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安羌壮士:魂兮归来

2013-03-30江蓠

民生周刊 2013年20期
关键词:阵亡将士孙立人忠骨

文/江蓠

往事HISTORY

仁安羌壮士:魂兮归来

随着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202位阵亡将士魂归故里,一段充满血腥与荣耀的战争史随之被重新揭开。在这里,被时光尘封的不仅是一场如史诗般的战役,还有一段湖湘子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忠骨回归路。

文/江蓠

7月7日,继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打响抗日战争的第一枪76年后,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202位阵亡将士魂归故里,湖南衡阳南岳忠烈祠于当天举行阵亡将士总灵位安放仪式,总灵位安放在忠烈祠享堂。

一段充满血腥与荣耀的战争史随之被重新揭开。在这里,被时光尘封的不仅是一场如史诗般的战役,还有一段湖湘子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忠骨回归路。

铁血湘军

时间回溯到1938年3月,战争的阴霾已经笼罩大半个中国。一名在淞沪战场上率先士卒、遭到迫击炮弹重创、负伤13处的年轻将军在伤愈后来到湖南长沙,此人名叫孙立人,有“东方隆美尔”之称,清华毕业,后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攻读军事,1930年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特科兵团(第4团)团长。

由于税警总团在孙立人受伤后并入胡宗南的部队,因此孙立人此次来到长沙,是因为财政部长宋子文准备借盐务缉私总队的名义重建财政部税警总团,孙立人被任命为总队长。经过一番考虑,孙立人准备将重建之地设在长沙,因为这里不仅是他妻子张晶英的老家,也是他的老4团半数官兵的老家。

税警总团重建的消息传出,原本散落各地的老官兵纷纷归来,这其中就有曾经在前税警总团担任过总团工兵营营长的湖南人王之。归来后,他为税警总团的人员招募提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建议:“今后我们不要抓壮丁抓来的兵,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要当兵。要招学生兵,要招铁血男儿!”

王之同样是清华出身,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是当时国内少有的工兵专家。王之的这条招募建议,恰好符合当时长沙的局势。1938年的长沙城,大、中学校已停课,聚集了大量外地来的逃难学生,招募的通知一发出,无数的爱国学子纷纷投笔从戎,慷慨赴国难。不到半年时间,缉私总队就招募了3000多人,以湖湘子弟为主力,建立了一支不亚于曾国藩时代的铁血湘军。

时任新38师第113团团长的刘放吾曾说:“我招募来的兵多是邻里乡亲,彼此就像兄弟或父子,感情上互相扶持照顾,打起仗来更是同心同德。”

由于当年武汉会战失败,武汉失守,危及长沙,孙立人请求将部队转移到贵州都匀整训。蒋介石批准这一请求。于是次年春天,孙立人带着自己精心建立的这支湘军队伍来到贵州开展“孙式训练”,逐渐形成了一支精锐之师。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隶属于张轸的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1942年3月,新38师从云南正式开赴缅甸战场。这支铁血湘军,由此走进一段光辉而惨烈的历史。

仁安羌大捷

1942年3月,挥师入缅的新38师奉蒋介石之命,担负守卫缅甸故都曼德勒的重任。曼德勒是缅甸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2年4月12日,日军第三师团一个联队迅速插入缅甸中部油田仁安羌,占领仁安羌油田,将英缅军的第1师全部和战车营的一部包围在仁安羌北面一带地区,又用一个大队的兵力占据拼墙河北岸渡口附近,阻截英军的救援。无奈之下,绝望的英军只能向中国军队求救。

左图:新编第38师113团上校团长刘放吾。右图:中国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将军(右)在缅甸南坎与美国医生西格雷夫中校握手。

4月16日,孙立人将军当面接受英军史琳姆军团长求救,立即命令驻扎巧克柏的113团前往救援。4月17日傍晚,新38师驰援部队抵达拼墙河。孙立人下车后立即与第113团团长刘放吾商议,决定于次日凌晨对日军发起攻击。

19日拂晓,战斗展开了,双方火力都异常猛烈。113团第一营营长杨振汉奉命冒着日军的火网强行渡河。双方在河岸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阵地三得三失,战斗如火如荼,直到后援部队赶到才稳住了阵地。

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午后,日军的第33师团完全被击溃,最终退出阵地。下午5时,当中国军队攻克全部仁安羌油田区域后,便将被俘的英军7000多人、美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解救出危境。当新38师运输连带着食物、水和药品出现在那些被围困了几天几夜的英军面前时,他们就像看见救星一样欢呼雀跃。

在这次战役中,新38师113团共出动兵力1121人,日军共出动军队约3000人。经战后清点,日军弃尸达1200多具,而新38师也付出了阵亡兵员202人、伤318人的代价,第三营营长张琦壮烈牺牲。

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英国人称作第二个敦克尔刻大撤退,美国总统罗斯福还为孙立人颁发了“丰功”勋章,113团团长刘放吾及营长多人也都获得勋章。

漫漫回归路

抗战结束,孙立人回国了,刘放吾回国了,但202位仁安羌壮士的忠骨,却长眠在那样。由于种种原因,仁安羌大捷中的阵亡将士,与远征军大多数阵亡将士一样,只能长眠于异国缅甸,没有墓地,没有姓名。

据说,当年孙立人将军在埋葬了新38师将士的忠骨后,曾向他们许诺过:等枪声停息了,就来接你们回国。遗憾的是,这个诺言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

刘放吾的女儿刘伟华也回忆道,父亲刘放吾生前经常说:“我把家乡子弟带出去,没带回来。”并对此感慨唏嘘良久。

改革开放后,国内曾有志愿者来到那片土地,走进那段历史,触摸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点点滴滴。然而二战之后,因政治原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和墓碑都被铲平,用鲜血建成的功勋遗迹也被抹去,魂归无处。曾有志愿者说,时至今日,很多当地人建房子时都挖出中国人的尸骨,有些手里还握着刺刀,一碰就碎。

已入暮年的黎模达曾任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文书,参加过仁安羌战役。这位铁骨铮铮的三湘老人屡次想回缅甸,想要“带几把岳麓山的泥土,撒在仁安羌”,却无奈年事已高,一直没有实现。

直到2013年1月13日,刘放吾将军后人在缅甸仁安羌当年的作战现场、同时也是113团伤亡最惨重的地方501高地建成“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纪念阵亡在那里的父辈,为他们安灵招魂。

而如今,在仁安羌战役结束71年后,烈士忠骨终于魂归故里。当埋骨终归桑梓地的时候,黎模达老人永远不会忘记,他曾经长时间吟着这样一句诗:古来征战几人回,白骨皑皑,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

□编辑 邓凌原□美编 徐政

猜你喜欢

阵亡将士孙立人忠骨
留住红色经典课文的“语文味”——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
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二战名将——孙立人(下)
孙立人(下)
孙立人(上)
眼界
孙立人『兵变』背后的谜团
铮铮忠骨昭后人——纪念长泰游击队总队长吴三地烈士诞辰100周年
祭烈士
谒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