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探析

2013-03-27李秉坤

对外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思想

尹 航 李秉坤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我们可以将政治文化归为主观价值范畴的重要部分,是大众对于政治领域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人民对政治的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层次在心理方面的诸多要素,以政治理想、信念、理论等政治化思想作为其表现形式,与物质化的政治物化系统是相互平衡的关系。如果将政治体系分为“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那么各类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形式,就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部分”的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政治文化,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和谐一致。

笔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化研究始于二战之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比较政治学的兴起和传播,逐渐形成了以加布里埃尔和卢西等为代表的政治文化论者。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芝大博士阿尔蒙德首次提出了“政治文化”一词。1978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第二版里,把政治文化界定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此后,这个概念很快取代了传统政治学中常见的“民族精神”“国民性格”“民族性格”等难以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术语,并成为西方政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文化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文化的学术研究中。

我国对政治文化的研究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学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文化,并将其引进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众多主流学者将政治文化概括为:“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包括个人,在长期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政治模式、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学者对政治文化理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一般认为,政治文化应与政治体系或政治制度相适应,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是构成政治整体框架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文化代表一定的阶级、集团甚至个人的政治观念、思想、情绪,甚至是政治习惯和政治传统,并反映其内部的利益和要求。而且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层次和不同的社会文化等对政治文化的性质、特点、内容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而政治文化又可以通过政治的社会化进程来影响人们的政治感情、政治传统、公众舆论甚至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本身。

二、建设我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共十七大指出“当代中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构建一种能够引领社会前行的具有先进性的政治文化,是关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大计。”政治文化作为整个政治体系中的“软件部分”,对政治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政治文化建设只有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和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健康、稳定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式进步。正因如此,如何构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便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借助于文化产品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从音乐到网络,从文学到体育,从电影到动漫,西方文化扩张的范围越来越广。随之传播的正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正是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在我国的盛行,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做出了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甚至有学者提出了“文化立国”的观点。

三、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中的王权、人治、宗教等观念以及在大众心里长期积淀的“清官思想”“权威崇拜”“与世无争”等政治意识,至今仍极大地影响着民众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对权力的顺受崇拜的人治意识以及由于对政治的冷漠感而形成的不强的政治参与意识等。

当然,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创造精神。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础,其中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和优秀的成果。例如,传统政治文化思想中注重从实践过程中去凝练思想,倡导政治实践与政治观念有机结合;强调为官者以身作则,体察民心,注重民意;在政治实践中要重视社会关系调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这些合理观念,理应体现在先进的政治体系的构建中并予以积极发扬。如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仁政”“仁爱”“和谐”等观念,尽管这些观念在历史上往往与“人治”相结合,具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但在当今条件下,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原则并行不悖。我们应将这些政治文化智慧从“人治”中剥离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我国主导的政治文化是作为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为基本要素,以大众性、科学性、民族性、民主性为基本特征,构建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并通过政治的社会化途径向社会进行传播和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先确立了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年动乱”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并在参考其他社会主义兴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新一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而提出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另外,“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同样在丰富着主流政治文化。

(三)西方政治文化

西方政治文化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而产生的,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必然也存在诸多积极的因素,对于其中的优秀成果,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和看待。西方民主精神历史悠久,从西方民主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方民主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民主;第二阶段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第三阶段是当代资产阶级民主。就民主实践来说,西方民主理论提出的一些民主实践形式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政治参与方面,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来实施民主,值得我们借鉴。

分权制衡学说是自古希腊以来,从政治思想和实践中得出的观念和理论的总结,是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说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中,通常体现为政府结构必须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即为了防止权利滥用,实现权利平衡,国家的三大权力相互牵制、相互约束。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权利的掌控者都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想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四、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弘扬我国优秀的政治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

中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积淀了许多优秀文化和政治文化传统,如仁爱思想、和谐思想、民本思想、德治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将民族政治文化发扬光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我们当代文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对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其优异之处,如民主精神、自由精神、法制精神、分权制衡思想等,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为世界政治文化建设也贡献良多。对此,我们应该客观评价、理性分析、适度借鉴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

(二)继续坚持马列主义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我国主导的政治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思想和围绕其展开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取向、政治观念的有机组合。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加强我国主导的政治文化建设就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思想体系,不断反映着时代要求和特点,其与我国现实情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只有继续坚持并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也才能使我国政治文化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化,其发展状况最终要受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邓小平曾指出:“世界上某些国家发生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经济出了问题,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几年不涨,生活水平却渐渐下降,长期过穷日子,这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这说明,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就没有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实在的物质利益,人民群众才可能认同和拥护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威,才能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才能坚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

(四)促进主流政治文化传播,扩大国际政治认同

大众传媒是公民获得各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公民了解党的政策和政府活动的主要途经,它提供的政治信息都带有某种倾向性。大众传媒形成的舆论主导着一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从而对公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产生潜在的意识影响。在西方社会,人们将大众传媒视为“第四种权利”(前三种权利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这不仅是因为大众传媒的社会监督作用,更是源于其社会信息传播的本质属性。我们应该大力促进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尤其是符合人民政治预期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传播,并在国际上获得政治认同,以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建立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大国形象。

(五)培育公民的政治素养,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

社会公民是政治文化的承载者和实现者,通过政治参与来接受和认同政治文化。此外,政治参与也是公民自我学习和民主参与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政治文化的参与实践中,公民能够扩展政治知识,增强民主意识,提升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归属感、认同感、政治责任感,还有助于自身民主政治行为能力的提高,并积累政治经验,从而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有利于我国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加快民主政治发展并完善我国政治体制机制。公民通过政治参与使社会正义得到有效实现,维护社会稳定。

[1]王岚岚,宁德涛.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探微[J].学理论,2010(1):47 -48.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