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2013-03-29廖奕翔赵冬梅
廖奕翔,赵冬梅
(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520)
“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所重点指出的。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均衡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重点研究公共图书馆非均衡发展的现状,研究设计一套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图书馆的整体素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图书馆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进行成因剖析,对后人深人研究、积极促进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公共图书馆非均衡性研究
1.1 从时间上看,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具体体现为:①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与GDP的增长以及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平衡;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经济基础大部分来源于财政的补贴,但近二十年来的时间横向维度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关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投入与支出与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一直下降,且比值明显地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②公共图书馆基础性资源(文献购置费、馆藏资源量、馆舍建筑面积、座位量、工作人员)的增长比例不均衡。③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费及各项业务活动在不同年份的增长率极不稳定,且各项目之间的波动差异性也很大。④在纵向维度的同一年份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地区关于图书馆事业经费投入的增长率也与当地GDP的增长率不协调。
1.2 从空间上看,图书馆事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明显
全国范围内来看,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着十分明显三大地带性(东、中、西部)差异化,这样的差距性不但体现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还体现在公共图书馆基础性资源的分布上。该差异化特征表现为:沿海发达地区政府投入力度大,事业发展较快;中部地区相对较慢;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更为薄弱。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各级(省、市、县)图书馆差异大,城乡发展差距明显。
2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
由于反映一个特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各指标之间还有一定的关联性,缺乏有效的方法进行比较。为了综合评价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笔者在充分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综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了中国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从资金支撑能力、文献资源支撑能力、基础设施支持能力、信息化支撑能力、人力资源支撑能力、流通服务支撑能力6个方面、18项具体指标来描述和衡量中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见表1)。
笔者对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综合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省区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其中j代表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某一方面,i代表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衡量指标,Yi代表某省区公共图书馆该指标的实际数量,Yimin代表该指标在各省区中的最小值,YimaY代表该指标在各省区中的最大值,wi代表该指标的权重。RRi表示第j方面的评估得分,RR表示某省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得分。RR值越大,表示某省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越高。表1给出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的不同方面各个指标的权重,权重主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差异程度的大小来确定。
表1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省市为地域单元,搜集整理了我国31个地域单元样本点2011年的数据资料。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我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区域发展十分不均衡,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达到了0.7227。根据指标的设置,可以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的成因作尝试性的进一步分析。
3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是众多的,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它是这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从供需两个方面影响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越高,居民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就越大,所以当地居民的高外借图书册次促进了地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如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不能保证公共图书馆事业开发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本文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万元)来衡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2 社会文化氛围和公众文化水平
公众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素质高低会直接导致他们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以及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受区域文化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公众主动获取图书馆服务的意识和需求程度不一,这必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通常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服务需求较高。笔者选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各地区的公众文化水平。
3.3 资金投入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机构,需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无论是现实的馆藏资源购买、馆舍的建造、计算机等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还是工作人员的工资、日常的经营和维护费用等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这些建设资金都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各地区资金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公共图书事业发展的差异。
3.4 基础信息设施建设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区域差异首先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上,尤其是信息基础的建设。网络普及水平、公众信息素质的高低,必然影响他们的信息接收能力和信息吸收水平,直接导致他们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使用。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关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政策与法律等,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手段来解决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笔者选用互联网普及率和计算机普及情况来衡量各地区的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水平和公众信息素质的高低。
3.5 收入水平
地区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也是影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消费需要是以购买能力为基础的,一个较低收入的地区对于文化消费相对较少,文化消费整体上处于较低层次。笔者选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各地区的收入水平的差异。
3.6 消费水平和结构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居民文化消费的增长与繁荣,这也导致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主导性产业,并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为消费的一般规律,人们在消费时总是首先满足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在这一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再去考虑对文化和各种服务等较高层次消费的需要。因此地区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 成因分析
笔者以前文我国各省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总体评价结果为衡量标准,即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总体评价与各影响因素作相关分析(见表2)。根据Spearmen相关分析方法,在样本数N=31时(选取了31个省区为例),自由度为29,那么相关系数:ρ0.05=0.456,ρ0.01=0.645;置信水平:T0.1=1.782,T0.05= 2.179,T0.01=3.055。(注:相关系数ρ在0~1之间变化,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
表2 公共图书馆事业总体评价与各影响因素的Spearmen秩相关分析
根据表2,总的来看,八大影响指标基本上都与公共图书馆事业总体评价结果显著相关。若以各影响中相关程度最高的指标为标准,则各因素对我国图书馆公共事业发展差异影响强弱排序为: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财政拨款。③平均受教育年限。④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⑤人均收入水平。⑥计算机普及率。⑦消费支出水平。⑧互联网普及率。其中前五位均达到了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的标准,可信度超过99%,第六、七、八位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可信度达95%。
4.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拨款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异是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
三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829、0.789、0.731,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中国区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差异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拨款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拨款越多,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
4.2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和人均收入水平是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的重要的因素
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627、0.609,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区域的消费结构越合理,非基本消费支出、消费层次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
4.3 计算机普及率、消费支出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三个指标的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69、0.558、0.464,均在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区域的基于信息服务水平有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消费支出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就相较越高。
5 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拨款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异是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促进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建立合理消费结构,提高区域的基于信息服务水平等措施都有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
[1] 席涛.公共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
[2] 黄志良.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3] 郑京华.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6(5).
[4] 李建霞.地区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07(4).
[5] 刘梅.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区域差异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5).
[6] 田敏.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判[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6).
[7] 廖奕翔.我国图书馆事业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分析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