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自由贸易区科学发展的战略推进

2013-03-27杨枝煌北京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4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贸易发展

■ 杨枝煌 北京大学

自由贸易区(FTA)①是由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成员方必须相互取消90%以上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实现投资和贸易双重自由化。自由贸易协定内容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多个领域的相互承诺。

近些年来,各国正是看到了自由贸易区在某种程度上比WTO更加自由开放,更适合于推进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大融合,纷纷在坚持WTO机制的同时,努力同潜在的合作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区。我国在发展自由贸易区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核心价值作用,为了大规模实现自由贸易区的效应、效能和效益,我们必须重新而全面地认识“为什么要发展自由贸易区”、“如何发展自由贸易区”以及“发展自由贸易区应该达成何种目标”这三大核心问题。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合理合法性

(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理论基础

我国开辟和发展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就是市场领土理论 。市场一般是指人们集中进行商品、生产要素及金融证券交换的场所或机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市场不仅仅是一种场所、一种份额,还是一种领土,因为市场份额很容易被缩减,而市场领土则难以动摇。历史演进到当代,由于新技术的应用、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贸易制度的创新,领土的地域概念正在向市场概念转化。

笔者认为,市场领土就是通过与世界的密切交往,实现企业、产品、服务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使其所到之处都能像可口可乐饮料那样,实现生产、经营、销售、消费、行动的本地化、全球化,真正实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得到全世界的理解和尊重的商业存在。现代经济和金融的竞争就是市场领土的争夺,因此除了实际的土地、海域和领空外,还有更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领土和金融领土。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上,市场领土与地域领土具有相同的概念,它们已成为人类活动的双重空间。市场领土是无国界的、全球性的,是有扩展弹性的。一国的地域领土固然重要,但市场领土更重要,市场广阔才是一国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

因此,我们应在全球开放的大潮中走出封闭,在世界市场的交融发展中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扩大资源的配置空间,如何提高资源的配置水平,如何增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能力。而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一样是拓展市场领土的战略途径。自由贸易区能够使成员方市场融通整合,形成新的市场,增加市场容量,扩大活动空间,从而产生1+1>2的互补效应或间隙效应。故而,我们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国际规则与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自由贸易区科学发展的战略,增加我国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存在。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合法性

关贸总协定第24条是总协定的一个重要例外条款,主要针对各种区域安排。区域安排主要表现为边境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总协定关于关税同盟规定为:“关税同盟应理解为以一个单独的关税领土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关于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的自由贸易区,总协定第24条第8(乙)款规定:“自由贸易区应理解为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一个对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自由贸易区只是在组成此区域的成员国间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而不要求各成员对非成员的贸易实施统一的关税制度和贸易规章。

自由贸易区只是在地区内实行贸易自由化,如欧共体共同市场、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安排的目的是在有关国家间建立一种较为紧密的集团关系,在集团内部确立一套优惠贸易规则和制度,以促进相关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区域安排表面上有悖离总协定的各项义务,尤其是最惠国待遇条款,但区域安排有其明确的理论作指导。总协定第24条第4款指出:此等安排能“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的一体化”,“扩大贸易的自由化”。由此可见,FTA和WTO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宗旨是一致的,WTO对国家间设立自由贸易区是鼓励的。

(三)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外部环境

生产、贸易、投资、消费等的国际化使得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合作竞争秩序在全球拓展,不仅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在发达的西欧国家,一场以减轻政府管制和市场化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因此,全球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远不会成为历史的终结。就中国而言,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外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开拓新兴市场、扩大传统市场规模和自由度就成为客观要求。而这些外部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在包括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阻或者放缓、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化、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停滞不前、国际主要经济体集体下滑、贸易摩擦等争端层出不穷、世界面临新一轮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导致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乏力。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亟待做好去WTO化背景下的应急应对,加快自贸区谈判、拓展和提升,强化新形势下的贸易规划和贸易新秩序新体系构建。

二、超前规划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战略途径

(一)以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为参照系

从国家关系上看,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朋友;从经贸关系上看,中国与巴基斯坦是最具战略意义、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中巴两国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11月签署了优惠贸易安排;2004年10月启动了自贸区联合研究;2005年4月签署了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协议;2006年11月签署了自贸协定,2007年7月实施以来成效良好;2008年10月签署了自贸协定补充议定书,以促进投资合作;2008年12月结束服务贸易协定谈判。2009年2月,双方签订《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该协定是迄今两国各自对外国开放程度最高、内容最为全面的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双方建成了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全面内容的自贸区。根据协定,在各自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在全部12个主要服务部门中,巴方将在11个主要服务部门的102个分部门对中国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其中分销、教育、环境、运输、娱乐文化和体育等5个主要服务部门的56个分部门为新开放部门。此外,巴方将根据具体情况,在外资股比方面给予中国服务提供者更加优惠的待遇,并在人员流动方面提供更加宽松和便利的条件。

我国将在6个主要服务部门的28个分部门对巴基斯坦服务提供者进一步开放,具体包括采矿、研发、环保、医院、旅游、体育、交通、翻译、房地产、计算机、市场调研、管理咨询、印刷出版、建筑物清洁、人员提供和安排服务等。《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为两国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全天候、全方位友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均可参考中巴这一范本。

(二)以两岸五地大中华自由经贸区为桥头堡

香港、澳门的发展已经纳入十二五规划,这标志着我国内地与港澳的经济发展将走上更加快速稳定的通道。两岸四地,特别是大陆应该讲政治,在CEPA和ECFA的基础上,推进香港、澳门与台湾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进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两岸四地与蒙古签订自贸协定,最终建立起大中华自由贸易区。当然,我们首先要早日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即中国大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和中国三个单独关税区(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组成的,一个对内相互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对外仍保留各自独立贸易政策的经贸机制。

而且,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也符合国际舆论与预期。几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曾在一份报告中把两岸四地称之为“中华经济区”。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使两岸四地之间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应是情理之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四地的产业互补与产业合作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大中华自由贸易区”可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建立祖国大陆、香港、澳门自由贸易区;第二步,建立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自由贸易区;第三步,推动向北开放战略,实现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同蒙古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积极参与和推动本区域或更大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如果两岸五地之间的贸易往来、资金流通、人力流动、科技交流合作更加频繁,这一区域必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快速发展的区域,一个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圈。同时,也必将吸引其他国家加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合作,开辟更大的自由贸易区,加快实现华人经济自主和自助,推进中国经济全球化。

(三)以中俄、中德、中国-巴西自由贸易区为新突破

中国启动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谈判后,澳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是正式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来的重大突破,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战略空间,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尤其是大周边环境。迄今为止,我国已同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和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的还有中国-海合会、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冰岛、中国-挪威、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国-瑞士,正在研究的有中国-印度、中国-韩国、中日韩。

就目前形势看,中国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不可能,中国与日本建立自由贸易区不可能,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是不可能。因此,最近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不能把希望和精力放在中美、中日、中日韩自由经贸协定的设想、研究和谈判上,这都是在做无用功。我们应该把全部努力放在中国-非洲、中国-拉丁美洲、中国-南美洲、中国-欧盟、中国-俄罗斯自由贸易区谈判上。特别是要以中德为突破口,建立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以中国-巴西为突破口,建立中国-南美洲自由贸易区;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中国、俄罗斯、德国、巴西为主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CRGB),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以对抗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四)以境外经贸合作区或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为大抓手

世界银行报告曾指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缺口增大,2009年将达到2700至7000亿美元,而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远够填补发展中国家金融缺口。世界经济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经济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个国家很难独善其身一枝独秀。美国正是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实现了欧洲战后重建和欧洲复兴,进而强有力地推进了战后20几年欧美经济的共同增长。马歇尔第四点计划更是通过政治和资本的力量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势力范围,特别是控制了处于战略位置的不发达国家,同时垄断了中东石油开采,为国内资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援助红利和垄断利润。当前,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出现网络化趋势,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合作,包括建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开发园区、港口保税贸易园区等,极大地推动了南南合作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批准建立了2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未来将达到50个或更多。我们应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抓手,推动双边经济贸易更加紧密自由的发展,多建立几棵除WTO之外的大树,做好非WTO时代的前瞻部署,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三、科学设立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提高外贸的G D P拉动权重和效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投资的贡献率为54.8%,出口的贡献率为7.9%,分别拉动GDP增长3.9、5.6和0.8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消费、投资、出口各拉动GDP 增长 4.6、8、-3.9 个百分点。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54.2%,最终消费贡献率为51.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5.8%;2012年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再次转为负值,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下降。入世以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大都徘徊在40%以下;入世以后则最高飙升到2006年的65.17%,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又剧降为44.24%。而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起飞阶段时外贸依存度超过100%甚至200%,没有哪个国家因为外贸依存度过高而产生问题。可见,外贸依存度高不是问题,不高反而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祸首。我国外贸好日子并没有到头,应该充分挖潜提升,继续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而自由贸易区发展对我国外贸较快平稳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自FTA成员实际进口关税明显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中国同FTA成员间贸易总量及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零关税进口额所占比例明显提升且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工业制成品出口低于、进口高于全国整体水平,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均下降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农产品进出口占比略有下降但出口高于、进口低于全国整体水平,服务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双双上升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好自由贸易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的正能量和超能量,从而大幅度提高外贸拉动GDP增长的效率和比重,争取达到外贸依存度200%甚至300%,确实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二)推进实施我国国际政治经济战略

全球化进程中,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整个世界已经整合成一个市场一种资源,不再是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由贸易区,对内是发展战略,对外是国际战略,美国的全球自由贸易区战略就是美国国家战略的一种,已经成为美国扩大经济利益、维护安全和推销民主价值观的战略工具。首先,自由贸易区战略高度体现美国国家利益,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美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三大平台;其次,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美国实现全球经济战略的平台;再次,美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适合的国际环境,如WTO面临国际挑战、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世界潮流、WTO法律体系对区域经济组织给予确认以及贸易促进和平的思想演变等;最后,由于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从而为美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国内法律环境。

显然,大国在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除了考虑经济因素以外,也会更多地关注其他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在大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见,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因此,我们要通过自由贸易区建立,一方面加强更大的经济同盟,防止中国技术、产业空心化,保障我国石油、矿产等资源安全,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更加可靠的政治同盟,杜绝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隐患,维护并巩固我大国地位与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建立以我为主于我有利的国际组织。总之,我们应将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国际战略工具,作为重塑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有效手段,作为突破马六甲困局、美国新月形包围圈的战略武器,推进我国同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良序发展。

(三)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全球化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新一轮30年改革开放必须设定目标,而不应再摸着石头过河,应该坐船过河或者造桥过河。而船和桥就是各种自由贸易区,河对岸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正是我国新一轮30年改革开放的核心逻辑。首先,推进对外结算人民币化。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我们可以同与人民币有币缘关系的国家在外贸结算、发展援助、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各种交流合作中使用人民币,这既可缓解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压力,也可以减少我国企业的汇率风险,当然也要注意防范人民币跨境贸易导致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或者南辕北辙的风险。其次,推进外商投资人民币化。根据《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可以在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加快或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结算到直接投资的跨越。第三,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在自由贸易区成员方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或者离岸中心,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可在北京或者上海建立全球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在自由贸易区成员方建立清算分中心,实现人民币贸易、投资、援助、合作结算便利化实时化。第四,推动建立新兴货币基金组织。新兴货币基金组织(EMF)可以考虑以新兴发展国家为基础,因为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拥有令人瞠目的3万亿美元,俄罗斯有4474亿美元,巴西有3071亿美元,印度、新加坡等国家都有2000亿美元以上,因此现在世界不差钱,成立新的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筹措没有问题。同时,各国也都有摆脱美国和西欧控制的意愿,而且大家对于超主权货币取代美元也有共同认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考虑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建立符合大家利益的新兴货币基金组织,以保障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自由贸易区是指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而不是自由贸易园区(FreeTradeZone,FTZ)。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贸易发展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贸易统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