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3-03-28李伦华赵强
李伦华 赵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全国掀起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高潮。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征程中,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和文化创新的主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大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又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又是高校教育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体育文化的含义
体育文化包含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即体育文化由心理、行为、物质三个方面(三个不同层面)的要素构成。体育精神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体育产生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以及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体育精神的艺术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包括体育运动中人的角色、地位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为促进体育的发展形成的各种组织机构,人们围绕体育而创造的各种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原则,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以及管理体制及风格;体育物质文化包括凝结体育文化特质的各种物质产品,如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和装备以及锻炼与运动的环境等。
二、进一步繁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体育物质文化方面
1.加大高校体育经费投入
体育经费投入是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直接保证。当前高等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不足和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制约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满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2.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更新落后的体育设施器械和装备
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和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可以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目前,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老旧,尚不能较好的满足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组织和举办各种竞技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等的需要。
3.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体育兴趣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软件”的建设。如果光有体育设施这些硬件,而广大学生缺少体育兴趣,对其视而不见,再好的体育设施也不能发挥其功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充分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达到生活体育化。
4.优化各类体育场馆和锻炼场所的环境
在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达到放松身心、愉悦心情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反之可能引起人体身体的伤害,达不到健身、健心的效果。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构建一个良好的有益于身心的锻炼环境,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
(二)体育精神文化方面
1.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开展并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并提高体育认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体育氛围进行大力渲染,如广播、电 视、报刊、报告会等。在进行体育宣传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做到与对象 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相符合。另一方面,在学校如教学楼、宿舍等地设立固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栏,宣传栏内可设立最新的体育新闻、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规章、各大赛事、体育健康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体育营养知识、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各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及光辉历史等板块,让师生从各个方面增进对体育的了解与认识,进而对体育产生兴趣。
同时,举办体育艺术节、体育艺术展。向学生征集各种体育艺术作品,如雕塑、图片等,定期内开展体育艺术展览让学生充分融入体育中,感受体育特有的魅力。
2.加强体育价值观的建设
一方面,可以邀请体育明星走进校园,如飞人刘翔、NBA球星、李娜等。名人效应对于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结合体育明星进校园这一“特殊现象”,高校应充分利用体育明星的影响力,引导师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赛事的推广引导师生参与体育运动,让师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验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体育制度文化方面
1.改革现有的学校运动会制度,设置能让更多的师生参加的运动项目
在以田径跑、跳、投体育项目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如:十人十一足、赶猪、滚雪球、三砖渡河、拔河、托球跑、短距离的迎面接力跑、障碍跑、跳绳、踢踺子等,把这样趣味性的体育活动的体育竞赛项目,纳入到校运动会进行比赛。而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组织场外“啦啦队”对抗赛。使校运动会真正办成一个人人参与、气氛热烈的体育盛会。比赛活动的优胜者,学校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进行颁奖。规范获胜运动员的领奖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获胜的荣誉感,如:模仿奥运会的颁奖情景,请引导队的同学将获奖学生引到颁奖区,获奖同学站在如同“奥运会”相似的领奖台上,有学校领导进行颁发奖章和奖状。这种颁奖形式,一方面体现了学校领导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等人文情怀,另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激励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思想和愿望。
2.推广体育节
体育节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教育性。体育节期间可以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游戏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更多师生了解体育。
3.进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让更多的师生能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
当前,很多高校体育场馆实行收费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体育场馆可以考虑限时免费政策,在某时间段免费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黄瑶瑶.谈美国校园文化的可借鉴之处[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4).
[3] 刘志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与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
[4] 李辉.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5).
[5] 于向.构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7(2).
[6] 何晓丽.浅谈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