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关系研究

2013-03-27赵艳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期
关键词:脑梗死

赵艳华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静脉血化验同型半胱氨酸。结果: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复发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高Hcy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控制以预防脑梗死。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时代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病死率、致残率均极高。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近来大量研究表明,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获益较大。笔者对本院收治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11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并将同期体检日正常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初发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0~68岁,平均(62±2.5)岁;复发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52~69岁,平均(62±3)岁;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0~70岁,平均(62±3)岁。各组患者均无糖尿病史,无肝、肾功能不全病史,无血液病、甲状腺史,无消化道疾病史,无恶性肿瘤病史,近2周末服用过抗癫痫药、降脂药、叶酸拮抗剂,近4周末系统服用维生素B6、B12及叶酸等。

1.2 方法 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化验同型半胱氨酸、血脂4项、纤维蛋白原,对照组在体检时空腹采血化验相同指标。脑梗死患者常规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控制血压,血糖治疗,根据病情变化治疗并发症。

1.3 同型半胱氨酸判定标准 在空腹条件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5~15 mmol/L,高于15 mmol/L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30 mmol/L;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0~100 mmol/L;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于100 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梗死初发组较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值有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初发组进一步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损伤、动脉斑块形成、自由基介导的脂质氧化损伤组织、血粘滞度高,组织缺氧等因素有关。复发脑梗死进一步加重致残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显示,有些初发脑梗死患者虽积极应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控制血压、血糖等,仍有复发,需探讨其他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在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70%与白蛋白结合。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需要叶酸及维生素B族的参与。

本文研究说明,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复发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一步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性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血管内皮损伤机制,Hcy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对血管内皮细胞有强烈的毒性作用,还可以间接地影响细胞消除超氧化能力[1],选择性抑制血栓调节素表达,降低蛋白激酶活性。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粘附性,促进脂蛋白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管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Wald等[2]的一项Mata分析入选20项考察Hcy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Hcy每升高5 μmoL/L,脑卒中的危险增加59%。有关学者对182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表明,Hcy最多的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较Hcy最低者增加1.74倍[3]。

本文研究进一步证实,高Hcy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复发脑梗死高Hcy更为严重。高Hcy为可以治疗,目前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族能有效降低高Hcy,用药经济,副作用小。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家族性高脂血症、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应及时检查,发现高Hcy,应及时控制以预防脑梗死,对于初发脑梗死患者,应更积极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参考文献

[1] Nakamizo T, Nagayama M. Stroke and genenics of hyperhomocy-steinemia[J]. Brain Nerre,2008,63(11):1295-1306.

[2] Wald D S, Law M, Morris J K. Homocy 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 analysis[J]. BMJ, 2002,327(7374):1202-1206.

[3] Zhang W, Sun K, Chen J, et al. High plasma homocyst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and all-eause mor large prospective stroke population[J]. Clin Sai,2009,13(118):187-194.

(收稿日期:2012-08-21)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保守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对于脑梗死,你必须知道的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