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2013-03-28姜羡萍郎杰斌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文化师生

□姜羡萍 郎杰斌

近年来,为适应高校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内不少高校开始建设新校区或分校。新校区的建设,不仅需要配置现代化的大楼,更需要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校区的建设也应该是建设优质校园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第四大职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

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师生从事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处于引领地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两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建设实践,总结了图书馆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并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1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群体。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1]。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持续扩招,出现了学校校舍、设备和师资力量等严重短缺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全国许多高校纷纷设置新校区或分校。新校区通常是在地理位置偏远,相对陌生的地区拔地而起。作为承担“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中本应充分融入自身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然而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文化建设,出现了“屋新树不古”的校园文化危机。

究其原因,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有些高校认为校园文化只能靠积淀形成,既没有主动去传承老校区的文化,也没有积极去设计和营造新校区的文化,只是任其自然生长;也有部分高校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搞的文体活动,没有认识到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提高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二是校园文化传承受阻。主要是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代表学校文化传承的标识不足。三是校园“文化生态”失衡。例如: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缺乏互动。由于新校区位置偏远,学校周围缺少自然的社会生态,阻碍了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互动。四是一些学校本身文化基础薄弱,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够协调。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不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文化的熏陶哺育。面对新校区位置偏远、成立时间短、文化积淀薄弱的现实问题,着手研究对策以加强新校区文化建设是高校的当务之急。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2 高校图书馆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资源中心、文化中心和公共活动的重要社区,不仅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窗口。图书馆文化体现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习惯、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等。图书馆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2.1 图书馆是学校物质文化的标志载体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物质基础,校园文化发展初始阶段往往直接通过不同的物质层面表现出来。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中心,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是学校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是师生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方面,图书馆建筑本身是校园文化的巨大载体。图书馆建筑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物质载体。一般情况下,大学图书馆都处在学校校园的中心位置或者是醒目位置,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以及内部环境的装饰,代表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特色,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另一方面,图书馆内的报告厅、会议室、读者服务中心、多媒体音像室、阅览室、培训中心等区域和空间,是师生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常说大学“非大楼也,而在大师”。但是,一所现代化大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很难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创建健康、高雅的学校物质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校园文化育人就是“要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走进一座设计高雅、环境优美的高校图书馆,感受着泛舟书海的乐趣,这本身就是对大学生很好的教育和熏陶。

2.2 图书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2]。图书馆的理念、馆风、馆训、馆藏以及知名度和影响力等,都体现了所在大学的精神价值追求。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是广大师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供应站。图书馆“收藏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图书馆文献的整理排序方式也会“自己说话”,体现了所在学校的历史和特色。以特藏为例,特藏是体现图书馆及所在高校文化传统和特色的重要指标。按北京大学图书馆对特藏的定义:特藏是指按照一定的主题,遵循一定的收藏原则,经长期积累而形成或者经购买等渠道收集的比较完整的或具有相当数量的藏书,这些藏书在相关学科领域内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特藏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善本古籍。学校的硕博论文、教职工论著、各学科专业历届考题、专题电子数据库等也成了具有某种重要性的特殊收藏。这些收藏记录了学校的文化发展历史,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例如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所独有的“质量检验特色文献数据库”就通过浙江省数字图书馆平台,面向全省高校提供服务,既彰显了学校的计量办学特色,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2.3 图书馆是学校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一系列校纪校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校园文化主题长期以来对学校某项制度甚至整体制度的价值判断以及在制度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是高校文化价值观的形式化和固定化。主要由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干部管理等各项制度因素构成。图书馆的系列制度是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新校区建设是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实施的,建设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现代大学制度要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服务。作为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机构,高校图书馆员是学校“三育人”工作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主体,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也生动体现了所在学校的制度文化。

2.4 图书馆是学校行为文化的支撑力量

行为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主要包括:学术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网络文化等。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空间,为学校行为文化提供了支撑力量。

图书馆作为活动空间,提供了师生学习、讨论的重要场所,师生们在图书馆中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展示了所在学校的校园行为文化。图书馆作为校园文献情报信息中心,为学校的大量文化活动,包括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等活动,提供了信息资源支持。图书馆宽敞的大厅、报告厅、阅览室等,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空间支持。图书馆组织开展的“读书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和繁荣了校园文化。

总之,图书馆本身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代表,同时又以自己的文献资源、文化设施和馆员本身去支持和推进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加强图书馆及图书馆文化建设是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 加强新校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措施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通常包括图书馆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3]。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图书馆文化在新校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图书馆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图书馆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中心。文化传承与创新应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所在。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把图书馆当作搜索文献信息情报的工具,而且把图书馆当作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新的领航者。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图书馆发展以后,又会以自身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独特方式反作用于它所属的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4]。例如,我国古代藏书楼,已不仅是一幢建筑物,而且还积淀着独特的文化,蕴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校图书馆产生于所在学校的文化环境,并参与和塑造了校园文化,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者。例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前后由革命先驱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传播新文化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时的图书馆不仅是相关文献资源的传播地,也是教师学生参与运动的重要场所[5]。

现代高校图书馆应担当起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以其高雅的环境设计、浓厚的学术氛围、周到的互动服务、系统的资料索引、生动的文化活动带给师生员工深刻的审美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成为校园文化的中心。

3.2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新校区图书馆的整体文化设计

新校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势在于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应当高起点谋划,全方位运作,并且由校园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共同设计、共同构建。

3.2.1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符合师生员工需求的环境文化

标志性的建筑是形成图书馆文化品味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内部设计、区域分割、通风照明、色彩基调、家具布局、饰品摆设、提示标语等,烘托和强化着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首先,图书馆建筑本身应该是校园里位置最中心、外观最气派、体量最庞大、设计最用心的标志性建筑。通过建筑来传递高校“以生为本、崇尚学术”的理念,讲述学校办学历史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近年来落成的高校图书馆中不乏这样的作品,例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以一本翻开巨著的形状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造型像一艘即将远行的豪华邮轮,重庆大学图书馆像一架红色的钢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书馆恰似座落在一幅水墨画中,这些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时刻熏陶和感染着校园师生。

其次,图书馆的内部格局、空间设计、家具布置等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方便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应是第一位。因此,在设计上要符合读者使用文献和馆员管理工作的需要,符合使用者基本生理、心理、行为和文化特质的需求,同时,设计中要有超前的眼光,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种种迹象表明,在新世纪第二个10年,大学图书馆将发生第三次革命,逐渐进入到“数字资源海量的科技和艺术体验美妙的学研空间”的新阶段。其特征是:书架将大量地退回到密集书库,留下更多的空间供学生使用家具、电子设备,完成学习、研究和小组讨论[6]。因此,大学图书馆要设计更多的活动空间,在馆内的装修、家具、色调等都要体现大学的文化品味,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情报需求、教育需求、沟通需求、审美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使其成为存储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中心,成为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的中心。

第三,图书馆的环境要高雅肃然,给读者以心灵上的安抚和激励。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在教室、寝室以外驻留最多的场所,这里的一物一景,应在美感中体现教育意义。因此,走廊墙壁上的壁画、阅读桌上的温馨提示,每一个细节都应结合学校的特色加以精心的设计。例如:中国计量学院邵逸夫图书馆一楼大厅设置了人文长卷浮雕,以浮雕的形式表现了中国的悠久计量文化和人文渊源,沉稳、厚重地展现一种历史文化韵味,与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和氛围相契合。为纪念邵逸夫先生为我校图书馆建设项目捐资之善举,图书馆大厅还立着刻有邵逸夫先生头像的玻雕立屏。整个玻雕立屏背景为一棵桃树,上面共结了111颗桃子,象征“桃李满天下”与硕果累累,意寓学校办学与邵老助学的丰硕成果。

3.2.2 精心设计图书馆文化活动,形成图书馆文化活动品牌,引领校园文化活动

在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充斥着一些简单化、娱乐化、媚俗化的活动。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活动不能简单地娱乐化,还要体现出知识的高雅性、学术的生动性。“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应该树立自己的文化活动特色和品牌,引领校园里高雅深刻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文化活动中来。例如,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的“4.23读书节”活动已逐渐形成品牌。以我校为例,搬迁至新校区后,图书馆联系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共同开展以“推进大学生阅读,浓厚校园学习文化”为目的的读书节活动,坚持多年,影响广泛。活动从开始时单一的活动陆续发展到“图书漂流”、“读书报告会”、“专家讲座”、“读书征文大赛”、“学业规划大赛”、“诵读经典”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师生广泛参与,营造了愉快阅读的良好氛围,带动和丰富了新校区校园文化。

3.3 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服务水平

办好图书馆等于办好学校的一半。图书馆对于大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所图书馆的好坏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服务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还要有“人性化”的服务。

3.3.1 以丰富的图书资源,建一个知识的宝库

纵观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图书馆,我们不难发现具有庞大的藏书量是衡量图书馆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现今的信息化网络社会,图书馆除了要不断扩充丰富自身的文献资源外,还必须与外界接轨,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所有可以使用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数量不断增大的师生队伍的需要,才能将图书馆的文化力量更好地辐射到整个校园甚至社会。

多年来,我校图书馆除了加强书刊资源的采集和特色文献的选订外,还积极开展高水平数据库的引进与试用,并被成功列为CALIS虚拟参考咨询示范馆建设单位,使我校图书馆在参与全国高校文献保障平台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我校图书馆还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参与了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项目,继续开通了ZADL文献传递系统,推进全省高校数字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3.3.2 以多样性的服务,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成效

有了充足的资源、丰富的馆藏后,如何使这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就必须依靠不断提升的“人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真正活起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王波先生在接受《大学生》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图书馆将向着自身越来越复杂,使用越来越简单的方向发展,由‘矿山型’向‘智慧型’转变”。“未来的图书馆,资源只会更庞大、服务只会更精细、功能只会更广泛、岗位只会更繁多,将实现艺术无死角、科技无死角,是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教育技术馆为一体的校园核心建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要借助先进科技开发更精细的服务功能。我校图书馆近年来就推出系列个性化导读服务,设立“导读专柜”。重点推荐经典图书和学生喜爱的图书并定期更新,并通过QQ、电话、馆长服务信箱、微博等回复解答读者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问题。图书馆还定期举办毕业生读者沟通座谈会、师生图书现采活动,让师生直接参与文献采集,激发读者的阅读需求。

此外,我校图书馆还开通了网上图书预约和图书续借,扩大图书到期手机提醒业务,本部和东校区间开通图书通还,延长阅览室开放时间等。通过这些举措,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4 重视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建立图书馆“学习型”团队

作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图书馆员每天面向读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师生产生影响。图书馆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也代表了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因此,“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目前,高校图书馆员队伍中既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专业馆员,也有非事业编制的聘用馆员。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结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等距离新时期图书馆业务的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新校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直接服务师生的图书馆员中,聘用人员所占的比例较高。图书馆要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可以吸收学习型组织的有关方法,建立图书馆“学习型”团队。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阐述了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7],称它们为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作者还就团队做了详细论述,提出“团队是最佳的学习单位”,“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等观点。引入到图书馆团队建设中,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3.4.1 建立共同愿景,进行目标激励

图书馆员在高校中是平凡、普通却必不可少的岗位。馆员如果缺少目标,容易产生职业厌倦,影响个人能力提升和图书馆形象塑造。要让图书馆员意识到,每一个成功人士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图书馆员的陪伴。馆员每天服务和影响的师生是社会的栋梁,图书馆工作看似简单的借书、理书的背后,承担的是一份光荣且重要的育人工作。

3.4.2 强化团队意识,鼓励不断学习

高校图书馆是以服务师生教学、科研为导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师生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也趋于多元。图书馆不仅为文献收藏机构,而且要作为信息咨询机构,图书馆员要成为网络导航员、信息专家和信息素养教师。于是,学习能力成为图书馆员的一个基本能力。

针对图书馆员专业背景不一,非事业编制岗位流动性大等特点,可以将馆员中按专业、岗位等搭配组成小组,建立事业编制馆员联系非事业编制馆员的“师徒制”,强化团队学习。从学习图书馆服务人员举止和语言规范等基本制度,到学习先进文化、理念和前沿信息,通过鼓励全员学习,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和水平。

3.4.3 坚持相互尊重,营造和谐氛围

图书馆应是高校中最和谐的场所。在这里,师生相互尊重,同事相互尊重,共同在书香中感受心灵的宁静。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上,要充分体现对馆员的关怀和尊重,致力于营造符合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良好工作和学习氛围,使馆员感受到尊重,从而能自觉地工作,在完成图书馆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愿望[8]。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589-590

2 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中国教育报,2008-5-6(6)

3 王莫离.试析图书馆文化的美育功能.南都学刊,1999,19(1):99-100

4 周肇光.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功能与社会责任.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60-65

5 巩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5):77-80

6 王波.大学图书馆即将发生第三次革命.大学生,2012(5):32-33

7 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163-165

8 贺子岳.图书馆组织文化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14-18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文化师生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