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分析
2013-03-27秦红霞覃冬雪
秦红霞,张 杰,覃冬雪
(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凤阳233100)
一、问题的提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是近年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1]这一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而个体对其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其自信心、责任心、道德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进取精神、坚韧的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关系密切,甚至这些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这些心理素质正是心理资本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心理资本(PsyCap),又叫“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1),这一概念是在积极心理学及积极组织行为学框架下提出的。2004年Luthans等人将其界定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包括四个核心成分: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乐观(optimism)、韧性(resiliency)和希望(hope)。[2]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在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受到重视,成为近几年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得到,心理资本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及工作态度均存在正向关系,进而对个体的职业生涯与职业成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个体的心理资本可以进行有效地投资与开发。[3-5]
鉴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心理资本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从而为制定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1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抽取两所院校,并以班级为单位,共发放问卷398份,回收问卷365份,有效回收率为91.71%,剔除作答不完整及作答不认真的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39份,有效回收率为92.87%。其中,男生203人,女生136人,大一102人,大二119人,大三118人,文科174人,理工科165人,独生子女85人,非独生子女254人,来自城镇的118人,农村的221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张阔等人在2010年所编制的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全量表共26题,包含四个因子,即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希望,采用利克特7点计分法。全问卷的α系数为0.90,4个子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86,0.83,0.80和0.76,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6]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情况
通过对339名有效被试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其在心理资本上的总体情况如图1所示。又因该量表采用利克特7点计分法,所以设定其理论中值为4分,理论中值4分上下各0.5分,即3.5~4.5可理解为心理资本水平一般,而3.5分以下可理解为心理资本水平较差,4.5~5.5分可理解为心理资本水平较高,5.5分以上可理解为心理资本水平高。经统计得到339名被调查者在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及总分上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各分数段的人数及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情况(N=339)
从图1的频数分布图和表1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四个因子和总分的均值都超过了理论中值4分,这说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较好。但在韧性和自我效能两个因子上仍处于较差和一般两个水平的人数比例明显大于希望和乐观两个因子,而在高水平上又明显地小于希望和乐观两个因子
(二)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分析比较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水平上的具体表现特点及差异,本研究从性别、专业、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及在大学期间是否获得过奖学金等方面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现状及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分析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效能、韧性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均是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韧性、希望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差异检验得到在韧性和希望维度上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均表现出差异,而在总分上三个年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都表现为三年级和一年级的得分高于二年级。在不同专业上,文科和理科只在韧性这一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理科生的得分明显高于文科生。在不同来源地上,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也只在韧性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村大学生的得分高于城镇大学生。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资本的各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曾经或正在担任班干部和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是担任班干部的得分高于没担任班干部的。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和没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在自我效能、希望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表现为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得分高于没得过奖学金的学生。
四、结果讨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得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较高,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是一致的[6-7],这也充分说明了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因素。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资本仍属于中等水平,这就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在自我效能及韧性因子上,处于理论中值以下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在希望、乐观因子上的表现,这说明处于青年早期的大学生因涉世不深,对生活和未来虽充满希望、乐观积极,但更易缺乏自信,耐性及坚持性不够。
(二)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表现特点
从上文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的各因子及总分上均表现出一些差异。
男生在自我效能、韧性及总分上均明显地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传统教育模式中对男孩与女孩的性别角色期待是一致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总是期待男孩能坚强、勇敢、自信,长大后要担负更多的家庭及社会责任,而女孩则相对可表现得柔弱、依赖。
一年级和三年级在心理资本的各因子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在韧性、希望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均明显地高于二年级,即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最低;这可能是二年级在整个大学阶段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最重,同时又涉及到评优评奖、考证及情感等诸多现实冲突,更易感到压力和体验到挫折感;而一年级新生由于还沉浸在升入大学的成功体验中,所以心理资本的总体表现较好,三年级学生在二年级的冲突与压力下得以成长,自我统一感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心态更趋于积极、平和,对挫折和压力也更具有承受能力。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因子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韧性因子上,理科生的得分明显高于文科生,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文理科学生长期接受的专业训练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大学进入理工科学习的学生都是在高中就选择学习理科的,这类学生更倾向于客观逻辑思维,在困难与挫折中能更客观理性地面对,而文科生相对更感性、更情绪化些。
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只在韧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这两类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从小在生活、学习条件及家庭支持等方面总体上不如城镇学生,这反而使他们更善于忍耐,对挫折的承受力更强些。
另外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资本的各个因子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的研究也是一致的。[7]这也进一步说明独生子女群体并没有社会所担心的存在自制力、坚持性不足,容易情绪化等性格缺陷。曾经或现在正在担任班干部的大学生与没担任过班干部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是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的得分高于没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这一结果说明班干部的角色期待作为一种榜样示范作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学生,使其表现出更积极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在自我效能、希望及心理资本总分上与没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在得分上均高于后者,这一结果说明了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得更自信,做事更有目标性,心理状态更积极,这与王雁飞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8]128-136
五、结 语
以上研究结论提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心理素质的拓展,而在拓展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应更多关注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品质,鼓励学生用自身所具有的正能量来克服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同时在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训练中,应更侧重于自我效能和韧性的培养,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也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心理资本的水平。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
[2]Luthans F,Luthans K W,and Luthans B C.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04(47).
[3]Jensen S M,Luthans F.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ir authentic leadership[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6,18(2).
[4]Larson M,Luthans F.Potential added valu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predicting work attitudes[J].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6,13(1).
[5]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39(2).
[6]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1).
[7]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
[8]王雁飞,李云健,黄悦新.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