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编letters
2013-03-31
读与编letters
Letter From Readers
人有选择的自由。选择接受更好的教育,其实就跟选择健康的食品、安全的居所一样,完全是一种本能,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择校”本不该是个问题。如果教育本身呈现多元化,且各有侧重,各有千秋的格局,“择校”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乐事。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择校”成为当下教育领域饱受诟病的潜规则呢?答案当然并不复杂。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让“择校”不再是自由选择,而成了家长为孩子的前途,不得不硬着头皮、使出浑身解数去“择”。
对于浙江的“零择校”是否真的完全落实,笔者仍然心下存疑。因为太多的地区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但多半是浅尝辄止。而浙江的经验其实也并没有多么的高明,仅仅是省纪委、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对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问题予以“一票否决”,并要求市委书记、市长等一把手承诺不带头“递条子”。
“零择校”的实施,其实最不容回避的恰恰是权力的潜规则。让权力无从干预教育资源的分配,“零择校”的奇迹才有可能发生,而教育本身也才有望重回良性循环。
江苏武洁
民生周刊MINSHENG WEEKLY
记者手记
Notes
7月下旬,我和同事苑二刚去杭州做了《一湾污水——杭州湾污染调查》(《民生周刊》2013年第22期)的采访。那几天当地气温高达40度,但当我们赶到一个个工业园区看到那些污染的景象时,我身上流出的是冷汗。
在坞里村的一条人工河里,河水已经发黑、污浊不堪。离“黑水河”不足一公里远的地方是钱塘江。
我至今记得当地人韦东英的无奈与无助。她诚恳地告诉我们,她已经不想再对媒体和一些团体组织说些什么。也许毫无结果的诉说已经让她失去了信心与热情。
除了韦东英,应该还有很多人都在问,杭州湾何时才能被治理?
本刊记者 郭鹏
公告
根据工作安排,《民生周刊》杂志社决定自今年9月1日起所属员工启用新的工作证(式样如图),旧式工作证作废。特此声明,请社会各界监督。
《民生周刊》杂志社
2013年8月23日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