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及分析

2013-03-31陈小银张秋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0期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肿块

陈小银,张秋萍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013-07-09

陈小银(1970-),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及分析

陈小银,张秋萍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形态及其特点,以期提高内镜对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30例患者内镜和病理资料。 结果:30例患者,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窦,以溃疡型为主,其中单发溃疡16例。病理结果多为B细胞性非霍奇淋巴瘤。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表现的认识并结合正确活检,必要时辅以免疫组化及超声内镜检查,对原发性胃淋巴瘤有重要确诊意义。

原发性胃淋巴瘤; 内镜表现; 诊断

原发性胃淋巴瘤(PGL)是原发于胃粘膜下层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胃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的2%~8%。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的方法与胃癌不完全相同,它对化疗及放疗特别敏感,预后一般也比胃癌好,因此该病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我院30例胃淋巴瘤内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胃淋巴瘤诊断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淋巴瘤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1~89岁(平均53.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Dawason诊断标准[1]:①无浅表淋巴结肿大;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正常;③X线检查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④病变仅局限于胃及局部淋巴结。⑤肝脾正常。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内镜和病理资料(HE切片和免疫组化切片),病理分型参照WHO的B细胞及T细胞淋巴瘤分类标准。免疫组化染色采用ABC法,所用抗体包括白细胞共同抗原(LAC)、CD20、CD79a、CD45RO、CD3等,其中LAC为肿瘤细胞源自淋巴细胞的标记,CD20、CD79a 为B细胞标记,CD45RO、 CD3为T细胞标记。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检查和C14呼气试验3项中1项及1项以上阳性者判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2 结 果

病变部位:内镜检查胃底病变9例,占30%。胃体23例,占76.7%。胃角23例,胃窦14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其中单一部位受累11例,占36.7%,累及2个以上病变部位19例,占63.3%。

内镜表现:①溃疡型19例,占63.3%。其中单发溃疡16例,多发溃疡3例,巨大溃疡14例。溃疡型以巨大溃疡为主,底平坦或凹凸不平,白苔、黄白苔或污秽苔,溃疡边缘明显增厚,部分溃疡周边有环堤样隆起;②肿块型6例,占20.0%,为巨大肿块,边界不清,表面有糜烂或浅溃疡。③结节型4例,占13.46%,为粘膜表面多发性结节样隆起。④浸润型1例,占3.74%,为局部粘膜皱襞隆起肿大。 病理特点:所有病例经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29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24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5例。T细胞型1例。

Hp检测:23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Hp阳性率76.7%。

3 讨 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是次于胃癌的第2位高发肿瘤[2],发病率低但近年有升高趋势。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不适、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包块等,部分病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导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该疾病有直接关系[3]。本组病例Hp阳性率为76.7%,可能是导致本组3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诱因之一。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形态上不易与胃癌、胃溃疡、胃间质瘤等相鉴别。大多数胃淋巴瘤具有典型恶性特征,表现为巨大溃疡、巨大肿块、广泛浸润等改变。内镜下如有以下特点:①巨大溃疡,巨大肿块;②多部位累及,多发性溃疡;③局部粘膜皱襞肿大及广泛结节、颗粒样改变,应考虑胃淋巴瘤。溃疡周边有无环堤样隆起不能作为胃淋巴瘤特征性改变,与叶萍[4]认为淋巴瘤溃疡周边无环堤样隆起不同,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本病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胃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病变位于粘膜下层,常规活检取材少或表浅。临床易漏诊,活检确诊率低,应提高内镜医生对其认识,需多点、多块活检(活检组织不少于6块)及深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溃疡性活检应在溃疡边缘(内侧缘),对肿块型及浸润型应深活检,但对胃底处病变活检应慎重,需考虑有无胃底静脉曲张。如常规活检病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可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可区分早期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和反应性淋巴组织增殖,高度恶性淋巴瘤和腺癌。

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胃淋巴瘤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不应作为首选。EUS可以观察胃壁的厚度、病变的形态、范围和帮助活检取材部位,对胃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和分期有独特的优势[5]。对于肿块型及浸润型可先行EUS检查,指导活检部位及深度,也可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总之,胃淋巴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提高对本病的内镜下形态特点的认识,对提高临床胃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Dawson IM,Comes JS,Morson BC.Primary malignant lymphoid tumour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Report of 37 case with a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J].Br J Surg,1961,49:80-89.

[2] 董志伟,谷铣之.临床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6-935.

[3] Morgner A,Bayerdorffer E,Neuauer A. Malignant toumots of the stomach,gastric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0,29(3) :593-607.

[4] 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2.

[5] 孙思予.电子内镜超声诊断及介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2-193.

R735.2

A

1673-1409(2013)30-0023-02

[编辑] 何 勇

猜你喜欢

淋巴瘤免疫组化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