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

2013-03-29于童

成才之路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育学人类历史

于童

第一章 创新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创新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

一、创造是人类的天性

任何创新活动,其本质内涵都是创造,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所谓创造就是指创造主体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前无古人的、独特的、新颖的利用和改造,一句话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创造或创新,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首创,二是再造。当然,从本质上讲,再造是一种重新整合,也是一种独创。

创造或创新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物质形态主要是指产品的创造,而生产关系、精神产品的创造则是属于非物质形态的。

人类的所有创造,都属于创造主体,即现实的人的创造。然而,自然界变化的结果不属于这一类创造,可称其为自然创造。

如果没有创造发明,就不会有劳动工具,人类也决不会走出原始人穴居的山洞,不会成为地球的主宰。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演变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创造更加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人类的创造开出了无数美妙的智慧花朵,产生着层出不穷的神话般的奇迹!

在此,我们可以引证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开通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总结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创造的必要。正如陶行知先生在评论“创造”时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千古名言。

二、创新教育研究的对象

创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创新思维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创新 主体及创新主体的思维个性、心理,创新主体与创新客体间的教与学的活动规律,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技巧。

每当我们欣赏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绚丽多彩的人文美景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发问,这美好的一切是怎么来的呢?那些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人才是如何培养的?对此,先辈们会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自然,研究人类这种创新机遇、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创新机制和规律的任务,就必然地落到创新教育概论的肩上。

人类生息至今的地球,大约有近五十亿年的历史了。那么,地球是怎样变迁的?美国科学家V·F弗斯科夫在《人类认识的自然界》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在十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原始“细菌”;六亿年前,原始海洋中就有了海藻和海绵;四亿年前,树木、花草开始覆盖原始地球表面了;三亿年前,水中就有鱼类和蜗牛了。大约在两亿七千年前,地球上开始有爬行动物了;哺乳动物在一亿五千万年前,就大量出现了;人类已经有近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

以上这些年代的确认,绝不是凭科学家的想象,也不能简单地看做数据的堆积,而是历代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生命科学家、植物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化学家、考古学家、计算机学家们,根据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岩石、沉积物内所含不同年代的菌类、动物类、植物类等化石而印证的。

事实上,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化石”,都是“记载”地球史和生命史的“特殊文字”,而“懂”或“破译”这些“文字”,确实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伟大发现和创新。也正是有了这一发明和创造,人们才最终揭示了史前史演变的奥秘。

“人猿相揖别”,人类就已经有了近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其实,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自身求生存、求自由、求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的历史;也是一部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改造自我的历史。为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不计较历史的曲折和旅途的艰难,而是顽强地用自己聪明的头脑,科学的思维,不屈不挠、无怨无悔地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间断地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色彩斑斓的创造史、创新史。这个创造史发生发展的活动规律最值得研究,而这种研究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诸创造者身上。公正地说,创造史也好,创新史也罢,这一切创造或创新都与教育创新思维相关。

我们不仅要敬重科学和尊重科学规律,而且要强化公众对科学创造的理解。科学创造是高尚的文化品味,是科学发展观的凝聚。

温元凯在《创造学原理》中认为,根据现代创造学的研究证明,同一创造目标,在创造发明的历史上犹如百米赛跑一般,通常有许多人在同一跑道上竞争。例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微积分上,达尔文和华莱士在进化论上,罗巴切夫斯基、高斯、鲍耶、史威卡特、塔乌里努斯在非欧几何上,勒威耶、亚当斯在发现海王星上,迈尔、焦耳、赫尔姆霍茨在热功当量上,就连在相对论上爱因斯坦与彭加勒,在碳丝灯的发明上爱迪生和斯旺,也都曾并头前进过。所谓取得成功的“天才”,只不过是在创造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创造力、具有胜人一筹的创造技能,更巧妙地运用了他们独特的创造方法而已。

然而,人类历史上这些杰出的“天才”“名人”“大家”却都与教育创新思维相关,他们既是创新教育的产物,又是创新教育的践行者。

三、创新教育学研究的体系

创造,是一个古老的词汇,而创新教育学在我国则刚刚兴起,像创新教育学这类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还处于尚需完善阶段。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完备的学科体系。但在我们这里有一个观点是肯定的,就是不管谈创新,还是讲创新教育,其核心因素离不开创造和创造性思维。在这里,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可分成互相关联的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创新理念篇

绪论篇主要讲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体系、性质和价值及教育创新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明确了教育创新概念的内涵、特征、意义,以及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在第三章,探讨了教育创新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要求和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问题。在第四章,明确了教育创新思维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问题。

第二部分:教育创新范畴篇

本篇是有关创新的理论和概念。分别是创新概念、创新始于创意、创新与创造的异同、创新须开发大脑潜能,以及全脑超强思维诱发潜能。

第三部分:教育创新思维篇

在这一篇中,我们探讨创新思维的一些理论问题。分别是创新思维的主体与客体、教育创新者的思维观念、思维特征、思维原则等问题。

第四部分:创新思维素质篇

这一篇强调教育创新思维者的素质问题,分别是教育创新者的品质、创新精神等问题。

第五部分:创新思维方式篇

这一篇重点讲创新思维要讲究方式问题。创新者有了观念更新,又有了较高素质,但不讲究方式也不行。教育创新应重点强调两种方式,一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是前瞻性思维方式。

第六部分:创新思维方法篇

这一篇着重强调的是方法,方法就是实现目标的“桥”和“船”。一般地说,创新要使用收敛方法、发散方法、开拓潜能思维方法,以及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创新技法。

第七部分:创新实践篇

本篇极为重要,其重点在于解读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同时,强调教育创新贵在实践,教育创新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育创新是一项长远的、艰辛的、伟大的系统工程。

教育创新的目标,是培养栋梁之才。当前,学校教育必须“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人才成长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仅仅在学校就能完成。人才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要通过社会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实现。尤其是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趋势和潮流,人才成长更要经历一番艰苦的实践磨炼和奋斗。教育创新实践作为开发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公益事业,必将成为伴随人的终身、贯穿人的各项活动之中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教育学人类历史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新历史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