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013-03-28肖川

中国德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个体影响评价

肖川

对于有生命境界的人来说,自我评价远比他人评价更重要。要达到庄子所说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当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不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建立。

之所以有必要强调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就因为这有助于人们悦纳自我,以更阳光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世界。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也正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仍有人不愿意接纳自己,更无勇气自我实现,反而要把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怎么可能活得美好和快乐呢?

自我形象的建立,取决于自己对于自己全部所作所为的解读。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为人所知,但也有一些事情是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这都会影响到自我形象的建立,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古圣先贤强调“慎独”的原因吧。

自我形象的建立,还取决于自己和他人的交往。人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决定着自己怎样和别人建立关系,而别人的反馈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当我们得体地表现自己,并与他人建立起积极的、和谐的关系时,别人给予我们的反馈也会更加友善、积极和温暖。正如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雅克·蒂洛和基思·克拉斯曼在他们合著的《伦理学与生活》(第9版)中所说:“人类关系的基础是交往,一旦交往为谎言或不诚实所腐蚀,那么,这种基础便被破坏了,富有意义的人类关系—特别是道德领域的关系—便不可能存在了。”

个人自我形象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自我身份认同。自我身份认同包括:我是谁?是什么使我成长为我?我是怎样和别人相同以及怎样和别人不同的?是什么使我成为独特的一个人?在充满友善、合作愉快的氛围中,人们彼此接纳和支持,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每一个个体良好自我形象的形成。有一种归属感,一种和群体相联系的感受,是健康、自尊的基本成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在社会背景中获得的。一个与社会完全隔离的人,决不可能获得那种必要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扩展他的自我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镜像自我”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首先由近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意思是个体把别人当做镜子来进行自我感知。后来美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发展和深化了这个观点,他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 而是我们觉得他们如何评价我们—因此,我眼中的自己,其实是我看到的那个你眼里的我。”这就告诉我们,给予他人真诚的欣赏、热情的鼓励和乐观的期待,有助于他人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

大量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个体,更有可能接受和尊重他人。能够积极地评价他人,能够发现别人的优势所在,是富有自信心的表现。而那些对自己有自信的人,更易于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冒更大的风险,以及发现新的方式来克服他们成功道路上的障碍。对于学校中的学生来说,自信会使得他们更乐意参与课堂,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那些认为自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学生,更不可能对社会造成不必要的破坏;那些感到能过上有意义生活的学生,也更不可能浪费自己的时间。

学生积极自我形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和他们交往品质的影响。当学生和老师使用贬低语言时,很容易造成一种消极的气氛,相互之间只聚焦在消极的事情上。当我们寻找和谈论好的方面时,就造成了一种积极的气氛。这一点归结起来确实是:所有的生活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都置身于一个无法逃避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中,被束缚到同一件命运的外衣里。凡是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事物,也会间接影响所有的人。

一个人格成熟而健康的人,往往自信却不过于张扬,活泼而不招摇,谦逊而不自我矮化,庄重而不过于拘泥陈规。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意思是说一个普通人也能够成为千百代人的楷模,一句话也可以成为天下人推崇的准则。苏轼进而指出,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追求,而不是蝇营狗苟,他就能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责任编辑/李书华

猜你喜欢

个体影响评价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