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事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及服务意识研究
2013-03-28付萍
○付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并不断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空间越来越广阔、内容更加丰富,高等学校的外事管理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水平,要求我们正确认识高校外事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客观分析高校外事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认清其对高校外事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意识,使外事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办学、育人的需要。
一、提高外事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外事工作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特点:接触人多、涉及面广、原则性强、纪律性严。根据这些特殊的工作特点,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应时时刻刻注重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
1、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高校外事管理部门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获取并利用积极的文化、思想和理念。但也会因工作的疏漏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不如愿的结果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外事管理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对于外来文化,必须要用审慎的眼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目前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正是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所以,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合作,涉及引进外籍人才、互派师生、校际合作等等。这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突飞猛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显著的发展有时掩盖了潜在的危机,一些国外反华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因此,外事管理工作必须在严防对华反动势力的侵袭渗透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戒除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不良思想文化的腐蚀。在具体工作中,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牢记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提高。
2、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作为高等院校外事管理人员,最主要的素养就是要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外事无小事,外事管理人员的良好政治素养关系到外事工作的根本利益,是外事工作顺利、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外事管理干部属于涉外人员,应该是处于对外开放、国际交流的最前沿,其一言一行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因此在涉外管理过程中应该牢记外事纪律,应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己任。外事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学校外事管理干部要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定地保持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相对开放的工作环境里,在各种不同思潮的影响下,胸怀国家和学校利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在涉外工作中站稳立场,不犯外事错误。
3、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胜任高等学校外事管理干部的基础。外事管理是一种细致又艰苦的工作,是一种默默无闻很难看出成绩的工作。外事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高校外事管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思想作风。做到这些,才能确保高等学校与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和思想意识支配下的高等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健康与稳定的发展。
4、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高校外事管理干部,要想很好地开展业务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争取做行业的专家,并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等学校外事干部的专业技能素质应包括外语能力、对政策方针的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交际能力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外语能力是外事干部的基本功,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外交流的质量。高校外事工作包括请进专家、派出各类出国人员、接受外国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外宾接待等,这些工作涉及面广、协调对象多,这就要求外事管理人员要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交际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充分调动校内外各部门、各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外事工作。
外事活动形式多样,极具挑战性。外事活动的多样性体现在形式的灵活多变,例如:国际合作事务商谈、领导接见外宾、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涉外事务处理等等;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诸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等。复杂多变的形式加上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高校外事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从事外事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协调各种不同的关系,对事物的观察要敏锐、深刻,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密,善于适应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保守工作秘密,要有广阔的知识面
外事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保守工作秘密。对于内部规定、制度和外交秘密,不得对外泄漏,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和学校的利益。在任何场合,不该说的绝对不说。这也是检验一名外事工作人员是否合格称职的标准之一。
外事工作人员的交际是全球范围的,所以对于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历史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的了解甚至熟知是不可少的。工作时,不能被固有的传统文化所束缚,要以全球概念从宏观上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二、提高外事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高校外事接待服务服务工作是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担负着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任,又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做好这项工作,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改善外事服务工作意识,主要有以下各方面。
1、爱岗爱业,增强责任意识
爱岗爱业,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正确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外事管理工作,改变服务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以平衡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自己的工作,进而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工作中不能损人利己。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要有志向,要肯学习,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做好每项服务工作。在工作中体会人生的价值和乐趣,自觉维护国家、学校的利益和形象,事无巨细地做好各项外事工作。
2、增强服务意识
(1)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意识。我们在对待宾客感情上必须热情,从内心、从感情上要有一种友好的态度。把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想宾客之所想,急宾客之所急,尽最大可能为宾客做好服务工作。
(2)尊重客人需求的意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文化礼仪、生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外事工作中,尊重各国的文化礼仪、生活习惯,熟悉各国的文化礼仪和生活习惯,更好地做好外事服务工作。
(3)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把握外事礼仪。树立文明礼貌意识,举止大方,仪容整洁,精神饱满,潇洒大方,给客人以训练有素,干净利索的印象。语言文明,热情礼貌,在外事服务过程中,做到敬语服务、微笑服务、站立服务、主动服务、灵活服务。在做到友善服务的同时,必须把握外事礼仪,做到不卑不亢,维护教育主权。
(4)树立外事为民,服务于民的观念。积极服务于各个院系,发挥本部门的信息职能,及时地把收集到的国际交流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各个院系,让信息找到各自的滋生地。
3、增强学习意识
(1)加强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造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把政治学习和外事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作为一个合格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努力钻研,勤奋好学,且具有广泛的知识,不仅要熟悉本国的历史、文化、外事政策等,而且还要熟悉和了解世界历史、地理、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史等等。要不断学习新的政策,新的法律法规,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小到学校,大到国家。这就要求外事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自觉地学习,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经验教训中学,带着主动去工作,努力提高外事管理工作水平。
(3)加强外语学习。外语是外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熟练地掌握1—2门外语,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没有良好的外语能力,有时候就算有再大的工作热情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应在听、说、读、学、译等方面全面发展。除掌握基本接待用语之外,应尽可能熟悉专业性词汇,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涉外素养。
[1]高桂林: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创新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8).
[2]金文等: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浅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3).
[3]郭长春:加入WTO后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J].理论月刊,2003(6).
[4]张健:做好高校外事工作,为教育改革服务[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赵金萍:论高等学校公共关系的开放式战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9).
[6]饶慧:试论高等学校外事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素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3).
[7]王曼丽、欧强、孟大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8]王文利:外事翻译管窥兼谈外文翻译的特点与技巧[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