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比较研究
2013-03-31王周星
李 明,王周星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283所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短短的20多年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员”。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该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如何针对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更好地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更新与规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它通常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年限、课程设置、科研实践、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等内容。笔者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7-2008)》[1]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专业排名,通过到每个学校官方网站搜索的方式,最后获得A+、A、B+、B四种等级共58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文将对这些培养方案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一、培养目标
在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应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和党政工作。”[2]通过对58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来看,各学校培养目标主要都是以上述学科专业简介为依据制定的,并在思想品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有极大的相似性。
每个学校在具体内容上存在许多不同。一是在人才定位上。目前高校仍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但有的高校已经开始转变思路,如:中国政法大学则要求“术必以学为基础,学必借术以应用”,使研究生成为研究型与实用型相结合的人才;山东理工大学要培养的则是“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二是在职业定位上。从获得的培养方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一般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员、研究员、辅导员,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北京师范大学指出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上海外国语大学培养的学生还能在“社会团体和涉外机构”从事较高层级的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北京体育大学则培养能“满足体育系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体育法制建设需要的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动队领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沈阳农业大学和长江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在农村和城乡社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在知识素养上。除了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以外,福建师范大学指出学生还应具有“宽广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华东政法大学要求学生熟悉中西道德理论,能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外语方面,大多数院校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用于学术交流和论文提纲的撰写。但是,在收集到的培养方案中,有10所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没有明确的外语要求,而聊城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六级水平。四是在能力素养上。各学校对于学生具体工作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资料搜索等方面,仅有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聊城大学等9所高校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精神、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扎实文字功底也成为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五是在身心素质上。在所有58份培养方案中,仅有19份在培养目标中对身心健康做出要求,其中西华师范大学更要求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磨练顽强的意志。
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定位方面,从整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仍然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员、研究员、学校辅导员,这与最初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不过,今天的人才社会需求已发生了改变,目前高校与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员、工作人员基本饱和,即使需要,其准入的门槛较高,如高校的教员一般要求博士学位,党政机关都需要通过严格的的公务员考试,这就导致原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产生偏差。这种过时的职业定位就导致了所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就业问题与严重的人才资源浪费。扩大现行的职业定位,将培养的学生分流到中学、民营企业、城乡社区、各类非政府组织,甚至是传媒领域,不但可以促进人才的顺利就业,而且能为这些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并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该专业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笔者从获得的58份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来分析,其研究方向具有以下特点与问题:
第一,研究方向的设置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三类为主。经笔者统计,研究方向设置中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向的大学33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方向的共有28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的大学有20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共有14所,这说明研究方向的设置基本以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本。而相对于33所高校设置有“理论研究”的研究方向,28所高校的“实践及应用研究”方向则显得有些不足,这也说明目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仍然是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实践能力的培养欠缺。
第二,研究方向的设置涵盖了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内容。事实上,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理论创新不可阻挡的潮流,是促进学科发展丰富学科内涵的必由之路。有些学校在制定研究方向的时候会考虑到各自的办学情况与地方特色,如江西师范大学的“红色资源优势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体育法制宣传教育”、上海海事大学的“港航企事业思想政治教育”、沈阳农业大学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农村党建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方向的设置不仅体现了各自的办学特色,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多元化的横向发展趋势。但在这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潮流中,研究方向的设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研究”、“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欧亚区域研究”、“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这些研究方向的设置很难说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畴,这说明学科的交叉发展也有可能造成学科边界模糊,从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学的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问题。
第三,在58份培养方案中,共有7所大学的培养方案中没有提出明确的研究方向,而剩下的51份培养方案中有30所大学的培养方案只列出了研究方向的名称,而并没有对研究方向的简介。其次,在研究方向数量的设定方面,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办学特色等来设定一定的研究方向,一般以3-5个为主,但有的学校也许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所以研究方向的数量比较多,如华东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都设置有7个研究方向,北京师范大学有9个,而有的高校只设置有1个研究方向。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方向的设置,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共同性,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同时又有比较丰富的跨学科横向研究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研究方向数量、简介等方面内容也体现出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缺乏统一的规范,另外,研究方向中很难发现实践能力方面的内容。
三、培养年限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3年,且可据学生的特殊情况缩短或延长年限。在58份培养方案中,除8所高校未明确培养年限外,其余50所高校的培养年限基本都是按国家法规和其自身实际情况所制定的,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经对比分析,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2-3年,但东北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大学为2.5-3年,东北石油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为2年,江西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为2.5年福建师范大学为2-4年。大部分高校规定的具体学习时间为3年。
第二,关于提前或推迟毕业的规定。多数学校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允许其提前或推迟毕业,提前毕业的时间一般为半年或者1年,推迟毕业的时间则一般不超过2年。对于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的要求,少部分学校做了具体说明,如北京师范大学提前毕业所需达到的条件为“工作满三年以上;外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学生则需要“在核心期刊或CSSCI上独立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或者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并产生重大影响”。
四、课程设置
在58份培养方案中,52所高校的培养计划列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其中43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更是给出了具体的课程安排。本文采用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补修课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公共基础课,一般是所有研究生都要学习的课程。教育部规定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为:外国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或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因此各高校都是围绕规定的这些科目设置公共基础课,而华东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将计算机课程也列为公共基础课程。此外,在公共基础课学时的设定上,各高校的差别比较大,政治理论课单科的学时在18学时到48学时不等,英语课学时的差别则更显著,最少的有山西财经大学72学时,而多的则达到或超过200学时,如西华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专业课的设置基本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整性与综合性。首先,专业课的内容基本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同时涵盖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联的一些学科理论。第二,在专业课数量的设置上各高校有明显的差异,最少只设置了4门专业课,而多的则达到十几门。第三,仅有两所学校在专业课中设置了科研方法性课程,一是吉林师范大学的文献阅读课(前沿指导、方法论指导),另一个是武汉科技学院的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这说明目前高校并未注意到科研技术在个人专业水平提升中的作用。
选修课的设立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收集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来看,选修课的设置呈现出如下状况:第一,选修课的种类繁多,有与本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课程、也有跨学科的课程、还有英语、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第二外语等公共课程。从各高校课程设置的总结与对比来看,与学科相关的课程要远远多于跨学科课程和公共课程,理论课程要远远多于实践应用类课程。第二,选修课的数量多是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设施所设置的,因而各高校间有显著的差异,最少的高校仅有2门选修课,而最多的有超过30门。
补修课是指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补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可以说是门槛比较低的,许多无专业基础的考生突击背诵一两个月的专业书便能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考取相当不错的成绩,因此跨专业学生在本专业研究生中占很大比例。补修课的设置很好的弥补了这些学生在专业基础上的不足。在收集到的58份培养计划中,共有19所高校设置了补修课,课程数目一般在2-5门。然而据笔者所知,这58所高校中不仅仅只有19所招收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的考生,其余的高校为何没有设置补修课程,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五、科研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硕士研究生的培育工作中要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尽可能的让研究生用自己所学去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学科领域中的专业问题。从58份培养方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科研实践主要包括学术活动、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主要内容,其中有9所高校未对科研实践环节做任何说明,还有15所高校只是列出科研实践的环节和所占学分,并没有对其内容做具体解释。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于科研实践活动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而在当今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现实环境下,这种落后的认识是势必要尽快改进与更新的。剩下的34份培养方案中科研实践环节的现状如下:
首先,各高校对于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生所必须参加学术活动的数量和学分有不同的规定,数量一般在5-15次左右,学分在1-3分不等,而有个别高校只是指出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却并未设置数目与学分的要求。其次,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都是面向本科生的,没有一个高校安排学生进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而笔者在前文中有提及,随着高校教师数量的饱和,现在研究生培养的职业定位更应该倾向于中学教师,因此,教育教学实践的安排应该向中学教育教学实践转向。第三,全部58份培养方案中只有25份提到了社会实践环节,其中只有9份培养方案对实践环节做了进一步解释性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高校对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不重视。而对于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做出规定“深入体育部门、行业、项目管理中心、运动队、体育院校系,进行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工作时间、教学实习、社会调查”。这些数据都充分的说明了目前高校普遍忽视或不重视实践活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是检验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研究生的收集与总结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地考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地验证。58份培养方案中共有11所高校的培养方案未对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做出陈述,而剩下的47份培养方案中队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规定具有如下不同:首先,各校对于论文发表的要求不同。共有26所高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并作为研究生申请答辩资格或是学位资格的前提,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更要求学生公开发表2篇学术论文。关于发表论文刊物的等级,大部分高校未作具体说明,而山东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要求是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内蒙古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要求至少为省级及以上正规学术期刊(增刊除外),东北农业大学要求为国内相关科研的二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或者最好为核心期刊,贵州大学为核心学术刊物。其次,学位论文的字数与撰写时间要求不同。在时间安排上,大部分高校规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至少为1年,西南财经大学为至少8个月,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为1年半。在论文字数的规定上,华东师范大学为2.5-3万字,山东大学为2-5万字,北京师范大学2-3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广东商学院2.5万字,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3万字。
58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仍是以学术型人才为主,研究方向的设置以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核心,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整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培养方案缺乏统一的规范、落后于时代要求,有些研究方向混淆学科边界,在培养环节中只重视理论传授,对实践活动有所涉及但并不重视,对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不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巨大阻碍,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与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紧紧地跟随社会的发展、反映现实的诉求,我们要重视探索当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律,不断去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使研究生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1]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7-2008)[DB/OL].http://rccse.whu.edu.cn/html/2007y/zyph/jyjsx.htm.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R].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