396.

[4]李丽辉.中央部门19日起晒“三公经费”[EB/OL].(2012-07-12)[2012-07-18].http://news.hexun.com/.

[5]刘瑞芳,朱向东.略论官本位的表现与危害[J].人民论坛,2010,(20):23-25.

[6]李新福.看病难看病贵:不能解决还是不想解决?——关于医改舍本求末、屡改屡败的沉重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0(4):55-58.

猜你喜欢

官本位官员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高校要走出“官本位”的误区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