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本质教育性教学的德育教育

2013-03-28曾超凡

体育时空 2013年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育教学教育

曾超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体育是人类以自身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为手段和方法,“育体”“健心”“超越自我展现美”的教育。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德育教育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家庭的各种显性与隐性的、良好的和不良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 教育

体育是以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正确地阐明各种体育关系,研究体育矛盾,并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体育概念本质的总的指导方法,离开它就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体育是以宽厚的体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体育不同于自然,它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体育产生于实践,其前进和发展于是由人的现实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所推动的。人是体育的主体。体育作为人所创造的存在物,同其他物质客观相比,于人有更本质,更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体育不能仅仅客体的理解,还应该作主体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体育的深刻本质,建立起对人类体育的前途和命运高度负责的,能够指导人类体育健康发展的体育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一、体育的本质

体育与人的关系是揭示体育本质的关键。由于多年体育学科呈现分化与整合严重失衡的发展取向,因此以往对体育与人之关系的探讨多是局限在具体分支学科中来进行的,比如,当身份是学生时,体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当身份是运动员时,体育的主要目的就变了“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而当作对象是普通群众时,体育的主要目的又变成“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了。这种归类研究的方法,突出了人这个矛盾统一体相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相统一的一面,即不管以什么样身份出现的人,都必将统一于人的“自然存在的生物个体”之中。忽视统一性不仅会使研究本身带形而上学的色彩,而且也会损害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目前,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很难在理论层面达到和谐统一,个中原因,也与这种各自为政的研究取向有关。因此,当探讨体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注意不能把这里的“体育”和“人”置换成某一专门领域的体育和具体特征类别的人,而必须是在他们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归类研究才会有积极意义。

二、体育的教育性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有一个演化过程。概括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确立、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这一阶段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的特点是:第一,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确立、提高了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第二,从教育学、生物学视角研究体育概念;第三,将体育分为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当时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在体育的定义中涉及“人”的问题在整体上不够;二是研究的角度整体上缺少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我国体育概念已经确立,包括体育(狭义的)、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第二,体育概念的内涵扩大。第三,把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了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及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第四,在体育概念的研究中非常可喜的是重视了体育的主题—人的问题。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一是即肯定了人的个体发展,又肯定了社会对人发展的社会需求,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二是注重人健康的生物观、心理观和社会观的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体育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体育功能和内涵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人们认识体育运动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的智力开发,情绪调节,意志力等心里方面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体育的认识也由原先单纯的生物学的“身体教育”的观点。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脱离了教育就不能成立体育脱离了身体活动也不能成立,所以,“教育性”和“身体活动性”是构成体育的两个不可却少的本质属性。

三、基础学科的多样性为德育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体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学问。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之上的,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方法论的,是以解剖学、力学、生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学科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内容,而且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好,而技术动作差,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解剖学和力学来改进技术动作,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的;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好,技术动作也正确,但就是不敢过器材,那么我们可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学科作为教学依据,对学生的教育会变得空洞而乏力,更谈不上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中了。

四、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教学,它与其它各科之间的差异要比其它各文化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更明显更深刻。体育教学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开放性、社会性等特点。动态性既指学生观察、思考的智力活动,又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器材、学生与器材的互动实践性,它能够让学生的身心直接参与,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进行全面刺激,能够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不仅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受到启迪,关键是通过亲身实践与体验,还能把这种好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结合起来,加深了记忆。开放性既相对于其它文化课的内堂教学而言,又指外界环境的干扰、多变和复杂性,这表明了体育教学在组织和实施起来的难度较大,但这也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时机。总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把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搞得有声有色,使我们学生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也获得健康心理。

五、课堂类型的多样性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和丰富内容

体育教学分内堂理论和外堂实践两大部分。内堂部分主要涉及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指导学生体育实践所必需的,也是学生应有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的意识。外堂部分主要指室外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都可作为德育教育的实践素材。

六、教学时间的长期性是强化德育教育的保障

德育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教育的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教育的数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信息减少或被淡化,而体育教学由于教学时间的长期性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体育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受体育教育,并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也可以说,从人生的启蒙教育,一直到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体育教学始终在发挥作用。这种教学的长期性也增加了相关信息和其它信息结合运用的机会,使得德育教育内容有可能变得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更合理和有意义,也对人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身体活动自然地和谐地统一起来,无疑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把培养学生的德育行为和体育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并使学生的德育行为在活动中直接受到实践和检验,其优势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付前勇.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 段礼松.高校体育课教学心得[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3] 陆永铭.论中职生体育骨干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10).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体育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