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3-03-27李晓静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2期
关键词:分析作文学生

李晓静

写议论文离不开分析和思考。学生分析问题是否深刻,思考是不是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矛盾的本质,直接关系到文章立意的高低。下面从五个方面简要谈一下我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常用方法

平时作文课上中,老师总是抱怨学生文章写得平淡无奇,不引人,不深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怎样看问题、分析问题。所以,给学生补上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一课是十分必要的。常见的分析问题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等。这些逻辑方法中的类比法和对比法在写作实践中经常运用,比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煤的形成”一段议论,就是运用的类比法;“八国联军屠戮妇婴”一段议论运用的则是对比法。此外,还应让学生了解一些反推法、筛选法、换位思考法、因果分析法等。

二、善于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学生作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历史人物,有的同学在引用历史人物时往往不能全面把握人物,错用事例或论证适得其反的情况时有发生。《过秦论》作者在追述秦国统一和灭亡过程基础上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六国论》开门见山地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然后再用历史事实加以佐证;《林黛玉进贾俯》中性格各异的种种人物,同样是作者正确分析人物出身、经历后才塑造出来的。有些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在议论时要想运用恰当,就得对历史人物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比如项羽,如果要论证“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题,用他“乌江自刎”就非常好;如果要论证“决策决定成败”的话题,那用“乌江自刎”的材料就不恰当了。

三、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历史使命感,表现在生活和写作中,就是恋家情结丰富,而缺少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缺少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目标追求。另一方面,单纯追求成绩和升学,也造成了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漠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例证太陈旧老化了:学生一说就是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就是司马迁、李白杜甫。并不是说用这些人和事不可用,而是说我们的材料缺乏新意。把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学生日常学习之中,教给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对解决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的毛病大有好处,同时,对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相当大影响。说到底,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那他的作文也好不到哪里。时下出现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事件和高三老师自杀事件等等,都可以作为引入课堂教学的好例子让学生展开分析,得出结论,写出作文。

四、理性分析国际上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我们不提倡学生沉迷网络、电视,但我们也反对隔断学生视野,阻碍学生了解身边生活和世界变化的做法。学生是社会的人,学会理性正确地分析影响世界发展趋势的突发事件,会有助于学生写出深刻的有见识的作品。比如美国不断抛出的所谓“各国人权调查报告”中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评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展开分析。分析美国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报道中说,美国不过是打着人权的幌子,达到抹黑别人的目的。他们不正面下手,而只是“抹黑”,不过是想通过所谓人权干扰视听,想搅乱中国和平大局罢了。深入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赞同这样的分析。如果换个角度,你是一个美国人,你会怎么认识中国的发展?这样分析的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爱国情怀。

五、关注身边小事,以小见大,推此及彼。

学生在作文中常常感叹没什么可写。一节作文课,光思考搜集材料就占去大半堂,考试中,为了凑字数虚构套作、生拉硬拽的成份就更多了。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做出判断的能力。其实,我们身边不是没有材料,也不是没有美好的东西。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习生活虽然相对单调,但我们每天有几十个人在一起生活,不可能什么矛盾也没有,也不可能什么事也不发生,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观察和发现,有没有分析思考。有些事,本来非常典型,可是学生熟视无睹,见怪不怪,这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任务安排,没有作文观察的训练,学生没有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太阳”。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同样,一件小事也可以反映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鲁迅的《一件小事》写得非常深刻,他能从一个人力车夫身上发现城市小人物的美,发现中国未来的希望,是写作中“以小见大”的范例。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从这方面讲,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令人堪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是解决学生作文“丰富、深刻”问题的不二法门。我相信,任何“教死书”“教死书”的做法,都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当然,也不利于学生理性人格、健全人格的养成。

(作者单位:新乐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分析作文学生
分析:是谁要过节
赶不走的学生
回头潮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