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探析
2013-03-28李国英
李国英
(景德镇市第五人民医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队伍中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把医德医风的教育贯彻到医院工作的始终,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弘扬正气,宣传典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医务人员设身处地地为患方着想,患方也应该尊重医生的工作,充分信任医生,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医患双方将心比心才能有效地化解医患矛盾,实现医患和谐,患方也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医疗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看重,对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权也日益重视,这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发生很多极端事件。全国各地多家医院频繁发生轰动社会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全国的医疗纠纷数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医患矛盾有明显激化的趋势。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26个医疗机构中,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发生率达到了98.47%。2002年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3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到了43.8%,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我国近年来的医患投诉和纠纷原因分析统计的文献中也显示,医患沟通不良引起投诉和纠纷的占26.9%~70%,国内研究发现,在患者信访中,相当一部分信访的内容是反映医务人员的解答不尽如人意,处置草率,诊治时间过短,医务人员态度生硬等。归因发现,患者与医务人员缺乏沟通,医患沟通不畅是首要原因,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患者选择信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医患关系产生矛盾原因探析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国内医院管理的一个难点,有些医疗纠纷甚至已经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运作。而据一份不完全的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这说明部分的案件是可以通过改善医患沟通而避免的。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当前医院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
1、医患关系产生矛盾的社会原因
(1)改革开放引起医患观念的冲突。随着30年的经济大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大部分医务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与此同时,患者和潜在患者仍然以“义”作为医患理念,于是当医疗事故发生时,社会总是谴责医务人员的不是,而医院方面为了早点结束此事,总是选择沉默,大事化小,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去医闹,由此导致医患沟通矛盾的凸显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2)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随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医疗体制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过去城镇的职工医疗费用是国家出的,自己不需要出一分钱,现在改革之后,患者需要自身承当一部分医疗费用,对于患者来说,小病小伤也就算了,如果得了重病、慢病,自身承当的费用很多,心里有些不平衡,使得医务人员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3)社会舆论一边倒。作为潜在患者的记者媒体还有网民,每当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时,总是选择站在患者一方,一方面是因为发生事故时受伤的是患者,为患者讲话总是站得住脚的;另一方面,因为自己也是潜在的患者。而媒体的报道、网民的评论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对这起医疗事故的看法,患者有可能会更加嚣张,致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4)没有建立起医患沟通的制度保障。现在患者咨询医生,医生往往认为自己清楚就够了,有时跟患者说不明白,所以一般就草草了事,或者直接不回答。这不仅仅是医生自身的问题,也是政策不完善的结果。所以,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建立起一个保障医患沟通的制度,让医生重新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2、医患关系产生矛盾中医务人员自身原因
(1)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服务态度差。有些医务人员没有职业操守,认为只要学好医学技术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忽悠、摆布患者。也有些不道德的医务人员随便评论给患者治疗过的诊断方案,让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怒气,引起医患紧张。
(2)医务人员在诊断过程中缺乏和患者的沟通。正如上文提到的,医生往往认为患者无需知道自己的病情,只要医生自己清楚就行了,当患者追问医生病情时医生选择避而不谈的态度,于是患者就会怀疑医生的能力,这就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3)对患者隐瞒最坏的结果,仅告知治疗成功的可能性。有些疾病风险很高,但是医生却没有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及失败的可能性很高,而仅仅告知最好的结果,这往往会增大患者家属的信心,提高患者家属的期望值。然而一旦治疗失败、手术不成功之后,医生再来告诉患者家属这疾病的风险,只会增加患者家属的怒气。
(4)医务人员误诊或者误治疗患者的病情。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很相像,部分技术不扎实的医务人员可能会存在误诊的情况;也有可能医务人员诊断对了,但是治疗时,却用错了方法,或者一时疏忽忘记某一步骤,导致治疗失败。这都会引起医患关系的紧张。
(5)医务人员过度依赖仪器设备。有些医务人员当病人一来就叫他去检测这个检测那个,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仪器检测的比较准确,但是对患者来说,每检测一次都要花钱,如非必要,仪器检测只是徒增了患者的金钱负担。所以,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和意愿,合理安排身体检测。
3、医患关系产生矛盾中患者原因
(1)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大部分的患者认为自己已经花了钱,医院就有义务治好自己的病,而不是告诉自己这种病有多大的风险,有多少可能性会失败。这种思想的存在究其原因是患者对现代医疗水平的认识不够,对医学行业的风险认知不足,对医学知识也半知半解。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能治疗所有疾病的程度。
(2)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懂得保护自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满足越来越跟得上大家的需求,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有些患者对医生过度戒备,往往先顺其自然,稍有不妥即持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给医生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3)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误解。有些疾病确实需要一些仪器设备的检测,因为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很像,但是患者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不知,认为自己只是小病,不需要仪器检测,如果不能和医生沟通一致,医患矛盾就此产生。
(4)部分患者或者潜在患者素质过低,歧视医务人员。
4、医患关系产生矛盾中教育原因
(1)缺乏医疗方面的沟通技巧培训。学校有关医患沟通的课程很少,有些学校干脆就没有医患沟通的课程。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目前还没有提高到和医学技术同样的地位,直接导致医学生不重视医患沟通,为后来成为医务人员以后和患者关系紧张埋下伏笔。
(2)缺乏患者的心理素质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前计划经济的元素都将远去不再,医学领域也不能逆势发展。以前城镇职工就医不需要自己出医疗费,现在所有人都需要自己出一部分医疗费,这会使得一部分心理素质不高的患者心理不平衡,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然后把怒气撒向医务人员。
三、解决医患关系矛盾的措施
面对如此严重的医患关系,根据本文提出的各项原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1、医方自身建设措施
首先要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现在很多医生,只重视患者的生物性特点,忽视患者的社会性特点。习惯的把患者当做机器一样,像对待机器故障一样处理人身体上发生的疾病,哪个部位、哪个零件有问题,就修一修,整个医疗过程变得冷冰冰。患者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更是一个有个性、感情的人,医务人员重视人应该胜于重视疾病,不要以疾病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整体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并且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调动患者的主动性,获得患者的支持,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医患的密切合作提高治疗效果。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队伍中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把医德医风的教育贯彻到医院工作的始终,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弘扬正气,宣传典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另一方面制定规范医德医风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把医德医风与单位的评先受奖和个人的奖金挂钩,促使科室和个人从内部消除不正之风。
其次要加强医患沟通。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因此,医疗活动不但是治疗,还包括帮助和安慰,这就要求在医疗活动中,更多的进行有效的医患交流和沟通。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要做好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医务人员要有积极的心态。医务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医务人员会出现不良心态,但是医务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社会角色的要求,又必须摒除私心杂念,要以仁爱之心,平抑和化解自己的不良心态,保持和发扬积极心态,才能做到有效的医患交流和沟通;第二,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容易引发急躁情绪,如果在就诊过程中不能受到重视,缺乏心理支持的话,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所以,在医患交流和沟通时,医务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态,予以包容和关爱;第三,注意讲究医患沟通的技巧。医患沟通的技巧很重要,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敏锐的交谈,热情的鼓励,认真的解释等技巧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患方建设措施
一方面要有理性的预期。一个正常人因生病由正常人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在疾病的折磨下,总想尽快改变病人角色,心理期望遇到一个医术高明的医务人员,很快把病治好。但由于条件所限,要求一旦达不到,这类病人就会失去心理平衡,对医方产生埋怨甚至愤恨。由于医务工作非常辛苦,风险高、压力大,患者应该理解和宽容医务工作者,学会“换位思考”,客观地看待医疗过程和医疗风险。政府和媒体应该正确地引导患方,对基本的医学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医疗结果误诊率的客观存在、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等等,帮助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患者对医疗结果形成一个比较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医生。医生的职业具有崇高的价值,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是生命的救护者。不可否认,近几年全社会对医生行业的整体评价有所下降,这其实只是个别医院和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造成的,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兢兢业业的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与此同时,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面临着职业的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乃至高赔偿。设想,患者若以不信任的心态处处以审视的目光看待医者,而医者则以谨小慎微的戒备心态对待患者,在这种不协调的氛围中是难以获得最佳诊治效果的。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医务人员要设身处地地为患方着想,患方也应该尊重医生的工作,充分信任医生,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医患双方将心比心才能有效化解医患矛盾,实现医患和谐,患方也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医疗服务。
3、政府加快医疗卫生改革的具体措施
政府应该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政府财政应加大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兼具公益性和福利性,要保证公平地为每个公民提供健康保护,这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医方也就是医疗机构的投入,二是增加对患方的投入,即主要通过对医疗保障制度增加投入的方式来实现。
第一,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大医院往往病员拥挤,导致了医疗成本高,医疗费用上涨;小医院则病员稀少,设备闲置,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据调查,医疗成本较低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不到城市大医院总诊疗量的30%,而城市大医院却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这就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转诊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病人首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在确诊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转诊手续才能到大医院接受专科医疗服务。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再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以来就可以对病人合理分流,有效利用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
第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制度追求公平性,为此应该不断地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互助共济的特点,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我国还不能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的人口。因此,医疗保障体系必然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组合。尽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内部结构参差不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医疗保险待遇也有所差异,但却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生疾病,尤其是身患重病时有所依靠和指望。
四、结论
对于中国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而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责任。我觉得要缓和甚至反向亲和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医务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应思索患者的痛苦,并想办法消除这一痛苦,患者也应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想想他们身上巨大的压力。当然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需要换位思考,因为这仍然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这事故是由医疗技术水平导致的,这时候就需要媒体记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换位思考,体谅医务人员的压力,也体会患者的痛苦。换位思考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剂,大家都需要换位思考。
总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尊重、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和积极努力,也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相信随着全社会对医患关系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种协调医患关系的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会逐步得到改善,并最终实现医患和谐相处。
[1]阳欣哲: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李正关、冷明祥: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院管理,2009(3).
[3]宋华、宋兰堂、黄涛、陈文敏: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
[4]康益龙、王杉:医患关系的博弈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9).
[5]周莎:和谐视阈下的医患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何光:医患之“死”[N].工人日报,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